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低血糖的相关情况综述
2018-09-21曹怀敏王佳佳
曹怀敏 王佳佳
[摘要] 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即为低血糖,低血糖症存在起病急的特点,若是未得到及时的治疗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较大的威胁。该文旨在对糖尿病低血糖的相关情况进行综述。
[关键词] 糖尿病;低血糖;相关情况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3(b)-0195-02
糖尿病属于内分泌代谢疾病,病程长且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会损害机体多个系统组织[1-2],引发多种并发症。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症状,且会反复发作,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脑功能障碍和脑痴呆,具有不可逆性[3],还会使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增加,影响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心理状态。糖尿病低血糖难以避免,因此在临床上需在关注高血糖时,也重视低血糖的危害性,该文从低血糖症诊断、低血糖发病率、低血糖的危害及相关疾病、低血糖高危因素、低血糖预防及控制等方面对糖尿病低血糖相关情况进行综述,内容見下。
1 低血糖症诊断
传统的低血糖标准为血糖值≤2.8 mmol/L,而依据2005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低血糖工作组重新规定的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标准,在血糖值≤3.9 mmol/L时即可诊断为低血糖[4-5],需及时进行对症治疗,防止持续性损害机体。
2 低血糖发病率
临床数据显示,2000年、2001年的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14.1%、17.3%,经过一系列的干预后,发病率从2004年开始降低,2006年的发病率为5.8%;另外糖化血红蛋白<7%的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低血糖,且6岁以下的儿童出现低血糖的风险性未发生变化;年龄超过13岁的糖尿病患者中,相比于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的患者,使用胰岛素泵治疗12个月的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更低,差值为64%[6]。针对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女性的低血糖发生率更高;18~29岁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更高,而50~59岁患者的发生率更低。同时单一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更容易发生低血糖,而应用二甲双胍或者是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单药治疗的患者相对而言,低血糖发生率不高。
3 低血糖的危害及相关疾病
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且致死率更高。老年糖尿病患者若是出现低血糖现象,会增加脑卒中、心肌梗死、昏迷等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且若在夜间发生,可能由于抢救不及时而导致脑损伤甚至死亡[7-9],危险性更大。低血糖-高血糖之间的恶性循环会使胰岛衰竭速度加快,提前糖尿病微血管及大血管病变的发病速度,对患者记忆力、反应力和智力产生影响。低血糖患者体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降低,伴随而来的是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升高,且会增加血小板活化程度[10],促使纤溶平衡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功能,是低血糖通过一氧化氮及非一氧化氮机制所致的。
4 低血糖高危因素
结合临床资料文献总结分析发现,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高危因素包括以下几点:①低血糖高危人群:存在无感知低血糖病史、全天血糖波动大且反复出现低血糖状况、糖尿病病程长(>15年)且存在严重伴发病的患者。②药物因素:药物的不规范使用是导致低血糖发生高的重要影响因素,如药物选择不当、过量使用降糖药物、不遵医用药、联合使用降糖药物等。③饮食因素:患者由于害怕因饮食过量出现高血糖而减少进食量且增加运动量,降糖药物的用量未及时进行调整;医嘱药物剂量所针对的用餐量同患者实际进餐量存在差异;患者未按时按量进食,以上情况均导致低血糖发生。④运动因素:受多种因素影响,糖尿病患者不能坚持进行定时、适量的运动,且未合理控制运动强度,容易发生低血糖事件。⑤生活不良习惯因素:饮食调节不良、情绪控制不良、运动强度控制不良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生活因素。⑥应激状态:糖尿病患者在出现感染和腹泻等状况后出现低血糖的可能性较高,需及时对药量进行调整。⑦无规律血糖监测:当症状性低血糖反复发作时,未对患者的血糖进行规律的监测。⑧中医辨证原因:中医将糖尿病低血糖分为心脾两虚型、肝虚风动型、痰热扰窍型、气虚阳脱型4种,认为糖尿病低血糖的发生同多种因素作用有关,因此中医辨证治疗原则应为活血化瘀、健脾益气、安神除湿。
5 低血糖预防及控制
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需指导患者掌握血糖自我监测的正确方法,高血糖和低血糖的相互影响会产生血糖水平稳定的情况[11-12],从而影响临床治疗,需对患者进行动态血糖监测,而加强血糖监测便于观察低血糖的发生频率和规律,老年患者在夜间更容易发生低血糖,且持续时间长,因此在三餐时应指导患者服用血糖调节剂。在对患者进行胰岛素治疗时,按照剂量大小开始使用超短效、短效、长效胰岛素,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用药剂量进行调整。同时选择β受体阻滞剂,促使低血糖的发生率降低。加强对血糖水平的控制,使其长时间稳定在正常的范围内,并使糖化血红蛋白达到标准,能够有效减少血糖波动。另外针对老年人血糖控制的标准,最好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分别低于8.0、11.1 mmol/L,且糖化血红蛋白同正常值上限相差1%。针对有妊娠计划的糖尿病患者,需将其血糖标准控制在糖化血红蛋白低于6.5%,避免出现低血糖。在孕期,妊前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需低于6%,可尽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在临床上,加强糖尿病和低血糖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是预防糖尿病及低血糖发生的有效措施,社区方面加强对糖尿病的管理,能够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针对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的高危因素,应实施相应的防范控制措施:①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低血糖危害性的认知,了解遵医用药的重要性;医师在开具降糖药物处方时,根据患者的情况合理选择;②加强对患者饮食和运动的指导,帮助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指导糖尿病患者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增加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避免不合理的运动量,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的休息时间;③保持良好稳定的心态,提高睡眠质量;④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中医辨证治疗。
糖尿病低血糖具有较大的危害性,需加强健康教育起到预防作用。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合理的降糖治疗,同时辅以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和心理干预,达到稳定血糖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房万菊,魏刚.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5,21(23):4312-4314.
[2] 刘向东,毕亚光,王光宇,等.糖尿病低血糖诱发心律失常的自主神经机制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杂志,2017,46(8):12-14.
[3] 张莉,董争.糖尿病老年住院病人发生低血糖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7,15(11):1311-1313.
[4] Fan Xiaoning,Chan Owen,Ding Yuyan,et al.Reduction in SGLT1 mRNA Expression in the Ventromedial Hypothal amus Improves the Counterregulatory Responses to Hypoglyc emia in Recurrently Hypoglycemic and Diabetic Rats[J].Diabetes:A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 tion,2015,64(10):3564-3572.
[5] 宋伟莉.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发生夜间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分析和预防[J].医学综述,2015,21(11):2075-2077.
[6] 陈晓宇,马晓静,周健.糖尿病患者低血糖与认知及行为功能受损的关系[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44):3605-3608.
[7] 陶晓明,汪海东,黄宇新,等.实时动态血糖监测在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检出和干预中的作用研究[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5,21(1):24-27.
[8] 季卫忠.急诊糖尿病低血糖临床诊治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7):104-105.
[9] 谢建良.2型糖尿病低血糖症3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2):126.
[10] 蔡星.73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的診治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6):183-184.
[11] 林宗勋,杨立勇,吴佩文,等.2型糖尿病低血糖与认知功能关系的研究[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5,21(6):1-3.
[12] 刘浩,荣根满.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的诱因与误诊的临床分析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1):186-187.
(收稿日期:2017-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