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调查
2018-09-21贾军平
贾军平
教育的本质在于教化,开启孩子的懵懂之心,教授孩子以各种技能。开启心智的最佳时间在幼儿阶段,其维护、成长阶段在少年时期。对孩子品质影响最大的是家庭教育——它是培养孩子性格、品质的摇篮。家庭教育如同培育种子,学校教育则是给种子提供相应的营养。家庭教育是孩子秉性的基础,是教育最开始的地方。前不久,笔者针对深圳市大鹏新區南澳中心小学周边社区家庭,对学生习惯的培养进行了调查。
现状与调查
通过研究分析学生家长信息表、教师家访记录、家长参与学校活动总结报告等,得出南澳社区的家长具有以下特征:
家长的整体文化水平低,对家庭教育不重视或存在误区 学生家长的学历大多是初中,有一小部分甚至是文盲,只会写自己的名字。多数家长从未接触过与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的家庭教育的知识。家长思想里的教育就是学校教育,是学校开设的科目。他们负责学生的生活保障即可。大多家长没有家庭教育意识和好的教育方法。家庭学习的氛围不浓厚。孩子在学校里养成的习惯回到家里没有坚持,好习惯的作用就被抵消掉了,比如书写习惯、检查作业习惯等。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高质量完成,但是在家里没有家长的监督,学生的学习行为很难定型,难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较少,忽视孩子性格成长 家长从事的工作大多是出海捕鱼,做小生意,市场卖菜,在餐馆或工厂打工等。这些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劳动强度高;许多家长基本都是早出晚归,回到家已经很晚,孩子已经休息,两者在一起时间很少。由于家长工作时间和孩子上学不能同步,大多孩子是在爷爷奶奶陪伴下生活学习。许多学生和家长一星期大约见一两次面,交流很少。还有少数家长在外地工作,一个月或者几个月才见孩子一面。学生在心理上感受不到家庭温暖,从而影响了性格的成长,学习上也缺乏动力。孩子的性格趋向内向,思想比较保守;做事拖沓,缺乏进取精神。
家长管理孩子的方法简单粗暴,缺少科学的方法 由于文化低,陪伴孩子时间少;家长对老师反馈学生的信息不能完全理解,也没时间和孩子进行深入的交流,找到孩子出现问题的源头,只是看到问题的表象。比如,有个学生连续几天没有交作业。家长对孩子只是批评、责怪,却没有深入了解孩子是因为长时间没见到父母而故意犯错——为了引起父母的关注,多回来见一面。孩子成长路上,离不开父母的守护、关爱。为人父母,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吃喝,更应走进孩子的精神世界。
家庭教育缺失带来学校教育困境
南澳家长大范围家庭教育意识的缺失,使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很难开展,学生的性格养成也很滞后。这对学校教育教学造成以下困境:
学生的学习习惯很难养成 学生的预习习惯、复习习惯、书写习惯、检查习惯、听课习惯等,存在很大问题。这些本应在教师、家长和学生合力下,在一、二年级就可养成的习惯,然而过半的学生却没养成。不好的习惯是学习最大的绊脚石,制约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的胆量小,缺乏自信心,不利于学校开展各类活动 由于父母陪伴孩子较少,学生的周末基本在家自己玩,接触外界的机会少,和不同人打交道机会不多;孩子的性格大多内向,人际交往经验得不到有效的提升;有些学生的情商比较低,缺乏主动交往意愿,独自做事胆量小,自我认知不足,缺乏自信。这些性格缺陷使他们在参与各类活动中束手束脚,放不开身心投入到活动中,自然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和自我价值。
家校活动开展比较困难 家长由于对学生教育的重视程度低、自身教育理念欠缺等原因,家校活动的参与度不高。比如,学校运动会的家长义工招募,很多家长不愿参与,协助学校工作;学校举行的一些关于家庭教育的讲座,多数家长的参与度也不高,即便有少数来参加的,也大都是抱着听听的心思,而不会带着自己孩子的问题与专家交流。很多家长把讲座当作一种“走形式”,没有从自己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出发思考问题,寻求外在的帮助。
问题与对策
家庭教育是培育孩子性格成长的沃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摇篮。缺失家庭教育的孩子,他们的性格是有缺陷的,他们的养成习惯需要教师花费成倍的精力去关注和提醒。好的家庭教育下的孩子,他们好的行为习惯已经养成,教师可以教授给他们更多的技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可以携手共进,孩子的成长才会最理想化。针对南澳家长的现状,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家庭教育工作:
建立或充实社区图书馆,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 古语云:“独学而无友,必孤陋寡闻。”社区图书馆可以让家长聚在一起阅读、交流,为孩子树立一个好学习的家长形象,孩子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习投入更多的精力。社区图书馆另一个更重要的功能是提供一个家长交流的平台,让家长们交流教育孩子的得与失,并从他人教育过程中,获取自己需要的教育技能和技巧。孩子的问题,在同龄孩子中间是大同小异的,别人好的方法可以借鉴到自己身上。同时,人们在阅读时思维更敏捷,看问题会更全面。家庭教育如果搭上“热爱阅读”的快车,父母和孩子的沟通会便捷很多。阅读提供了更多的共同话题,家庭式的思辨更能陶冶孩子的人格。
学校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亲子活动,培养家长参与管理孩子的意识 南澳家长的工作时间和学生不同步,家长和学生相处的时间比较少,加之许多家长认识不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我们由学校组织亲子活动来强化每一个家庭的凝聚力。父母与孩子可以顺畅交流,愉快相处。低年段的可开展“亲子绘画”“亲子朗读”“亲子手抄报”“亲子讲故事”等活动;高年段可以进行“亲子故事改编”“亲子才艺表演”“亲子徒步穿越”“亲子义工”等活动。这些活动都可以增加父母与孩子的亲近感,培养家长参与教育孩子的意识。让家长体会到,在孩子的教育、成长过程中,自己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这种角色认同感会赋予家长更大的动力,不断学习,不敢懈怠,为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
学校或社区请专家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技能”培训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专门研究家庭教育的专家学者,他们就是许多家长心目中的“他山之石”。有时候家长的思维受环境的影响,很难接受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现代社会,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专业的问题可以交给专业人士解决。“请进来”的模式,可以在家长思想里注入新鲜的内容。有些教育理念需要别人点拨,这胜过自己苦思终日。另外,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也为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帮助。教师可以通过QQ群、微信群等网络交流平台,向家长介绍一些好的家庭教育网站或文章,供家长有选择地解决自己的教育疑惑。
结束语
提升南澳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非一朝一夕养成,改进家长的教育观念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学校教育者和周边社区为这片地域教育的真心付出,终会换来南澳教育的美好未来。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