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居家养老模式与高龄老人健康研究

2018-09-20王延涛王媛杰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29期
关键词:健康状况慢性病高龄

王延涛 王媛杰

摘要:文章利用全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数据,描述分析发现高龄老年人比较认可居家养老模式,倾向于住在家里,接受社区服务的养老模式。通过对数据进行多变量分析,看到居家养老模式更加有利于老年人的自评健康状况。居家养老这种养老方式还可以显著降低老年人的患慢性病情况。独自居住在家里可以提高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养老院等养老模式可以显著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机构养老相对于居家养老,在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存在很大劣势。

关键词:高龄老人;居家养老;健康;慢性病

一、引言

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各国重点关注的问题,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老龄化方面有着不同的经历和形势。发达国家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伴随着生育率下降、医疗水平提高和老年预期寿命增长,人口陆续进入低生育率和高度老龄化阶段。而中国的人口结构,则在经济快速发展跟我国独有计划生育政策的双重作用下,快速老龄化并不断加剧。未富先老,是我国人口发展的主要特点。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早在2000年,我国老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到了我国总人口的7.0%,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老龄社会。2000年之后我国的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2010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8.9%。杜鹏(2005)预测我国人口在2026年将大约为14.5亿人,如果保持计生委宣传的1.8的生育水平不变,在2026年之后我国人口会不断下降,2050年可能降到13.8亿人,而到2100年则会降到10.5亿人。他预测205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可能是4.3亿,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大约是3.2亿,其中相当一大部分是高龄老人。同时,杜鹏的研究还显示2000~2010年城镇空巢老人比例由42%上升到54%,农村由37.9%升到45.6%;65岁以上独居、空巢老人数量,将增到2050年的近2亿。一些媒体相关报道也显示,“由于我国计划生育制度的推行和现代人口迁移的发展,我国三代同堂式的传统家庭越来越少,‘四二一的人口结构(一对夫妇同时赡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小孩)愈加明显,同时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空巢老人家庭的比例可能还将进一步增加。”独居和只有老年夫妻居住的家庭比例增長,一方面是子女离家后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但另一方面,也有一部分老年人,表现出希望独立生活的愿望,倾向于独自居住。2015年全国老龄委数据显示,从2015到2035年,我国将进入急速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将从2.12亿增加到4.18亿,占比提升到29%。同时,我国老年空巢家庭率已达半数,大中城市达70%,给老人的照护带来巨大压力。因此,大力发展养老事业,是积极应对老龄化和老年家庭空巢化的正确选择,其中比较重要的养老模式是居家养老。

对于居家养老的定义,我们采用的王静(2012)的定义。王静在文中指出,“居家养老是建立在社区基础之上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模式。它为居住在家庭中的老年人开展社会化服务,是一种个人自理加社区援助的社会化养老方式”。 对于居家养老模式的研究,一部分学者集中讨论居家养老概念的界定,与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的相同和差异(俞贺楠,2011;王莉莉,2013);还有学者研究现存的不同的居家养老模式,以及他们之间的优势和不足(吴玉霞,2007;丁建定,2013);更多的学者集中研究老人对居家养老模式的需求和满意度(陈赛权,2000;章晓懿,2011;王静,2012)。目前还很少有实证证据证明居家养老这种方式相当于其他养老模式,对于老年健康更多的实际意义。本文尝试利用全国大型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数据,研究居家养老模式对高龄老人(年龄大于或者等于80岁的老年人)健康的积极作用。

二、数据、方法和分析策略

文章采用2011年全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CLHLS),全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项目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曾毅教授主持,1998年正式启动,2001年经过卫生部推荐,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导小组批准为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国家特别委托项目。1998年的基线调查的省份有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等省份相关城市。

对于高龄老人健康的研究,一般从三个维度考虑:自评健康,慢性病情况和日常活动能力。自评健康不仅能综合反映高龄老人主观和客观的健康状况,还可以发现一些客观健康指标因为自身限制所不能发现的许多问题。慢性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等,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日常活动能力包括穿衣、吃饭和洗澡等能力是老年人健康的直接身体表现。对于自评健康的分析,我们采用卡方检验的方法;对于慢性病和日常活动能力我们通过将变量转化为连续变量,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式进行检验。受调查问卷和数据的限制,本文的居家养老定义为与家人居住在一起,同时接受社区服务的老年人养老模式。

三、居家养老与老年人健康

本文从高龄老人自评健康、慢性病和生活自理能力三方面检验居家养老方式对高龄老人健康的影响,以证明居家养老模式对老年人的健康有促进作用。

(一)影响自评健康

在检验居家养老与健康的关系时,根据数据结构,我们用卡方检验不同居住方式与自评健康之间的关系。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居住方式与健康状况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居住在家里的老年人自评自己更加健康,而住在养老院的老年人更加倾向于评价自己健康状况不好,尤其是无法回答的老年人更可能是健康状况很差的老人,本调查中他们大部分集中住在养老院中。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居家养老模式更加有利于老年人的自评健康状况。

(二)影响患慢性病

在检验养老方式对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时,我们建立多元回归分析模型。第一步,纳入老年人社会学人口学因素,可以看到年龄、城乡、婚姻和教育等变量与高龄老人患慢性病状况有一定相关;第二步,纳入生活方式因素,发现吸烟、饮酒和常吃蔬菜与高龄老人患慢性病数量有一定相关;最后,引入居住方式变量,可以发现独居和与家人一起居住的老年人患慢性病数量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住养老院的老年人患慢性病数量显著高于与家人住在一起的老年人。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居家养老这种养老方式可以显著降低老年人的患慢性病情况。

(三)影响生活自理能力

为进一步检验居家养老模式与老年人健康之间的关系,我们检验居住方式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第一步,我们引入年龄,城乡和性别等人口学因素,发现人口学因素与生活自理能力有相关关系;第二步,引入吸烟、喝酒、经常吃水果和蔬菜等生活方式等因素,发现生活方式变量与生活自理能力有相关关系;第三步,我们引入居住方式变量,结果是独居的老人相对于和子女住在一起可以显著提高生活自理程度,而住养老院可以显著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

四、结论和讨论

在当前我国老龄化严重的背景下,居家养老模式是我国主要推崇的养老模式。养老模式既符合我国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也符合我国的当前国情,有利于养老事业的发展。本文利用全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发现高龄老年人倾向于住在家里,接受社区服务,而不希望住在养老院等机构,这体现居家养老模式得到老年人的认可。但当前社区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种类比较少,服务提供的比例也比较少。在这些服务中,高龄老人最希望社区可以提供的服务是“上门看病、送药”,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的是“提供保健知识”和“精神慰籍,聊天解闷”。通过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居家养老模式更加有利于老年人的自评健康状况。采用多元回归控制其他变量的前提下,可以发现独居和与家人一起居住的老年人都可以降低患慢性病数量,但住养老院的老年人患慢性病数量显著高于与家人住在一起的老年人,居家养老这种养老方式可以显著降低老年人的患慢性病情况。同时,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我们看到独居的老人相对于和子女住在一起的老年人可以显著提高生活自理程度,而住养老院可以显著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机构养老相对于居家养老,在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存在很大劣势。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果,相对于其他养老模式,高龄老人更倾向于住在家里,接受社区服务的居家养老模式。同时,居家养老模式可以显著提高老年人的自评健康、降低患慢性病数量和提高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友华.居家养老及其相关的几个问题[J].人口学刊,2012(04).

[2]陈赛权.中国养老模式研究综述[J]. 人口学刊,2000(03).

[3]杜鹏,翟振武,陈卫.中国人口老龄化百年发展趋势[J].人口研究,2005(06).

[4]成伟,刘海鹰,张宇奇.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方案探索[J].理论与现代化,2013(01).

[5]丁建定.居家养老服务:认识误区、理性原则及完善对策[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02).

[6]丁志宏,王莉莉.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均等化研究[J].人口学刊,2011(05).

[7]郭竞成.居家养老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社会保障研究,2010(01).

[8]江海霞,陈雷.创新老年产业发展与深化居家养老服务[J].特区经济,2010(06).

[9]冯晓娟.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J].社会科学家,2012(04).

[10]刘新萍.论城市居家养老服务多元合作体系的建设及发展——以上海市静安区为例[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9(04).

[11]娄方丽,尚少梅,金晓燕.居家养老与长期照护、家庭照护之概念辨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3(05).

[12]孙迎春.我国社区居家养老调查及对策研究——基于南京市栖霞区居家养老调查[J].特区经济,2012(11).

[13]王莉莉.基于“服务链”理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供给与利用研究[J].人口学刊,2013(02).

[14]王静.北京社会化居家养老问题与对策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2(03).

[15]王霞,冯泽永,李秀明,冯丹.医疗服务融入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中的探讨[J].医学与哲学(A),2015(02).

[16]吴玉霞.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研究——以宁波市海曙区为例[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7(02).

[17]颜秉秋,高晓路.城市老年人居家养老满意度的影响因子与社区差异[J].地理研究,2013(07).

[18]姚远.从宏观角度认识我国政府对居家养老方式的选择[J].人口研究,2008(02).

[19]杨春.对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以南京市为例[J].人口学刊,2010(06).

[20]俞贺楠,王敏,李振.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出路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1(01).

[21]张波.我国居家养老模式研究综述与展望[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

[22]章晓懿,刘帮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模型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中国人口科学,2011(03).

[23]周元鹏,张抚秀.上海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背景、需求趋势及其思考[J].人口与发展,2012(02).

*基金项目:国家留学基金项目资助(201606010201)。

(作者单位:王延涛,北京大學;王媛杰,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猜你喜欢

健康状况慢性病高龄
慢性病管理对预防高血压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评价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右美托咪定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前列腺剜除术高龄患者中的应用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石台行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