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林作为文人的空间姿态·五种
——中国美院民艺博物馆“江南国匠”展览空间设计

2018-09-21作者王欣

世界建筑导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造园器物屋顶

作者:王欣

空间设计:王欣、孙昱、谢庭苇造园工作室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

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如今我们如何看待“苏州园林”。

真正的园林,不是样式,也不是符号,不是消费的产品。

园林不是简单的花木假山亭台,并非一句“人造自然”可以轻易概括。

园林是属于文人世界的。文人,注定不是一个简单的读书人,而是一个有社会责任的人,一个具有公众色彩的文化领导与风尚人物,一个有文化姿态的人。

中国文人的源头在魏晋,那是一群有风骨,有态度,有姿韵的思想先锋与行动明星。园林是文人内心的外化,不仅是道家赐予的治愈大药,不仅是内心平衡的温柔乡里。真正的园林,是自我文化态度的空间性确立,是风骨风范的全景呈现,以言说山水的方式表白心迹:

李唐的“万壑松风”,沈周的“草庵”,倪瓒的“容膝斋”;

董其昌的“兔柴”,黄周星的“将就园”,刘士龙的“乌有园”;

今以建筑场景再现姿态五种如下:

一,屋山望远:园林,是登高望远的忧思

二,入川眠波:园林,是面向溪山的心航

三,出入图画:园林,是诗酒联欢的醒醉

四,一角容膝:园林,是不群居角的孤傲

五,别壶去处:园林,是在家出家的反省

这次展览是第一次当代造园语境系统性地进入博物馆。

我把这个展览空间的设计与建造,名为“屋下造园”。在屋子里造园,所面对的“地形”即是这个屋子,就是日本建筑师隈研吾先生设计的民艺馆空间。屋子里造园,就是与隈研吾先生对话。民艺馆的空间与惯常的博物馆空间很不一样,地面起伏不断,视野高下跌宕,室外景观与光线交替性的涌入,这些都是我要面对的。当然,还要面对空间尺度气质的调节,即调和器物与建筑空间之间关系,建立一种中间尺度,柔和过渡。

展览的主题是文人器物,器物是生活的凝集精灵,而园林是文人精雅生活的载体,是文人艺术的综合体现,文人器物的呈现与使用背景皆在园林中。因此,唯有园林才能成为这次展览的空间叙述方式。通常器物的陈展,一般都置于龛柜之中,而龛柜作为陈展载体基本不表意也难与器物发生对话,这是通常博物馆的做法。我们就是想打破这样的套路,实验一种新的展览观念。承载器物的不一定是龛或是柜,而可以是空间,是与之匹配的情境。观展不一定只是看看,要有身体的参与,以行为的方式改变观看的视角,获得对器物的新理解,可以说,空间是器物的解说旁白。

传统古典园林,是传统中国文人精雅生活的日常载体,是一种高度发达、高度完熟的空间系统与建造工艺系统,是一个文明后期审美的集中体现的舞台,是中国人的有关自然哲学的博物馆。但“古典园林”属于那个时代,是一种过去式。一个时代要有一个时代独有的语言,园林语言要延续,更要发展。我们看园林,不是一堆样式符号,我们看到的有关于“山水生活”的种种类型创造,也就是园林中最核心的东西,即传统中国人以建筑的方式表述自然及表述自然观念的方式,我把它叫做“模山范水”,即是一种高度人工化的诗意模式语言,以自然的意趣与法则重建的一种新自然的系统化的方法,这是古典园林的灵魂。我从古典园林中提取了几种类型,诸如:门、屋顶、舫、榻、屏风、曲桥、洞等。这些类型,我想大家并不陌生,但用法发生了变化:屋顶寓意了山,攀山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俯瞰苏州赏石群;床榻演进成为了地形般的桌面化舞台,也是各种清玩杂项的全景海墁平台;舫在坡道上高高昂首,仿佛破浪,它的剖面化空间表达成为展示古琴的表演与制作的“表与里”的暗喻;门,寓意了展览的开篇,推门见到屋顶与远处高高的画舫,即是见到山与水。

这套“木构园林”系统,重新讨论了一种博物馆的展示方式,也重新定义了博物馆的体验进程,五个场景,开合启承,层层递进,不断地涌现,建立了一种全新园林空间与生活的纵深表述:

五个场景就是五个文人的姿态,五种心迹的外化,也是五个舞台,五个幕次:

第一幕,屋山望远:园林,是登高望远的忧思。

表达的是文人应该有的高度,且看向的深远,是一种有关家国天下的胸怀。整个构造是“长屏风官帽椅”与一个屋顶的相加,官帽椅代表了文人的坐姿,文人的靠背是高大的屏风,推开屏风观到的是山,屋顶代表了山。推屏向山行,登高望远。第一幕是一个起式,是关于园林,也是关于展览本身的起式,一个翻山的动作,打开了一个序幕,表达了一种望境。

第二幕,入川眠波:园林,是面向溪山的心航。

此幕为一个船型的建筑,高居坡道之顶端。姿态高昂,快意破浪。表达的是文人的洒

脱与顽性,抛俗务,向溪山行旅,一颗永远保持着“入川”的自然之心。以向溪山的舫,来呈现苏州的古琴,古琴表达的天籁,是溪山清音,是隐逸的心思。一曲琴声,即是面向溪山的心航。这个小建筑,我谓之“琴舫”,它是剖面化的建筑,即是一种剥解分离的状态,分出了“表里”与“内外”两对视野的并置:表里,表为古琴的表演,里为琴的制作工艺。内外,内为舫内,是屋子内部,外为舫的立面的长长延伸,以互靠双椅作为支撑与结束,是庭院。两对视野构成了相互垂直的轴线关系,这个轴线关系,即是人参与的路线关系,经由“内外”,再观到“表里”。舫的延长立面,强迫人的穿入,是为“出入画框”。这个动作,是内外与表里感知的转换点。

第三幕,出入图画:园林,是诗酒联欢的醒醉。

第三幕在上坡处即被远远看到,第一眼就不同,前两幕还有实体感,这一幕是虚空的状态,以一种内部的方式出现,仿佛要包裹观者,因为他的原型是如画的“夜宴”,表达的是一种环境,一种周遭,是坠入性的,无外形可言。这一幕表达的对良辰幻梦,繁华虚设的不舍与恍错,对人世间风景的贪欢迷恋与隔世冷眼的出入矛盾。这一幕,即是三幅绘画的拼合:《瑞鹤图》、《文会图》和《听琴图》。这一幕,有一个时间轴,始于《瑞鹤图》,经由《文会图》,终于《听琴图》。这一幕,首先是为昆曲表演而设定,同时也是器物文玩海墁铺设的地景式的平台。在我最初的设想中,人们坐在《文会图》巨大地景桌面里,被器物文玩的墁开而淹没。

第四幕,一角容膝:园林,是不群居角的孤傲

这一幕是对倪瓒《容膝斋图》的一种建筑呈现,代表了文人甘居一角,静观尘世,保持清醒高洁的态度。场景的呈现是一个屋顶之角,偏于一隅。既是角落,但在一种高度上,屋顶代表了绝尘。屋顶上营造了一个仅容两人促膝的小亭,才三四步台阶,登上小亭,便是脱俗的山人,孤傲的俯瞰人间。苏州的砖雕群,与“一角容膝”,各据一边,一高一低,互为俯仰,形成对峙观。

第五幕,别壶去处:园林,是在家出家的反省

中国人喜欢谈“远”,那个远是一种指向,对时间的指向,或是过去,或是未来。也是对异域空间的指向,一个神往的并不存在的地方。桃花源,海上仙山,壶中天地,草庐,月宫,洞天……这些其实都是文人内心中最深邃的地方,是躲避起来能真正内观的地方,一个心灵的黑洞。在那里,可以获得反思,可以获得返照,可以重生。那里是终极的指向,也是重返的折点。

猜你喜欢

造园器物屋顶
借“光”生财的屋顶
2010年新郑市郭店镇工业园区墓葬出土器物
听古器物讲“孝文化”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屋顶屋
壹 造园·纳瑞集祥
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
江南园林造园手法在新中式园林中的应用初探
屋顶的雪(外四首)
浅谈古诗文与中国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