APP下载

公众演说紧张心理的原因分析及调节策略

2018-09-21查乐宏

现代交际 2018年12期
关键词:紧张演讲自卑

查乐宏

摘要:李克强总理于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发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自此中华大地掀起了创业的新浪潮,各行各业必将诞生出众多的优秀人才。领导是创业的主導力量,领导的素质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事业的成败。领导有两个核心素质,一个是要有思想,二是要会表达,特别是公众演说。所谓思想,就是领导人对社会、行业等发展趋势和前景有深刻认识,把握事业的正确方向;所谓会表达,就是要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让更多的伙伴认可与跟随,上下同欲者胜。美国成人教育学家卡耐基提出,表达能力(特别是公众演说能力)对一个人成功所占比重达85%,通过观察也不难发现,各行各业优秀的领导都善于演说,通过演说形成自己的影响力,从而带领团队不断前进。由于内敛的文化和口才教育缺失的原因,中国人大都不喜欢抛头露面,不敢也不善于公众演说,或演说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从而制约了自身事业的发展。本文主要探讨公众演说紧张心理的原因及调节的方法,让更多的人热爱演说、享受演说,从而更好地推动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领导 公众演说 演讲 紧张 自卑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2-0097-03

社会要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态势,人才至关重要,而最核心和稀缺的人才之一就是领导者,领导者是事业发展的灵魂人物,领导者需要通过“路演”说服投资人,获得资金;需要说服下属,形成团队凝聚力;需要面向客户,形成品牌影响力等等,这些任务的完成都离不开良好的公众表达能力。

但是有两个原因,让很多中国人在表达,特别是公众演说上存在障碍。

首先是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文化多元,但是从秦汉以后,儒释道成为中华文化思想的主流,这三家思想的共同点就是要求人们价值内求,人生的意义在内不在外,修身、觉悟、体道成为人生的最终追求,认为说话在很多时候是没有意义的,甚至会阻碍人生最高价值的实现,所以老子讲“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当然任何思想都是有利有弊的,儒释道丰富了人们的内心世界,但是也限制和影响了人的社会性的发展,削弱了人的表达能力。

其次是教育。

中国教育以应试为主,注重学生的知识习得,但是忽略了学生综合素养,特别是团队合作及沟通表达能力的培养;而在美国很多科目是不需要笔试的,学生上台表达,老师直接评分,还有很多科目是由学生组团学习,一起完成某个项目,老师一起给分,这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表达能力。跟美国相比,中国学生公众表达能力普遍较弱。

由于内敛的文化和口才教育的缺失,很多中国人做了领导后,都觉得自己的公众表达能力欠缺,害怕讲台、不敢讲、不会讲、缺乏舞台影响力的情况时常出现。良好的公众演说能力是优秀领导者的象征,一个成功的领导应该意识到公众演说能力的重要,本文主要就是帮助大家分析演说时产生紧张心理的原因,掌握克服紧张的方法,让大家自信从容地上台,展现个人魅力。有影响力的领导越多,各行各业才会更生机勃勃,形成蓬勃向上的势态。

一、公众演说紧张心理的原因剖析

1977年,大卫·沃伦斯基及其合作者撰写了《The Book of Lists》一书,把人类共同害怕的事件做了排名,令人惊讶的是,演讲恐惧名列榜首,死亡只排在第二位。当然,此排名只是一个综合调查结果,代表人类普遍反应,因为在不同文化、种族、宗教等背景下,人害怕的事件排名应该会有差异,比如死亡,我们正常人会害怕,但对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恐惧感也许会明显降低。从《The Book of Lists》人类恐惧事件排名中可以看到,上台演说有恐惧感或紧张,是人类共存的普遍现象。但是演说恐惧为何能居于榜首,可能会令很多人难以理解。其实,紧张和恐惧心理的积极作用,就是当人遇到危险时,帮助人提高警觉,从而更迅速地远离危险,保存生命。由此可推知,对生命安全威胁越大的事件,越会使人产生恐惧。而演说恐惧排名第一,意味着演讲对人的安全感挑战最大,或者说演讲是最让人缺乏安全感的事件。要解释这一现象,人类生理进化史及高级心理需求理论给了我们很好的视角。

1.生理角度

人类最早生活在大自然中,和很多动物一样,没有房子和其他安全保护措施,而原始的自然界物种繁多,弱肉强食,危险随处可见,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力量较小的动物就得提高警觉性,出来觅食时,先要把头从石头或者大树后面伸出来打探一番,确认没有危险时,才能走出来,觅食完又要赶紧再躲起来,确保安全。人类生活在这样的状态中,渐渐形成了“躲”的本能,因此从人的生理角度讲,人是不愿意把自己的身体随便暴露在外面的,这样会随时遇到危险。而演讲恰恰就是需要在众人面前把自己的身体暴露出来,因此人会本能地感到恐惧和紧张。如果在我们的前面放上高高大大的讲台,起到遮挡身体的作用时,我们演讲的紧张感会明显降低。

2.心理角度

按照马斯洛的心理需求理论,人有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等五层次需求。需求的满足会让人产生享受、放松等感觉,也会促进更高需求的产生;而如果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特别是长期不能得到满足,人就会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等变态心理反应,甚至影响其正常人格。

演讲需要在众人面前把自己的思想、情感等表达出来,听众很可能会对演讲者的观点、看法不接受、不认同、持否定态度等,在这样的情况下,演讲者就会产生不被认可、被排斥、不受尊重、无价值感等心理感受,演讲一旦失败,人的各类需求都将得不到满足,生理、安全感缺失(比如:扔鞋子、喝倒彩等攻击行为)、爱与归属感缺失、尊重需求缺失甚至产生自我否定,无价值感。因此在公众面前,若我们对演讲效果没把握,是不太愿意轻易把自己的思想、情感等表达出来的。

从人的生理和心理两个角度,都可以看出人的“躲”的特性,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世界都不太愿意随便暴露在外。而演讲就要求我们站在公众面前,且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此刻身心都要暴露在外,这就是演讲成为人类恐惧事件之首的原因。

二、公众演说心理紧张的调节策略

易紧张的演讲者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平时不太容易紧张,跟人交流也很自然,但是一上台就会有紧张心理和行为反应;第二种是平时就害怕跟人交流,在人群中往往是被动的“听众”,上台更是紧张不已。

第一种情况往往是“舞台”这一情境引起的,这是缺乏舞台经验的人对“舞台”这一陌生情境的本能反应,偏生理现象;第二种往往跟自己的生活经历有关,在人群中总是退却,自我效能感差,缺乏自信,这偏心理问题。

下面就针对这两种类型来介绍心理紧张的调节策略,从而让大家从容地面对舞台,讲出自信,成为有魅力的领导。

1.第一种类型(平时很自然,上台就紧张)

此类型主要的问题来自对舞台的陌生,最好的办法就是多上台,按照行为心理学的观点,21天养成习惯,持续练习会对舞台脱敏,从而适应舞台。

这一类型最难的是前期适应,由于对舞台的不熟悉,容易产生脸红、心跳加快、手脚发抖等行为反应。这其实是紧张的正常生理反应,了解紧张的身心反应过程会有助于调节紧张。

紧张的身心反应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重要的环节:感受器官—神经中枢—肾上腺—循环系统—肌肉,人体要产生紧张的行为反应,首先要接收到紧张的信号,紧张信号主要通过五种感受器官和意识获得,然后紧张的信号会通过导入神经传至中枢神经(脑和脊髓),中枢神经会对紧张信号进行加工,如果对人体有危险,就会通过导出神经指挥身体(主要有脑垂体和肾上腺等)反应,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肾上腺,肾上腺会分泌肾上腺素,并通过循环系统传至肌肉,肌肉就充满能量,对危险情境作出反应。比如人看到老虎时,就会比平时跑得快,因为当我们通过眼睛(感受器官)看到老虎时,大脑(中枢神经)就会分析,老虎对我们会产生威胁,这时脑就会刺激肾上腺,肾上腺会分泌肾上腺素,并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运输至肌肉,这时我们腿部就充满能量,从而更快地逃离危险。上台演讲紧张和面对老虎紧张的原理类似。

紧张的身心过程是“串联”反应,中间有任何一个环节中断,整个紧张反应将停止。比如我们听到老虎声音,就会提高警惕,但当我们发现老虎是被关在笼子里时,紧张感马上就会停止,也不会有逃跑反应。根据这一原理和过程,我们可以有效调节舞台心理紧张。

第一环节是信号接收(感受器官),若偌大的会场空无一人,就我们一人上台演讲,肯定不会有紧张的反应,或者下面有听众,但是听众都不关注我们,都在做自己的事情,这时我们紧张感也不会太强。可是大家都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我们时,我们就成为了“焦点”,这时就容易产生紧张感。可见听众的眼神是非常重要的紧张信号,其实不光人类如此,动物界也是如此,比如当我们与动物的目光长时间对视时,动物就会作出防御和攻击反应。在舞台上演讲者不能不看听众,否则影响演讲效果,但若直视听众的目光又会产生紧张感,这里可以用一个小技巧,演讲者可以看听众的额头到下巴的任何一点,这样听众会觉得我们在关注着他们,会觉得被重视,同时又不会让我们产生紧张反应,如果我们平时对人的面相有研究,能透过面相了解其人格特质等,那我们看到人脸不仅不会紧张,甚至会很有优越感。

第二环节是中枢神经(主要是脑),人能成为万物之灵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其认知能力,改变认知就会改变态度,面对危险时其实人不只有逃避这一种反应,还有积极面对的另一种反应,这就是生理学讲的“战与逃”反应,当我们选择逃的反应时,血液就会往人体下部流动,产生紧张感,当人选择战时,血液就会往人体上部流动,产生兴奋感。所以面对舞台我们是紧张还是兴奋,就看我们是主动还是被动状态。很多人上台紧张,其实给自己的暗示就是“我不想讲,但是又不得不讲”,这样就是被动状态,就容易紧张。上台演讲并不是不得已、必须做的事,有很多人就是一辈子没上过台。我们选择做领导、选择上台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积极向上,追求自我价值实现,完全是自己的选择。既然是自己的选择,就不应该有“上台演讲是不得已”的想法,而应该转变为“我是有梦想的人,我要讲,我很兴奋”的暗示,这样会容易克服紧张。

第三环节是肾上腺,肾上腺是一个植物腺体,和心脏一样不受意识控制,但是可以通过化学或者医学的方法调节,比如注射兴奋剂或者镇定剂,会影响肾上腺素的分泌,从而调节紧张,但是似乎不太适用于上台演讲,有个退而求其次的方法就是稍微喝点酒,酒精会提高兴奋度,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第四个环节是循环系统,血液循环也是不受意识控制的系统,但是血液不是完全封闭的系统,其通过肺部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通过肠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气体和食物的变化会影响血液环境,从而起到间接调节紧张的作用,通过实践证明,如深呼吸,喝点水、吃点糖等都是有效调节紧张的办法,这主要是因为改变了血液环境。

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肌肉,当肾上腺素通过血液传输到肌肉时,肌肉就会充满能量,作出逃离反应,但是当我们登上舞台不能“逃”时,肌肉里面的能量就会得不到释放,这时肌肉比较集中的地方,比如腿部、手臂、面部、心脏等就会不自主反应,就会出现手脚发抖、心跳加快、脸红、出汗等情况。这其实就是肌肉里面的紧张能量在起作用,这时可以通过运动肌肉来消耗能量,能量消耗完了,不自主行为就会减弱或消除,但是在台上不能随意乱动,否则会影响演讲仪态,所以可以通过“隐形”的肌肉活动来消耗能量,比如腿绷紧、脚趾抓地、握紧话筒、提高音量、增加手势或者走动等,这样既消耗了能量又不会让听众觉察到。

2.第二种类型(平時就害怕人群,上台更是紧张)

这一类人往往是自我效能感差,不自信,存在自我认知偏差,需要提升自信。自信一直是个备受关注的心理话题,不同的心理学派对不自信有不同的理解与归因,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主要是童年经历造成,可以通过催眠或者自由联想来调整;行为主义认为主要是强化的结果,可以再通过行为强化而改变;认知学派认为,是不合理的信念造成的,改变自我认知就会改变自我情感和态度;人本主义认为是心理情感需求的不能满足引起的,多给予积极关注,就会改变。

在这些学派的方法中,对于不自信的演讲者而言,自己容易操作的就是认知调整和改变行为。按照埃利斯的ABC理论可知,很多时候与其说是某个事件在影响我们,不如说是我们对此事件的看法在影响我们。对于那些让我们产生不自信的观念和看法,我们不妨做个调整,从而更好地自我接受,这样就会变得自信;我们还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俗话说“屁股决定脑袋”,就是说行为会影响心态,一个不自信的人,往往行为表现都是垂头丧气、底气不足、不敢正视别人、走路步伐迟缓等,心理和行为相互强化,所以就会越来越不自信,不妨尝试把步伐加快点、把声音提高点、抬头挺胸、把手举高点等,行为的变化会影响心态,这样就会越来越自信。

自信与否是个复杂的心理现象,如果自己还是没法调整,不妨让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师协助解决。有句名言说“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救”,狂妄的人最起码觉得自己是行的,只是高估了自己,或者方向错误了,一旦方向调整过来,还有成功的机会,但是一旦自卑了,否定自己了,那会慢慢走向绝望和无助,这将是毁灭性的。自信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品质,不光对演说重要,对做任何事情都很重要,尤其对一个优秀的领导来说,自信更是必须具备的特质。

三、结语

当今社会,资金、产品、市场等资源都极其丰富和完善,最缺的就是整合这些资源的人——领导,领导成为各行各业最稀缺的人才之一。领导的重要能力就是把自己的思想传播出去影响更多的人,演讲能力是领导者的核心能力之一,无论政界、商界、学术界等,每一位优秀的领导几乎都具备良好的公众表达能力。提升演讲的第一步就是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敢讲,在新时代,领导者应该有意识地不断克服公众演讲的心理紧张,提升自己的演说能力。当有影响力的领导越来越多时,社会各行各业将迎来更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美)斯科特·博克顿.演讲之禅(第二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顾晓松.人体解剖学(第四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紧张演讲自卑
自卑的三个真相,你知道吗
战胜自卑,让生命之窗开出自信之花
周迅的“紧张”
初中英语课前热身活动
组织活动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
主位理论与篇章理解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浅论钢琴伴奏在舞台实践中的问题与调整
自卑,本质上是自虐
浅议声乐技能训练中常见状态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