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众创空间可持续发展及对策研究
2018-09-20苏巧勤佴玉婷陶琬珏章容菲张嘉倩
苏巧勤 佴玉婷 陶琬珏 章容菲 张嘉倩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也将面临产业化的挑战。本文结合国内外知名众创空间的案例并对泰州市创新创业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现状,指出并且分析问题,提出发展众创空间的建议,深度探究其影响机制以及不足之处。推动泰州市众创空间在城市发展中的合理开展,促进城市创新能力提升和区域发展。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siness incubators and makerspace will also face the challenge of industrialization. This article combines domestic and foreign well-known examples of makerspace and investigates the status quo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Taizhou,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points out and analyzes the issues, proposes suggestions for developing makerspace, and explores in depth the impact mechanisms and deficiencies, so as to promote the rational development of Taizhou City's makerspace in urban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urban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关键词:众创空间;泰州;创新创业
Key words: makerspace;Taizhou;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26-0091-02
1 众创空间的内涵
1.1 众创空间的概念
从科技部及各地方政府公布的众创空间支持和管理政策性文件中,我们发现众创空间是指依托普遍的社会资源,为创业者提供囊括工作空间、网络空间、交流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在内的创业场所,是创新创业链条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1.2 众创空间的特点
①众创空间服务成本低,它为创业者提供共享设施和场地,降低服务成本,充分利用自身拥有的条件,减少运营成本。②它以便利化为前提,为创业者提供高效率的一站式服务。③它为众多创业者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通过较强的资源整合本领,为创新创业提供全面的增值服务。
2 众创空间的现状
2.1 国外众创空间的现状
全球最早的创客空间是1981年在德国柏林创建的,而众创空间就起源于欧美国家流行的“创客空间”。创客文化最早由Dale Dougherty提出,他把通过创造与分享将想法变为现实的人称之为“创客”,进而演变为在全球范围颇具声势的“创客运动”。国外典型众创空间案例如:2010年美国创立的Artisan Asylum,2006年美国美国创立的TechShop,2006年奥地利创立的Metalab。
2.2 我国众创空间的现状
2.2.1 国内众创空间的演化过程
从国内众创空间的演化脉络看,中国孵化器在政府政策的推动下发展,以分享经济为理念,由民营孵化器为主导,并且受西方创客运动的影响,众创空间随之出现。表1为国内众创空间的演化阶段。
2.2.2 全国众创空间现状
现阶段,在国家一系列“双创”政策的推动下,截至2017年,我国已拥有的众创空间的数量大约有5000多家。
①上海新车间。2010年10月1日,上海新車间,作为中国第一家创客空间成立。为硬件高手、电子艺术家、DIY爱好者等提供了一个开放式创业社区和实验空间。②杭州梦想小镇。杭州梦想小镇于2014年9月正式建立,目的是打造一个“让梦想变成财富”的空间,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场地和资金补助,减少创业贷款的风险。③天津创客空间。天津创客空间以成为中国的“YC创业营”为目标,其运作理念是以“以物聚人,以人做事,以事成物”。
2.2.3 江苏省众创空间的现状
近年来,江苏众创空间渐渐增多,发展迅速,数量及面积快速增长。截至2017年年初,全省已实现众创空间各省辖市全覆盖,建有省级以上备案的众创空间384家,其中国家级备案94家,孵化场地面积近百万平方米。其中,苏州、南京等地的众创空间有较强的影响力。
①苏州众创空间。以苏州为例,先苏州的众创空间孵化了3000个左右的创业团队,带动了约20多亿的投融资资金,营造了良好的“大众创新,万众创新”的氛围。②南京百家汇创业社区。百家汇创业社区位于南京,与来自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的科学家、创业者、投资者以开放的视角进行合作,吸引具有全球创新力的项目和人才,与他们共同创业,对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2.3 泰州市众创空间的现状
2.3.1 泰州市众创空间概况
2015年以来,泰州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扶持政策,正式启动了众创空间的申报工作,加快发展众创空间,同时优化创新创业环境,鼓励众创空间专业化发展。泰州市众创空间有两部分,一种是实体众创空间,即有固定的场所;另一种是虚拟众创空间,即通过互联网建立交流的平台。2016年泰州市第二批众创空间名单发布,共有14家申报成功(有金融会咖啡、靖江中等专业学校星火众创中心、花嫁喜文化创意众创空间、靖江市青商·青创中心、创客·家、青柠众创空间、华航智慧光电创新工场、三水创客汇、泰顺创客空间、楚慧谷、乐创客众创空间、智汇谷·众创空间、沃客众创空间、高创·众创空间)。截止2017年10月13日,泰州市共有23家省级众创空间。
2.3.2 泰州市众创空间发展成绩
为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开展,2015年以来我市相继出台《泰州市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实施方案》、《泰州市扶持发展众创空间的奖补办法(试行)》等一系列配套扶持政策,推动了现有的众创空间提质升级。①加大扶持力度。我市增强了对众创空间的扶持力度,市科技局联合市财政局,于2016年上半年拨付了首批市区众创空间扶持津贴和奖励费用380万元。②举办相关比赛。泰州市通过举办相关的创业创新的比赛来建构交流的平台。这种比赛的形式也成功的吸引了优秀的团队到泰州市来创业,从而达到了加快众创空间发展的目的。
2.3.3 高校众创空间现状
现今,在社会鼓励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大背景下,泰州的高校创建了属于自己的众创空间,这也使学生创业不再流于表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且与现实社会接轨,创造出了实际利益。
①高校众创空间的发展优势。泰州高校众创空间的发展优势就是面向广大大学生,低门槛,低成本,吸引并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促进他们的可持续性发展。如高创·众创空间,便是泰州的一所高职院校的众创空间。它为泰州大学生提供了部分就业机会,建构了创业平台。②高校众创空间的发展劣势。对资源、市场等方面的探查显示出了大学生在实践、经验上的不足,另外,他们对创业的认识也不充分,对相关知识的了解也并不透彻。
3 泰州众创空间存在的问题
结合调查问卷和泰州市现有的数家众创空间的发展过程来看,众创空间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①众创空间专业化程度低。过低的专业化程度将严重限制整个泰州众创空间知识服务业的发展,导致了其知识产权的服务市场发展不全面,不能把有效的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产权资产。
②众创空间创新能力不足。在调研的过程中得知,仅仅只有少量的众创空间能够明确自身在创新和创业方面的优势,创客们的参与程度均较低,且自身的创新能力有限。
③社会群体创业意识模糊。通过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泰州大学生中仅2.94%的人了解关于众创空间的服务内容和相关平台的有关信息,14.71%的人有自主创业的想法,61.76%的人都选择就业。这些数据充分显示出了泰州大学生在创业方面缺乏积极性。
④众创空间经济效益较低。由于泰州市经济发展水平欠缺,而且众创空间本身产业模式落后,创新能力不足,由此導致众创空间的经济效益较低。
⑤众创空间区域发展失衡。泰州地处苏北地区,由于经济与产业模式的双双落后,导致众创空间的创新能力不足,经济效益较低,由此导致众创空间的发展较为缓慢。
⑥众创空间产业结合疏松。泰州众创空间在建设时更注重其盈利情况而忽略产业领域以及经营模式的选择,从而导致其发展不能与本地的产业发展相契合。
4 泰州众创空间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关于泰州众创空间的各个方面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引导和发展众创空间:
①培养专业化的服务人员。泰州市政府可以向各众创空间推荐相关的创业导师,如科技企业家、金融资本家和科技实践工作者等人员,他们在指导企业成长方面具有一定的经验和能力。
②促进众创空间多元化发展。泰州众创空间应提高自身的创新水平,以创业带动发展,激发创新热情,强化科技服务,使众创空间可以形成多元化发展。
③加大众创空间的宣传力度。从目前的实际发展来看,首先,泰州地区应全面宣传众创空间的概念,对于未来的发展有明确的目标定位。
④提高众创空间经济水平。面对泰州众创空间发展建设正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整体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局面,众创空间项目必须依据现有的政府政策优势,打造众创空间发展典型。
⑤构建众创空间适销发展模式。泰州的靖江市青商众创空间有限公司成立的靖江市青商·青创中心是主要围绕创业者们对场地、资金、扶持、成长这四大需求推动众创空间的建设。
⑥推进众创空间产业共同发展。泰州市应该明确自身产业发展的定位与优势,进一步分割和细分市场,构建垂直细分领域的众创空间,为入驻的团队对接各方的资源,进一步提高该众创空间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吴俊杰.创客教育:杰客与未来消费者——2014地平线报告议[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9):7-12.
[2]蒋安琪,尚超.关于大学建立众创空间的思考:基于创业型大学的视角[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5(6):107-112.
[3]俞健华,戴健华,张媛等.关于创客特质析解与创客成长链的思考[J].科技创新与品牌,2015(8):63-66.
[4]范海霞.各地众创空间发展政策比较及启示[J].杭州科技,2015(3).
[5]王德禄.众创空间对创新创业的启示[J].新材料产业,2015(6).
[6]刘佳薇,徐光怡,郑淑洁.众创空间塑造创新创业新生态[J].中国经济报告,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