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名人的淘书之趣

2018-09-21姜宝君

中外文摘 2018年18期
关键词:琉璃厂旧书摊书摊

□ 姜宝君

民国之后,随着新思想的涌入以及社会的变化,大量古旧书籍散落于大大小小的旧书店。因此,逛旧书摊淘旧书,成为当时文人雅士们的生活方式之一,不少人还将这段生活记录了下来。

一、鲁迅逛了四百多次琉璃厂

为何文人爱逛旧书摊?著名学者张中行在北京生活多年,他逛过琉璃厂、隆福寺、东安市场、西单商场等大小书摊,他这样解释淘旧书的乐趣:“一位老前辈,是著名作家,有一次同我说,他杂览,是因为他不吸烟,闲坐无聊,只好用看书来消遣。我同另外两三个朋友喜欢逛书铺,逛书摊,买点旧书,也可以用吸烟来解释,是求书成瘾,很像习惯纸烟之难于戒除。”

在以上“图书集散地”中,名头最大的自然是琉璃厂街。清代,这里成为古旧书籍最为重要的交易场所。民国时期,尽管西方思想大量涌入以及近代书籍出版业的广泛发展,但文人们在琉璃厂“淘书”的乐趣却长盛不衰。

在这些文人中,不得不说的是鲁迅与琉璃厂的故事。1912年,鲁迅应蔡元培之邀,到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工作,同年五月,鲁迅随教育部迁往北京。

位于南半截胡同的绍兴会馆离琉璃厂不远,这为鲁迅逛琉璃厂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他经常是散步就去琉璃厂。刚刚到北京的五月,鲁迅迫不及待去了几次琉璃厂。

鲁迅有时甚至一天去一次,据《鲁迅日记》记载,鲁迅在北京的14年间,去过琉璃厂的次数竟有480次之多,采买图书、碑帖3800多册。后来,鲁迅写成《中国小说史略》《后汉书》《嵇康集》等著作,与他在琉璃厂书肆搜集的书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尽管买书花去了很多钱,但鲁迅每次去琉璃厂,心情大抵是非常愉悦的,去琉璃厂逛旧书店前后,他会在周边的一些商店里稍作停留:到青云阁喝茶,在那里买一些牙粉、饼干、鞋袜等物;去西升平浴池或东升平浴池里洗个澡或理个发。

钟爱琉璃厂旧书肆的,不止鲁迅一人。《鲁迅日记》里记载了鲁迅多次在琉璃厂遇见熟人的情况,1914年1月31日的日记写道:“午后同朱吉轩游厂甸,遇钱中季(钱玄同)、沈君默。”2月8日又记道:“观旧书,价贵不可买,遇相识者甚多。”

在这条并不算长的街上,留下了一个又一个令后人景仰的大学者的身影:胡适、王国维、陈衡恪、吴虞、周作人、钱穆、沈君默、钱玄同、刘半农、郑振铎……

二、朱自清买字典当大衣

与鲁迅四百多次逛琉璃厂相比,朱自清逛琉璃厂的次数相对少很多,但是朱自清在北京购书的经历也颇为独特。

朱自清在《买书》一文中提到了他在北京逛旧书摊的故事。1916年,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7年升入本科哲学系。入读哲学系后,他对佛学类的书籍非常感兴趣,当时,佛学类的书籍都在卧佛寺街的鹫峰寺。一个阴沉沉的秋日下午,刚来北京不久的他,一个人去了鹫峰寺,买回不少心仪的书籍。

1920年,朱自清从北大哲学系提前毕业。毕业那会儿,他又去了琉璃厂,在华洋书庄,他看见了一本新版韦伯斯特大字典,定价才14元。可是14元对当时的大学毕业生朱自清来说,也不容易凑齐。最后,朱自清想来想去,只好硬了心肠,拿着结婚时父亲给他做的一件紫毛水獭领大氅,当了14元,买下了那本字典。朱自清本来是想着将来赎出来就是了,结果后来朱自清离开北京多年,而那件大氅一直没有赎出来,朱自清每次翻那本字典时还常常感到遗憾。

阔别五年之久,朱自清回到北京,到清华大学任教。此时的朱自清仍然念念不忘旧书摊。有一年的正月,他去琉璃厂逛厂甸庙会。他去的时候,土地祠内外人山人海,他买了一本《伦敦竹枝词》,当时花了3元钱。买来以后,恰好《论语》杂志找他约相关的文章,他便选抄了一些竹枝词寄过去,加上一点说明,后来居然得了5元稿费。朱自清说这是“仅有的一次,买的书赚了钱”。

三、钱穆“霸气”买书

清末,隆福寺一带的书肆多起来。民国初,隆福寺的书肆发展到30多家。隆福寺地处清末时的皇城周围,清末庚子之变,没几年又是辛亥革命,时局纷乱,很多旗人贵族将收藏的好东西拿到隆福寺一带变卖。民初,各种善本甚至皇家的藏书,都能在隆福寺的小书摊上看到。

如今为大多数学者公认的说法是,《红楼梦》庚辰本就是从隆福寺一带的旗人家中流出的。徐星署于1933年初从隆福寺地摊上淘到这本书,当时花了八枚银币。1949年,燕京大学图书馆以黄金二两的价钱从徐氏后人手中购得,与原藏之明弘治岳氏《奇妙全像西厢记》及百回钞本《绿野仙踪》并称燕大馆藏“三宝”。后来大量印行于世的《红楼梦》都是以此本为底本,补以其他版本而成。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1930年秋至燕京大学任教,在北京生活了八年,“先三年生活稍定,后五年乃一意购藏旧籍……余前后五年购书逾五万册,当在二十万卷左右。历年薪水所得,节衣缩食,尽耗在此”。

钱穆买旧书的方式“颇为霸气”,一旦有他想要的书,便从隆福寺和琉璃厂两个地方各挑一家旧书店,然后给他们打电话,如果这家没有,便询问同街其他书店有没有。直到找到这本书后,让书店派车把书送到钱穆家。当时,每到周日,便有十多家书店送来书,放在他书斋的大长桌上。

不过,在买旧书的时候,钱穆有个原则,只买廉价书,凡宋元版高价书,他一概不要。尽管如此,他仍得到了许多珍本孤籍。钱穆开玩笑说,一旦学校解聘,他就摆一旧书摊,可不愁生活。

四、小书摊上也有意外惊喜

张中行对小书摊情有独钟。张中行搜寻旧书,更喜欢逛街头书摊和小市,“原因之一就是图省钱。但还有原因之二,也许更重要,是可以买到中级以上书商看不起的不见经传之书。”比如鲁迅兄弟早年的译著,《侠女奴》《玉虫缘》等以及清末刻本富察敦崇著记八国联军入北京的《都门纪变三十首绝句》等,都是张中行从这类地方买到的。

鲁迅同样爱逛小书摊,他常到离琉璃厂不远的宣武门小市。在小市的地摊上,鲁迅除买到一些古钱、瓷印泥盒等,还在小市买到了《太平广记》的残本。

动辄打电话让书商上门的钱穆,在小书摊上也有大收获。有一次,钱穆向胡适借阅其收藏的《求仁录》孤本,胡适让钱穆和自己一同去另一间屋取书,当着钱穆的面,胡适打开保险柜取出了那本书,可见该书的珍贵。后来,一天傍晚,钱穆在南池子附近闲逛时,发现东四牌楼附近有一个小书摊,在这个书摊上,他意外发现了《求仁录》,而他仅花几毛钱,就买下了这本珍宝。

猜你喜欢

琉璃厂旧书摊书摊
琉璃厂的传说
清代北京艺术品市场的探索与演进
我的小书摊
印象·琉璃厂
书摊·茶摊
书摊读书
爱逛旧书摊
爱逛旧书摊
开了五百年的露天图书馆
开了五百年的露天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