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育国际化的新思考
2018-09-21丁一刘传爽
丁一 刘传爽
教育国际化这一“热词”已经足足影响中国教育20多年。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内外教育的改革发展,教育国际化也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正因如此,对其概念的界定始终处于一种变化的状态。世界各国对教育国际化的定位也截然不同,中国的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也是如此。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如何走教育国际化之路,值得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思考。
教育国际化的变与不变
从历史发展维度看,教育国际化于20世纪90年代就已出现。在我国《教育大辞典》中,教育国际化被解释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间相互交流、研讨、协作、解决教育上共同问题的发展趋势”。
如今,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教育的目标更多的指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和多方的文化交流、资源共享、文明共建。从教育国际化形式来看,民办学校以实施现有的国际课程为载体,比如IB课程、AP课程、A-Level课程等;公办学校的教育国际化,则多以合作办学、交流互访、与国际组织合作、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等为载体。由此可见,教育国际化是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在不同角度、不同时期,其目的、形式和意义都不相同;但从国家发展和教育本质特征来看,教育国际化是为培养更好的人,办更好的教育,满足国家发展之需,这一点从未改变。
新时代教育国际化的新思考
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当前教育国际化迎来了新技术、新理论、新观念,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自然需要进行新的思考。
新技术带来新挑战 新时代的“新”,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所带来的新机遇、新环境、新挑战,我们需要用未来的眼光研判当前教育发展的态势。例如,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AI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对转变教师角色和改变教学模式将再次带来全新挑战,学生的学习趋于混合式、个性化;随着教育国际化步伐加速,双方或多方的先进教育理念将在交流中融合、创新,如何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促进中国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国际输出,将成为新的挑战和态势。
核心素养带来新目标 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为立德树人提供了有力依据,为培养学生应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提供了指向。在各自教育发展进程中,西方教育发达国家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欧盟(EU)、经合组织(OECD)等也曾对学生核心素养做过系统研究。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不同国家近年来的核心素养进行研究具有特殊意义。对比、整合后的新目标定位,将对中国学校国际化办学进程中理念创新和课程设计带来积极有效的帮助。
新观念带来新变革 教育国际化在办学层面的观念变革,可以从办学目标、队伍管理、学校文化、课程、评价等方面开始,后两者的影响尤为明显。课程方面,可以从国际主流课程研究入手,引入优质的国际化课程理念,与三级课程有机整合,打造全新的适合自身发展和学生特点的课程体系,如MYP中学项目或PYP小学项目等。再如,引入STEAM教育理念,强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提出整体解决方案,运用各学科知识,转变以习题和知识点为要素的碎片化教学。评价方面,可以参照国际评价标准,与学校评价标准整合后进行实施,如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国际阅读素养进步研究项目(PIRLS)等。
新时代教育国际化的新特征
在关注教育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要有中国情怀和世界格局,找准新时代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新坐标。当下,中国文化、中华美德、中国故事、中国人物、中国历史都将为教育改革和国际化发展烙下深刻的中国印记,这就是教育国际化的时代特征。它映射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是中华民族的自信梦想之路。走教育国际化的中国之路,既要积淀深厚的中國根基,又要具备中国视野。
教育国际化的中国根基 中国的教育国际化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在对中国文化与传统美德强烈认同和深厚积淀的基础上,开放、包容地汲取他国文化的长处,从而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因此,中国的教育国际化可以讲述燧人氏钻木取火的神话故事,可以传诵诸子百家的经典,也可以领略通天入海的前沿科技,还可以游历“一带一路”的山海美景。可以说,中国教育国际化源于中国的文化自信,成长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践历程。
教育国际化的中国视野 中国视野是胸怀天下的视野,是放眼未来的视野。中国视野下的中国人才,应具有与国际文化对接、交流、沟通的能力,具备创新意识与合作能力,具备对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以及国际规则理解的能力;中国视野下的国际化教育,应把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上升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高度,在谋求个体发展中促进群体发展,推崇合作共赢、和衷共济的全球价值观。因此,教育国际化的中国视野应当“以我为主、兼收并蓄,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结束语
不可否认,教育国际化在中国教育体制下经历了多年的积淀与发展,在社会和市场需求下积聚了一定规模,积累了一些经验,形成了一些成果。但新的经济社会背景下教育国际化也将面临抉择和不断进化。因此,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思考未来,进行全方位决策。相信中国之路将会为未来一段时期教育国际化发展提供有效指引,为中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带来全新的力量和信心。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