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衡的师生
2018-09-21
关于教育,可以说的实在太多太多。这是一个聚焦了全社会的心理能量的领域。
但在这个策划里,我们想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把它放到中国社会大变化的背景中,去看一看一种对老师,对学生,对家长,对整个社会来说非常重要的东西:关系。
准确来说,是教师-学生-家长关系,至于影响到了这一关系的教育部门的权力运作,我们悬而不论,假定它是已知的背景。事实上,这也是一个常识。
“关系”最能说明处境,也最能切入教师、学生、家长在教育领域中的感受,他们的希望、焦虑、犹豫、失落、喜悦、认同,以及在极端情况下的冲突、伤害。
这种关系,已经产生了非常深远的社会结果,包括后果。
微观上可见的,有媒体所报道的一些冲突事件,不可见的,是慢慢演绎的日常,是师道尊嚴的跌落。而在宏观上,则是教育更多的体现为一种对未来的社会位置的竞争,师道尊严的跌落导致了心理-人格教育的弱化,学生越来越不是从教育中、从对教师的知识与道德权威中受到影响。视学生的个人素质和家庭影响,未来的社会分层其实从中小学时代的表现就开始了。
对关系的考察,也是对它的发生逻辑的考察。教师-学生-家长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取决于社会变化,毕竟很多人都是社会潮流中主动被动的顺应者。而关系的继续演绎,又进一步影响社会变化的走向。作为最具基础性的教育,它就像是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密码。
在逻辑上,当教师、学生、家长,置身于社会大变化,以及教育体系的运作逻辑时,没有谁可以决定关系怎样。很多东西的发生都是悄无声息的,一个人对自我之外的世界的态度也不可能突变。正是这样一种情况,使得这些年来,一种跟过去很不一样的教师-学生-家长关系日益具有合理化的特征,直到今天,已经达到一个临界点。在这个临界点里,全社会把心理能量都压向了教育。
这使得我们必须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质,思考师道尊严的意义。
还有很多教师在坚守,在他们的理念里,在他们对社会变化的创造性回应中,在他们对学生的态度中,在他们的付出中。
他们理应获得一个社会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