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离群学生的教育转化
2018-09-21钟合爱
钟合爱
每当我担任一个新班的班主任,我就会用第一节课来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让学生说说自己在新学期里的学习目标,表一表学习决心。那一天,同学们都非常积极,纷纷发言。这时,轮到一个男同学小明,只见他垂下头,面无表情地站着。当我再次问他时,他仍然不作声。接下来的几天,我发现他课后不跟同学聊天;课堂上,他从不集中精神听讲,也不参与小组讨论;即便老师叫他回答问题,他总是站着,不吭声。这一发现,实在令我头痛:班里出了这样的一个离群学生,怎么行呢?我应怎样把他引到学习上来呢?
了解原因是前提
班里出现离群学生,不但对学生本人有着不良的影响,而且对班集体也会有一定的影响。这是我上任的第一要事——要改变小明。于是,我多次利用空余时间找他谈话,可是得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不管我怎样说,他就是不发一言,甚至有不耐烦的表情。于是,我就悄悄地问他的同桌:“大家为什么不跟小明说话,也不跟他玩?”同桌说:“谁敢呢?他呀,要么就不作声,要么就骂人,大家都不敢靠近他。”我还向其他老师了解情况,他们都摇着头说:“小明?真是个包袱,班里的离群雁,不听课,不做作业,他父母也管不了……”说到父母,我又把小明的父母联系上:“哎哟,小明老师呀!真难为您了,这孩子,实在不听话。以前,老师经常向我们反映,说小明学习成绩跟不上,我们也经常批评教育他,可他就是听不进去,现在骂他、打他也不行了。”现在我知道到小明离群的原因了。
多方面着手,寻求对策
小明这离群学生的形成,跟家长、教师、同学都有很大的关系;要想把离群的小明引回集体中,还得从家长、教师、同学这三方面入手。怎么引呢?
兴趣,使小明跟同学玩在一起 为了能找到小明的切入点,我处处都注意着他。一天,我发现他在玩象棋。“难道他喜欢下棋?我终于找到突破口了!”我心中窃喜。第二天,我对他的同桌说:“小辉,你会下棋吗?”“会!”“来,跟我下一盘。”说着,我把早已准备好的象棋拿出来,就在小辉的桌上摆开棋盘。老师跟学生下棋,少见,新奇,同学们马上围了过来看热闹,小明的目光也不例外,专注着棋盘上的变化。这时,我故意卖个破绽,走了一个差着。“哎,老师,走错子了!”小明突然叫了起来。我故作惊讶:“你也会下棋?”他有点傲气地:“会。我的棋技好着呢!”我又问围在身边的同学:“还有谁会下棋?”“我们都会!”“好!下星期班里举办一个象棋比赛。这几天,大家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互相练一练,看谁拿冠军。”这几天来,小明起初还是没有跟同学一起下棋,只是看别人下棋。后来,终于忍不住了,就跟同桌下,再跟别的同学下,还跟同学讨论象棋的杀着,有说有笑的,挺开心。兴趣有如魔力一般,让他感受到集体的快乐与温暖。
爱,化解师生之间的隔膜 自象棋比赛后,小明不再孤独了,经常听到他与同学的欢声笑语。虽然有时也和我说两句,但是,他和我之间还有隔膜。一天,大家正在休息,我忽然发现小明脸色苍白,用手按着肚子往厕所方向就跑。上课铃响了,他还没有回来。我想:他大概是太匆忙,没带厕纸吧!我立刻带上厕纸到厕所找小明,把他从厕所里“解救”了出来。当小明从厕所时,我见他好像想说什么。“嘘!这事,我保密,你先回课室,我随后就到。”我笑着说。小明听了我的话,脸红了,笑了。此后,他跟我说的话多了。这大概是师爱的效果吧!他已被引回我身边,我们间的隔膜就这样渐渐地在交谈中化解。
和谐的家庭,小明被引回正途 小明回到这个集体中,他在校的学习表现已有转变;可家长反映,他在家与家人还是像之前一样。我想,学生在校一个样,在家另一个样,这样的转化还没有彻底成功,还得要跟家长多交流。于是,我用电话联系上家长,跟家长商讨教育小明的方法,并要求家长一定要抽时间出来陪小明玩玩,散散心。过了两天,小明兴高采烈地走到我身边,说:“老师,我爸的象棋下得可好啦!昨天,我跟他下了两盘,都被他赢了。他还会打乒乓球呢,我已学了两个招式,今年学校的乒乓球赛,我准拿个名次回来。”我笑着说:“哇,你爸有这样的能耐!可他又要忙着工作,下班回来又要干家务,哪有这么多时间来陪你呢?”“到时你就知道了。”看着他那兴奋的样子,我想:真正的小明现在也真正的回来了!几天后,家长给我打来报喜的电话,说:“小明变了,以前叫他学习,他不理睬。现在不用叫,一放学回来就埋头做功课,还帮着做家务呢!”我笑着说:“他在争取时间呢……”
教育转化的效果与反思
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对小明的教育,发现他的确进步了,他的变化令人欣慰。现在,他能主动和同学一起谈话、讨论学习上的问题。同学们还在我面前表扬他,說:“小明的脑袋可灵啦!这道题,他一下子就解出来了。”小明不仅和其他同学打成一片,而且特别喜欢跟我说话。学习上和生活上的话题,他都跟我说,把我当作了亲密的小伙伴,无所不谈。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转变,更是欣喜,都赞他乖巧,家务做得挺利落,家庭作业自觉完成,家里多了欢声笑语。小明的改变是从消极向积极的转变。现在,他性格开朗,能与同学和平共处,尊敬师长,守纪有礼,有错能改,按时完成作业。他的进步,也是我的快乐。
反思 小明的变化真是令人欣喜,也引起了我对工作的反思:对一个离群孩子的教育,怎样引导他合群?这需要教育工作者努力需求解决方法,形成有益经验。对小明的爱与关怀的教育,看似是一件简单的事,但做起来却不容易。如何引导小明走上正途?在这问题上,我通过对他的教育与诱导,也获得了许多教益。我感到,育人的工作是件情感与智慧相互交融的工作。如果对小明缺乏爱心或耐心,就难以把小明教好,难以解除他对老师、对家长、对同学的心理障碍;如果对他缺乏交流、接触和相处,就会错失对他帮助的时机。我还感到,教育工作是一件非常艰苦的工作,但如果工作有成绩,它又是一件令人敬佩、了不起的工作。开始我觉得小明也是一个问题学生,但是我想到只要给小明双倍的爱,用爱来暖化他的心,是会有收获的,结果我就用爱心、关心打动小明冰冷的心。也就是从他的父母着手,从他的同学入手,对他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进行动情的教育。结果,把小明引回正途。这让我感到为人师的快乐和欣慰。
虽然小明有了很大的转变,但是也存在一些遗憾:小明的情绪并不稳定,他若遇上不顺心的事情,还会故态复萌,耍耍性子。他虽把父亲当成偶像,但与母亲还存在一定的隔膜,这可能与母亲的“唠叨”有关系吧!有时,他也会为一点小小的事情就和同学吵起来。这些都是教育对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我只是一味地对小明存在的问题去下药,也就是顺着他性子去处理问题,治标了,但还没有治本。这还得由教师继续去引导他。比如,组织学生写一写以《妈妈的唠叨》《我的同学》《我的小过错》等为主题的作文,写完后在班里交流分享,说说体会。这或许更能让小明体会到与人相处的正确方法,也能体会到妈妈的唠叨是一种关爱。
结束语
教育孩子,不是一味地顺着性子或不断表扬就能行的。这只是教育孩子的一些手法,但我们更应从孩子的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来进行教育。孩子的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才是问题根本。孩子有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和心理,才能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大泽镇大泽吕金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