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疏伐对天然沙棘林生长及结实的影响

2018-09-21郭学斌

山西林业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灌丛结实冠幅

郭学斌

(1.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12;2.国家林业局沙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 太原 030012)

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L.)是优良的生态经济型树种。山西是沙棘野生资源最多的省,面积约30×104hm2.沙棘在山西从南至北均有分布,天然生长于海拔800 m~2 400 m间的山坡、沟谷和河滩,大多处于密集丛状生长。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沙棘食药价值认识的提高,野生沙棘的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已成为高寒地区实现农民增收,促进脱贫攻坚的主要途径。但由于多数野生沙棘为多代萌生起源,密度大、树冠小、结果枝少、产量仅为300 kg/hm2~400 kg/hm2,天然沙棘资源潜力挖掘和利用不充分,已不能满足规模化沙棘加工企业急骤增长的原料需求。改善天然沙棘林的结构,提升沙棘产果量,增加沙棘工业原料的供给能力,是当前沙棘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刻不容缓的任务。为此,笔者开展了疏伐对天然沙棘林生长与结实试验研究。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关帝山国有林管理局龙兴林场。石质山地,海拔1 500 m~2 100 m,年均降水量约600 mm,年均气温7 ℃,极端低温-30 ℃,无霜期约120 d.土层较薄,一般30 cm~60 cm,主要为山地褐土。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可达20%,pH值7.5~8.0.自然植被除少量杨、桦、辽东栋和油松等天然次生林外,大部分是以沙棘为主的灌丛,分布于山顶、山坡、山麓、沟谷,生长结实差异较大。

2 天然沙棘林生长的特点

2.1 沙棘的生长和结实

在自然状态下,沙棘4年至5年开始结果,7年至8年后进入结果盛期,25年以后开始下降,大约30年后步入衰老期,结实量减少。沙棘为强阳性树种,喜寒冷气候,在-40 ℃环境中,仍能正常生长和结实。但对高温比较敏感,当年均气温达10 ℃以上时,营养生长过盛,结实量下降。沙棘耐干旱、瘠薄,但土壤水分和肥力对其影响较大。在干旱立地条件下能生长,但果实小、产量低。在水肥条件好的山凹、山麓、沟谷和溪流地带树体生长大、产量高。因此,沙棘属于中肥、中湿型植物。不同立地条件下沙棘的生长和结实状况见表1.

沙棘的寿命受立地条件影响较大。如表1所示,

表1 沙棘的生长和结实状况

在比较好的立地条件下沙棘的年龄可达40 a,胸径为24.2 cm,树高7.5 m.当立地条件较差时,寿命较短,一般为30 a左右。孤立和半孤立生长的沙棘,营养面积大,寿命长。而稠密状态下的沙棘灌丛,寿命比较短。

2.2 沙棘灌丛的分布和植株分化

沙棘是雌雄异株植物,具很强的根蘖能力,遇到适宜的条件,就会萌发很多植株形成灌丛,且密度大,可达50株/m2.沙棘灌丛由一个或多个无性系形成,并且常由一个无性系占主导地位。沙棘雌、雄灌丛的分布常呈彼此隔离状态,不论是雌株或雄株沙棘灌丛,其面积多为数百至数千平方米,很少超过1.0 hm2.至于一个无性系所占有的面积则更小。

沙棘灌丛大都沿山脚分布,坡中部及上部分布少。沙棘极喜光,在稠密的沙棘灌丛中,由于对光照的竞争,植株间会产生自然分化,其结果是部分植株死亡,或者树冠下部侧枝因荫蔽而枯死。导致稠密的沙棘灌丛,树冠小,结果部位少,仅在树冠上部能够接受阳光照射的地方结实,这是天然沙棘产果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3 疏伐对沙棘生长和结实的影响

针对沙棘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结实特点,试验研究选择密度较大,雌株相对集中的沙棘灌丛进行疏伐,伐后株行距保持为1 m×3 m~2 m×3 m.对保留植株的枯死、病腐、风折侧枝进行修剪。

3.1 疏伐对侧枝生长的影响

疏伐改变了林分结构,降低了林分密度。经过疏伐的沙棘林,由于光照和温度的增加,促使了不定芽的萌发,侧枝的数量随之增加。同时,因树冠各部位光照时间延长,侧枝生长量也较大。

据试验调查,疏伐后当年新生侧枝数平均为478个,而未疏伐的对照植株为327个,前者为后者的146.2%.疏伐后侧枝生长量见表2.

表2 疏伐后侧枝生长量的变化 cm

由表2可知,疏伐后,1年至3年内侧枝生长最快,第2年生长量最大,第4年以后逐年下降。侧枝生长量依立地和林况条件而不同,速生期也可能延长或缩短,但总的规律不变。

3.2 疏伐对树冠生长的影响

树冠长度指活树冠的长度,结实冠长则指树冠中能够正常结实部位的长度。天然沙棘灌丛,密度比较大,树冠中、下部侧枝接受的光照少,达不到花芽形成和分化对光照强度的要求。同时,由于侧枝生长细弱,叶子少,不能满足生殖生长对营养的需求,坐果率低。

经过疏伐的沙棘林分,光照条件得到了改善,促进了植株不定芽的萌发,增加了树冠的长度。据调查,经过疏伐以后,沙棘主干上发出的新生侧枝大多在10条以上,活树冠长度增加了11%,而未疏伐处理则没有新生侧枝,活树冠长度没有增加,见表3.

表3 疏伐后活树冠长度的变化

3.3 疏伐对冠幅增长的影响

疏伐前,沙棘丛郁闭度高,侧枝因蔽荫而枯死,冠幅小。疏伐后,沙棘郁闭度降低,透光度增加,侧枝的营养生长空间扩大,树冠外围生出许多新枝,树冠扩展很快,伐后第3年平均冠幅由1.68 m增加到2.37 m,增加41%,冠幅投影面积增加近1倍,见表4.

表4 疏伐后第3年冠幅的变化

3.4 疏伐对沙棘结实的影响

疏伐后,沙棘新生枝增多,侧枝、冠幅,冠长生长量明显增加。新生枝条第2年即可结实,疏伐后结实冠长的变化见表5.

由表5可以看出,结实冠长平均值为2.14 m,活树冠长度为2.22 m,分别占树高的60%和61.2%,二者几乎相等,也就是说整个树冠均结实。而未疏伐的沙棘林(对照),结实冠平均长度仅为0.88 m,活树冠长度为1.77 m,分别占树高的25.1%和50.4%,结实冠长度只占活树冠的一半,占整个树高的1/4.

表5 疏伐后结实冠长的变化

从沙棘产量来看,据调查,疏伐后第2年,单株平均产果600 g,未疏伐(对照)为270 g,前者为后者的2.2倍。疏伐后第4年,单位面积产量超过了未疏伐沙棘林。雌雄比对单株产量影响不大,而单位面积产量随雌株数量的多少同步变化。

3.5 疏伐后沙棘的树势及风折状况

疏伐改变了沙棘林分结构,保留植株的营养面积增加,光照条件改善。据伐后第3年调查,发育良好的植株占到56.7%,而衰弱的只有4.4%.对照生长良好的植株仅占到23.3%,衰弱的占到22.3%,见表6.

表6 沙棘的树势状况

密集丛生的沙棘,高径比失调,抗御风灾和雪压的能力低。疏伐后,风折和雪折更严重。特别是在风口地带,当结实量大时,灾害尤甚。据调查,疏伐后第1年至3年,最易风折。为了避免这种自然灾害,应采取如下措施:

1) 采用逐步疏伐的方式。先伐去病死木、衰弱木、干形不良木和其它灌木,并进行修剪,增加光照,使树势逐渐恢复,以后再进行第2次疏伐,最终株行距保持在1.0 m×3.0 m或1.5 m×3.0 m.

2) 采用带状改造方式。带内株行距1.0 m×2.0 m或1.5 m×2.0 m,每带3行~4行,带间宽4 m~5 m,带间堆积采伐剩余物。

3) 冬春季风大的地段,宜采用带状疏伐。伐后带内密度不宜过小,株行距保持在1.0 m×2.0 m或1.5 m×3.0 m.

4 结论

1) 沙棘属中肥、中湿型耐寒冷的植物,对光照要求较高,密集丛生的天然沙棘林,雄株多、树冠狭窄,结实部位少、产量低。

2) 自然状态下,沙棘4年至5年开始结果,7年至20年为盛果期,20年后结实量减少。但在好的立地条件下,盛果期可以延长。疏伐后,当年新生侧枝数量可增长近50%,第3年树冠长度、冠幅增加1倍;第2年新生侧枝开展结实,第3年至4年结实量大幅增加。

3) 疏伐可有效促进沙棘树冠的生长,显著提高沙棘产量。树龄20年以下密集生长的沙棘灌丛,伐后株行距保持为1.0 m×3.0 m或1.5 m×3.0 m较好。

4) 冬春季风力较大的地段,宜采用带状疏伐,伐后密度不宜过小,带内株行距1.0 m×2.0 m或1.5 m×3.0 m,每带3行~4行。

5) 疏伐后应及时进行抚育。清除灌木、萌条。有条件时在沙棘周围进行松土,蓄水保墒,促进沙棘结实。

猜你喜欢

灌丛结实冠幅
灌丛化对高寒草甸土壤水力性质的影响
城市绿地微环境对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吉兰泰盐湖绿洲柽柳灌丛生长与沙堆形态特征的关系
峨眉含笑
施肥对三江平原丘陵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中龄林单木树冠圆满度影响
Super Strong Beard 超级结实的大胡子
找出结实的绳子
高山灌丛草地夏季开花植物的花部特征及对频繁降雨的适应
结实的纸筒
基于无人机高分影像的冠幅提取与树高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