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洱茶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关键因素研究

2018-09-20张黔生刘卓慧傅红

价值工程 2018年26期
关键词:普洱茶

张黔生 刘卓慧 傅红

摘要:作为地理标志性产品的普洱茶,因其产地区域、品种、加工工艺的不同而产生了较大的价格差异,个别企业开发了自己的普洱茶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力图保护自己的品牌。如何构建普洱茶的可追溯系统并有效实施,目前尚缺乏清晰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成果。从可追溯系统的构成特征出发,基于“结构-行为-绩效”的分析范式对普洱茶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关键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通过在种植-生产-销售-监管各个环节,建立长效机制对普洱茶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实施管理,加强消费者对普洱茶质量安全的信心,提升政府的监管能力,为保护普洱茶品牌起到重要作用,实现“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打造千亿云茶产业”,促进云南省茶农增收、茶企增效、财政增收的目的。

Abstract: As a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of the products of Pu'er tea, because of its origin area, variety,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have a greater price difference, individual enterprises to develop their own Pu'er tea quality and traceability system, trying to protect their own brand. How to construct the traceable system of Pu'er tea and its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clear analytical framework and research results. Based on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ceability syste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key factors of the quality and safety traceability system of Pu'er tea based on the "structure - behavior - performance" analysis paradigm, and puts forward the establishment of long - term mechanism through planting - production - sales - supervision The management of Pu'er tea quality and safety traceability system to strengthen consumer confidence in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Pu'er tea, to enhance the government's regulatory capacity, to protect Pu'er tea br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chieving "polished Pu'er tea flagship", "build 100 billion cloud tea industry"to promote the tea farmers in Yunnan Province, tea efficiency, the purpose of fiscal revenue.

關键词:普洱茶;可追溯;SCP范式

Key words: Pu'er tea;traceable;SCP paradigm

中图分类号:F3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26-0062-05

0 引言

普洱茶作为云南特有的地理标志产品,是以在云南省某些适宜其生长的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通过发酵后制作成的散茶或紧压茶。目前现存的普洱茶主要包括阴凉通风处存放的自然发酵和使用渥堆技术人工发酵两种。普洱茶作为茶饮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极负盛名的传统历史名茶之一,伴随着马帮文化广为传播,其久远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加上普洱茶的多种保健功效,受到了茶叶爱好者的推崇。这也使普洱茶名播海内外,享誉盛名,已成为中国最具特色的茶类之一,目前普洱茶品牌价值已达60亿元。

然而,随着普洱茶产业的发展以及涉茶人员的不断增加,普洱茶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不同山头、不同树种、不同加工工艺都使得普洱茶价格产生了很大差别,这使得普洱茶的竞争,聚焦在品牌和质量两个方面。“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我国《食品安全法》的颁布与相关法规的推动实施、涉茶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建设、茶叶生产领域质量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以及涉茶产品日常质量安全监管等政策措施的制定,为普洱茶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如何将各个环节的标准、体系、政策进行有效、合理地链接,构建出普洱茶质量安全可追溯管控的科学体系,需要普洱茶产业链上的各方共同努力。

1 相关理论及研究现状

在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过程中,由美国哈佛大学的梅森(Mason)、贝恩(Joe S.Bain)、谢勒(Scherer)等人提出了产业组织理论分析模式是结构(Structure)、行为(Conduct)和绩效(Performance),理论界称为SCP理论范式。该模式的基本涵义是,产业市场结构对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起决定作用,而企业采取的市场行为又对企业市场运行在各个方面的经济绩效产生直接的影响。同时企业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变化也会引起市场结构发生一系列变化。新制度学派SCP范式的经济逻辑是,组织结构以明确行为边界为目标,通过内隐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诱导行为主体的经济行为;理性行为主体在不同的约束条件下实现各自的帕累托改进,出现不同的经济行为和资源配置状态,并最终产生不同的经济绩效[1]。

Mamati G.E(2004)的研究发现肯尼亚茶叶产业作为最重要的农业产业,其成功管理经验在于通过搞好企业大茶园,集中力量发展农户小茶园的政策,同时对茶叶产业的各个组织结构及其内部机构进行改革,强调不同组织对茶叶产业的组织与协调作用,提升茶叶产业的竞争优势[2]。Armstrong E. Khoza(2006)认为马拉维的茶叶产业要取得发展,必须严格按照国际市场茶叶质量标准进行生产,劳动者的素质也必须以此为导向,上涨的燃料和电力价格及非关税壁垒是小规模茶农面临着的主要问题,因此,小规模茶农必须组成相应的协会才能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3]。

国内对产业组织的研究起步较晚,且国内的研究多集中在工商业产业组织,对涉农产业组织的系统研究很少,仅有在制糖、啤酒业、茶产业方面有少量的研究。周应恒、杜飞轮(2004)运用产业组织理论中哈佛学派的 SCP 范式,分析我国茶饮料行业的市场结构,行为与绩效[4]。王阳(2006)以四川省名山县茶叶产业为例,立足于提高名山茶叶产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依据农业产业化理论、供应链管理理论和农业产业链管理理论,在对名山县茶叶产业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剖析了茶叶产供销的整个链条,探寻了茶叶生产(以茶苗生产为起点)、流通、销售等链条之间的问题所在,探讨了影响名山茶叶产业绩效的因素[5]。苏祝成(2001)在SCP框架中引入文化因素作为外生变量,分析了茶产业组织结构和绩效的关系[6]。

由于普洱茶在云南省的农业发展中所具有的重要性,和对云南省农业经济的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本文希望在对国内外SCP理论下茶产业发展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云南省普洱茶产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用产业组织理论中经典的SCP范式,即“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理论分析框架对云南省普洱茶产业组织进行深度分析,对普洱茶产业在市场结构、从事普洱茶交易的经营主体的市场行为、所产生的市场绩效等方面,对SCP框架下的普洱茶产业质量安全进行分析,从而能够提出对云南普洱茶产业能更好更快发展的措施和对策,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云南省茶农增收、茶企增效、财政增收。

2 云南普洱茶产业现状

2.1 云南普洱茶产业发展现状

普洱茶作为云南的地理标志性农产品,各级政府对此进行了大力扶持,提出以打造“千亿云茶”为目标,通过转方式、调结构、抓质量、拓市场、增效益等方式,统一协调,不断推进云茶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挖掘普洱茶产业的发展潜力,持续不断地推进普洱茶产业在云南安全健康、稳中向优的发展。目前为止,云南省普洱茶的年均产量已达13万吨,年增幅为4%。2016年开展的全国茶叶公共品牌评选,普洱茶的品牌价值达到了57.09亿元,较2015年增长1.4亿元,增幅为2.6%,品牌价值位居全国第三,被评为“最具品牌传播力品牌”。2017年全国茶叶公共品牌评选中,普洱茶品牌价值60亿元,位居全国第一。云南普洱茶在连续六年实现量价齐增后,2015年产量趋于稳定,受互联网和微店商拉动,终端产品比例有较大提升,高價位茶有所回落,消费型茶叶逐渐占据市场主导地位。2016年的普洱茶市场,柑普、橙普、菊花普洱等部分普洱茶风味产品受到青睐,标志着各种茶类协调发展,普洱茶品饮方式多样化延展初现端倪。

茶农、茶叶企业(茶厂或茶叶公司)、茶叶经销商等构成云南省茶叶主要的经济主体。云南省是产茶大省,参与茶叶种植与初制的农民较多,茶叶收入是茶农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比如在布朗山、南糯山、贺开等主要茶山,茶农总收入的60%以上来源于茶叶收入,在布朗山老班章村茶叶收入甚至占到茶农总收入的90%以上。茶叶种植以农户为主,近年来在政府领导和市场推动下还出现了茶叶专业合作社、茶叶生产基地等,对促进云南省普洱茶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2 云南普洱茶产业组织现状

云南省普洱茶产业组织模式主要以农户松散型种植为主,其间茶叶种植者与加工企业(加工者)的联系紧密性不高,生产者整体组织化的程度不高,没有形成规模。目前种植者的经营模式主要有“公司+基地+农户”、“一体化”模式、“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公司+供应商+农户”模式等四类主要方式。随着茶区新一代茶农对互联网技术的掌握运用,以微信、淘宝等平台为主的“互联网+微店商+茶农”模式正在崛起,拉动了古树茶、名山茶、小产区茶的物联网销售,普洱茶消费呈现出来的“小批量、多元化、多受众”趋势,在扩大了普洱茶影响力的同时,也挤压了精加工茶企和实体店,与此同时,一些“期权交易”和“众筹模式”也在进行中。

3 云南普洱茶产业SCP分析

3.1市场结构分析

3.1.1 市场集中度分析

采用集中率CRn来衡量普洱茶市场的集中度。

式中Xi表示行业内第i位生产企业(或农户)的普洱茶产量,一般取4或8,X为行业内全部生产企业(或农户)的普洱茶产量。在本文的研究中n取4,经济学家贝恩根据市场集中率的大小,将产业的市场结构进行了划分。

①种植茶叶产量的集中度分析。

以2015年为例,云南省茶叶种植产量合计为365,840,500公斤,产量最大的四个州市是临沧市、普洱市、西双版纳、保山总产量为303,584,200公斤,则2015年茶叶种植产量的集中度CR4为82.98%。由此可知云南茶叶种植产量市场处于“高集中寡占”结构,表明云南省茶叶种植的集中度较高,尤其这四个州市有很大的竞争优势。

②产品差异化分析。

茶树品种是茶叶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茶园的良种化、多样化是茶叶生产的一个方向,名优茶的开发不仅可以增加茶农收入,满足市场需求,而且还可以有效地缓解大宗茶效益下降带来的负面影响,保证茶叶总体效益的稳步提高,而且,无性系良种茶园占有的比例是衡量茶叶生产水平的重要指标。目前,云南省茶叶种植的无性系良种中适制普洱茶的茶树品种中国家审定品种2种;授权植物新品种保护品种3种;省级审定品种3种;云南省州(市)级认定品种包含2种,在茶类多样化方面相较于总体茶类处在中等水平,这个和其品牌知名度相比还有提升空间。

3.1.2 普洱茶生产加工产品

普洱茶产品在近几年的销售过程中,伴随着市场需要,其外包装的形式也出现多样性,目前市场上的普洱茶外包装形式主要有:散装茶、紧压茶(主要是有压制成饼状的饼茶、方形的方茶和砖茶、碗状的沱茶等)、袋泡茶、普洱茶的液态饮料、浓缩茶与速溶茶、加入玫瑰花等的花香型普洱茶以及相关的含有普洱茶的食品,普洱茶食品是近几年市场上出现的产品,主要是将普洱茶采用超细研磨技术加工成细粉后,再添加到食品中制作成饼干、糕点,以此可以提升食物中氨基酸、蛋白质等的含量,让消费者从“饮茶”向“吃茶”的方向发展,提高普洱茶的接受度。总的来说普洱茶产品形式对各个茶企来说差别不大。不同茶厂推出的普洱茶产品系列及名称有所不同,且差别较大,而且相同茶厂不同年份产品也有所差异。

3.1.3 進入和退出壁垒分析

①进入壁垒分析。

进入壁垒是影响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的本质是先行进入的企业在其产业内对其他刚进入或可能进入的企业相比产生的某些相对优势,这些因为先行进入而产生的优势对其他企业而言,使得这些新生企业或潜在进入的企业在竞争中会遇到更多的不利因素,与此同时却对已经进入的企业产生保护作用。本论文从种植(含初加工)、生产(含储存)、销售三个环节的资金、技术和行政法规方面对云南省普洱茶产业的进入与退出壁垒进行分析。

1)资金方面。

农户是茶叶种植的基本单元,每位农户种植的茶叶面积从几亩到几十亩不等,这些土地属于农户自有,茶叶苗木多来自于自采种子或直接播种,使用的肥料多为农家肥,这样的种植规模通常较小,且种植技术也相对粗放;萎凋、杀青、日晒等使用的工具比较简单,因此需投入的资金少。

茶叶生产企业进入资金主要包括厂房,开展机械化、连续化作业时所需要购买的先进茶叶制作机械设备,在引进茶叶生产线方面,对厂房、物料仓储的要求也更高,这就使得茶叶生产企业于固定资产投资方面进行更多资金投入;同时,在开展大规模的生产、加工过程中,还要采购大量原料以及与原料相匹配的辅料,比如:茶叶包装所需材料等,同时在能耗、企业员工的报酬等伴随物价上涨而不断增加,在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投入上合计可达上百万元甚至千万元或更多。这些茶叶的大型工厂或现代企业组织,其进入的资金壁垒是有一定高度的,主要也体现在一些大型的茶叶精制企业。

茶叶销售商进入资金主要包括店铺租用(无自有店铺的)及内部装修,销售产品采购,泡茶器具等资金投入,因此对于规模较小的销售茶室和茶企来说,进入壁垒较低,而对于规模较大的茶叶销售商,还会存在广告宣传等费用,资金壁垒较高。

2)技术方面。

云南从事普洱茶种植的茶农,几乎家家掌握制作晒青毛茶以及毛茶初制技术,这些技术有的略显技术粗糙一点,因而在普洱茶的初始加工方面其技术壁垒不高。

在建造标准化和现代化的大型普洱茶加工厂房方面,现代大型茶叶加工企业通常采用的是具有现代加工工艺和技术的机械设备,同时也配备了现代化的茶叶检测与分析设备。这些工艺和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就需要一大批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所以,现代化的普洱茶加工企业,其技术壁垒还是比较高的。伴随着普洱茶加工产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消费需求的不断提升,各种普洱茶深加工产品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普洱茶的品质、品种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这就使得普洱茶的技术壁垒会逐渐增高。

普洱茶销售企业需要有懂管理的管理人员,同时需要培训一批具备一定的销售技巧和技术、泡茶技术、普洱茶相关知识的销售人员等,有的大型销售企业还要求有市场分析人员,随时关注、掌握市场形势,对市场大数据进行分析,以改变企业的销售策略、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3)行政法规方面。

国家、地方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在监管茶叶种植、生产制定的相关政策和法规性条款,如: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桥头堡”战略部署,茶农需保护茶园地理标志,进行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园认证;茶企须通过SC、食品安全管理体系、HACCP认证等门槛,对于茶农和普洱茶生产企业会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这样就形成了普洱茶进入的行政法规壁垒。一般情况下,这样的行政法规,其壁垒作用一般是中性的,也就是说在某些时候它的作用可能会表现的是进入壁垒增加,但有时又可能会表现为让进入壁垒降低。比如随着《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的国家标准出台,云南省对普洱茶的原料基地、相应的生产企业、产品的市场流通环节都进行了严格监管,并逐步建立起了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标准体系以及与之配套的农产品质量管控可追溯制度,表明政府十分重视普洱茶评价、检测、溯源中心及普洱茶传统加工工艺标识,建设步伐加快,对茶叶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政策、法规、措施将提高茶叶种植、生产的进入壁垒。但是为提高茶叶的组织程度、科学技术水平,提升茶叶市场竞争力,也为国家的扶持创造条件,使之逐步走上规模化、科学化生产,政府和各茶业协会通过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提供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如云南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云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建设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切实加强领导,增加投入,为云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和保证以及各项培训技术的提供等,这时的行政法规表现为降低进入壁垒。

普洱茶流通市场更加重视质量、品牌,《食品安全法》、《茶叶交易市场建设和管理规范》、《茶叶市场经营管理规范》等都对茶叶销售商的行为提出了严格的管理规定,因此,在茶叶流通领域的行政法规一般表现为较高的进入壁垒。

②退出壁垒分析。

退出壁垒在产业组织理论中通常是指企业在从某个产业市场选择退出时所遇到的诸多阻碍因素,这些障碍因素主要包括企业的沉淀资金、资产中的无形资产以及国家的行政法规壁垒。作为产业结构重要组成部分的产业退出壁垒,其对产业集中度以及产业竞争程度均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决定作用,这对产业的市场结构一样具有比较大的影响。本文从种植(含初加工)、生产(含储存)、销售三个环节的沉淀资金、无形资产和行政法规方面对云南省普洱茶产业的退出壁垒进行分析。

1)沉淀资金。

对于茶叶初制加工的茶农来说,加工场所基本都在自家家里,且生产设备简单,一般自购两台左右的杀青锅、揉捻靠手工,因此投资规模小,沉淀的资金较少,一般比较容易退出。

对于生产企业,由于需要标准化、规范化、清洁化的生产和储存设施、设备,引进先进的加工机械、检验检测设备乃至建设成套生产线,这样就需要大量固定资产投资。由于茶叶加工机械的专用性较强,如果一旦退出本行业,这些设备很难在市场上转让,大多数只能报废。再加上大量的技术人员培训费、购销网络建设等费用,导致现代大型茶叶生产企业的资金退出壁垒较高。

销售企业由于培育了一批专业普洱茶销售人员,而且对于销售店面的装修、设置费用较高,一旦退出,这些投入资金基本无法回收,因此,对于较完善、较大的销售企业资金退出壁垒较高。

2)无形资产。

茶农、茶叶生产企业、销售企业经过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交流学习,有的甚至经过专业培训获得的茶叶种植、生产和销售技术,一旦不从事茶叶生产方面的工作转而进入其他行业,现有的技术等便不适用。同时茶叶生产和销售企业还会存在品牌树立、广告等相关方面的费用损失,所以,无形资产退出壁垒低。

3)行政法规。

对于茶农、茶叶生产和销售企业退出而言,由于对行业及社会的影响不大,加之茶业也不是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因此退出的行政法规壁垒都低。

3.2 市场行为分析

3.2.1 价格行为

普洱茶的价格取决于生产成本和消费需求,生产成本决定价格是基础,需求决定价格是企业出于利润最大化的目的。

对于茶农来说,成本一般包括生产资料如种子、肥料的投入以及人工種植、采购、初制成本;对于茶企,成本一般包括收购、加工、储存以及运输、销售成本,除了这些成本之外,茶叶产品销售的地理特征对茶叶价格有很大的决定作用,由于云南地域比较大,受到阳光、温度、土壤的影响,不同山头的普洱茶口感和营养价值不同,大树茶、小树茶和台地茶的价格差异巨大。一些名寨、名山头的古树茶、陈年茶,在当地有一公斤过数万元的。“红酒论酒庄,普洱讲山头。”这是业内较为认同的一种说法,说明山头对普洱茶的价值有很大决定作用。

需求决定价格,普洱茶需求下降也会导致其价格下降,在2015年,我国普洱茶出口3284吨,同比下降3%,出口销售均价同比下降了9.9%,仅为10.42美元/千克。此外,普洱茶市场往往针对饮品、藏品和礼品等不同的普洱茶用途制定不同的价格。

销售方式影响销售价格,电商的出现改变了普洱茶的市场格局,因为其快捷便利直接面向消费者使得茶农、茶企直接将茶卖给消费者成为现实。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很多茶农、茶企开始选择在大型电商平台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店铺,或是通过微信、微博这样的社交平台开设微店,而且这种电子商务销售模式越来越普遍,在我们通过对300多位普洱茶种植、生产、销售者的调查得到,通过电子商务模式将普洱茶直接卖给消费者的比例为0的占比是16.13%,5%以下的占比是22.58%,5%-15%的占比是41.94%,15%-30%的占比是16.13%,30%以上的占比是3.22%。由于茶农、茶企直接面向消费者,从而减少了一些流通、店面租赁费等,导致消费者买茶更便宜,因此普洱茶的线上销售和线下销售价格存在差异。

3.2.2 产品策略

在品牌方面,云南普洱茶通过做强做大企业品牌,全面打造茶基地、云南品牌茶企体系化走市场,积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都推动了普洱茶公共品牌的成长。

在产品组合与创新方面,柑普茶的出现成为陈皮产业与茶行业新的增长点。“对于目前陈皮产业与茶行业从业者而言,柑普茶为企业转型升级、谋求新发展提供了方向,也迎合了现今消费者的需求,在口感和功效上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例如:陈皮与普洱茶相配,两者相得益彰,具有行气健脾,健胃消食等功效。早年陈皮只用于膳食,用量很少,现结合云南普洱茶,制成茶饮,其陈香显著,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因此柑普茶的市场份额逐年提升。从销售数据看,普洱茶在加拿大非常有潜力。针对加拿大市场,中国应制定一个战略推广计划。现在普洱茶是一个比较热的话题,而且世界各地的消费者都非常关注普洱茶的功效,因此普洱茶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和推广。

在产品规格方面,普洱茶的同质性比较高。因为普洱生茶主要是饼茶、散茶、瓜茶、沱茶等居多,在重量方面多为357g/每饼,这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云南七子饼茶。同时,个别400g、千克饼普洱茶也有。普洱熟茶和生茶的产品规格类似,内包装方面也都是采用棉纸。传统的七子饼茶多采用竹笋的叶子进行包扎,而普洱茶的现代外包装多数采用纸盒、或大型纸筒,近几年也有一些铁盒和易拉罐使用在普洱茶的包装中,基本上各大普洱茶生产企业都有专门用于礼品套装的普洱茶。

3.2.3 促销策略

伴随着互联网以及手机APP的广泛使用,许多消费者都会通过网络进行产品购买或者获得产品信息。在这种局面下,普洱茶行业就需要改变促销策略,不但要进行传统的广告促销策略,更要利用网络进行宣传。并且,在促销策略中做好公共关系的利用。这里的公共关系指的就是在销售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的人员,如经销商、企业外部人员、消费者等构成的联合体。

在广告促销方面,一般来说生产规模较大、资金实力较强的企业会选择广告策略,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加大广告宣传费用投入,聘请著名知名人士担任茶叶品牌的形象代言人,通过多种宣传推广渠道以及市场良好的口碑快速有效地提升品牌知名度及美誉度。在网上促销方面,在一些网站发布宣传信息、建立微信公众号、参加一些博览会、制作企业简介及产品宣传册等宣传,在知名电商平台设立网上专营店等。在集合促销方面,如飞机场、服装店、加油站、旅游景点等地方与其他产品或服务搭配销售。

3.3 市场绩效分析

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宣传并深入执行《云南省有机茶生产技术规范》,切实提升有机茶生产的标准化水平。按照《全国标准茶园创建活动工作方案》《农业部茶叶标准园创建规范》的要求,在30个县(市、区)组织开展茶叶标准化创建,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切实加强技术培训,全面提高从业人员技能水平。

目前,全省有茶叶初制所(厂)8000多个,精制厂1000余家,销售商家1万多户,全省年精深加工能力达28万吨,增6%;精制率达75%,提高了1.5个百分点,全省茶叶精加工水平再上新台阶。近年来,一些大型药企相继介入云南省茶业领域,一些高科技高附加值新产品如速溶茶、茶粉、茶膏、茶饮料、保健茶品等开发取得新进展,产品结构也在不断的优化。

4 SCP框架下的普洱茶质量安全分析

4.1市场结构下的普洱茶质量安全分析

随着茶企规模、数量的不断扩展,茶农种植品种繁多,生产加工形式、产品系列名称丰富多样,使得云南省普洱茶产业的差异化发展较为明显,并且由于普洱茶产业涉及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特殊性,导致了普洱茶产业的进入和退出壁垒可高可低,这些都对普洱茶做好、保证质量安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在普洱茶日益多样化、扩大化发展的同时,不忘初心,以质保量,实现普洱茶可持续发展是普洱茶供应链上各方应重点考虑的问题。

4.2 市场行为下的普洱茶质量安全分析

行为导致结果,普洱茶产业采取什么样的价格行为、产品策略、促销策略必然导致普洱茶收益的不同,而在对多个方案进行选择的时候人们往往会选择能给个人或者家庭带来效用最大化的方案。通过分析发现如今普洱茶的价格不仅受成本和需求的影响,还与普洱茶产自何地有很大的关系,这样便会伴随着掺杂掺假现象的出现;一味的追求品牌效益,失去了树立品牌本身的价值;生产质量安全的普洱茶似乎不是重点,而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通过广告、网上宣传和促销等来扩大销量的方面,忘记了作为涉茶者最本真的目的,这就是为什么现如今可追溯成为茶产业最热点话题的原因之一。

4.3 市场绩效下的普洱茶质量安全分析

利润最大化、技术进步与创新是整个普洱茶产业所追求的目标,从当前普洱茶产业取得的利润收益及普洱茶种植、生产等技术上来看,云南省普洱茶产业发展越来越具优势并拥有较强的竞争力。但是往往在利益驱动下会出现制假、售假的行为,因此在保证茶叶质量安全方面还应重点抓好优势基地建设、茶园管理控制、茶厂优化改造、茶叶清洁化加工、茶叶质量可追溯、两端质量检测等六方面关键控制技术。

5 结论及建议

5.1 结论

茶企规模、数量的不断扩展,茶农种植品种繁多,各茶厂生产加工形式、产品系列名称丰富多样,生产普洱茶规模较大的企业进入和退出壁垒都较高,初制茶农和规模较小的企业进入和退出壁垒综合表现较低;云南省普洱茶的价格除了由成本和需求决定外,还与其产地有很大关系,以电子商务来进行普洱茶的销售模式正在迅速发展,普洱茶产品组合与创新成为了普洱茶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出口比较优势下降;普洱茶生产技术取得很大的进展,以上这些都对普洱茶产业的质量提出了严峻挑战。

5.2 建议

5.2.1 种植生产环节

确保源头产品质量对于整个普洱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首先,加强产地环境监控,积极建立生态化茶园。一方面,应该做好产地环境监控工作,保证茶园周围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确保茶园不被相关废水、废气违规排放的工业企业所污染,不存在水土流失等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植树造林强化茶园生态建设,提高茶园生态系统的免疫力,从而抵御病虫害侵扰。其次,对于普洱茶茶叶农药残留、微生物、重金属超标等问题要进行严格把关,可以适时对涉茶农户进行科学种植、初加工等技术培训和财政补贴,以树立茶农质量意识,提高优质茶叶的种植和产量。

5.2.2 产品加工环节

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在普洱茶的生产加工方面会产生推动作用。我们在创新技术的同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对普洱茶在加工、新品研发与技术创新方面的力度,加速普洱茶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从而实现对普洱茶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除此之外,还要按照质量标准来规范生产,通过各种标准认证,为自身赢得更高的市场占有率。以市场需求确定普洱茶产业发展方向,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要素配置,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充分发挥茶农和合作社在茶叶生产环节、企业在加工营销环节的主体作用,积极打造“种植-加工-终端市场”的产业链。

5.2.3 销售环节

在以茶叶交易中心、茶叶批发市场、茶城、网上商城为重点,搭建多元营销网络,进一步提高普洱茶市场占有率的同时,确保普洱茶质量安全。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如何利用大量的数据分析以洞悉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从而能够寻找到普洱茶更多的消费者。通过大数据找到普洱茶的真正消费群体、找到适合的市场营销方式,改变现阶段的不足之处。对有实力有条件的企业我们鼓励其走品牌之路,但对于行业众多企业来说,不要盲目去竖立品牌大旗,先炼好内功再说。即使要竖旗的话也先从特色品牌开始,不要一来就追求规模品牌。

5.2.4 其他环节

强化政府在制定和实施普洱茶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责,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首先,相关部门要积极开展对话与合作,构建科学合理公开透明的普洱茶质量标准体系;其次,对标准加强宣传和贯彻执行;最后,构建监管体系,充分发挥相关协会和机构的监督协调职能。

参考文献:

[1]何一鸣,罗必良.产权管制、制度行为与经济绩效--来自中国农业经济体制转轨的证据(1958-2005年)[J].中国农村经济,2010(10):14-15.

[2]Mamati G.E. LIANG. Yuerong Structure and Organization of Kenyas Tea Industry [J],Journal of Tea,2004(01):41-44.

[3]Sforizi,F.The Industrial District and theNew Italian Economic Geography[J]. 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2002(4):440-447.

[4]周应恒,杜飞轮.我国茶饮料业的产业组织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4(02):53-58.

[5]王阳.名山茶叶产业链研究[D].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06.

[6]蘇祝成,童启庆,黄祖辉.茶产业组织结构与绩效研究[D].浙江大学,2001.

[7]惠志斌.企业IT风险管理的体系构建与实现路径[J].科技管理研究,2014,34(2):194-198.

[8]王晓敏,胡兵,凌礼.服务主导逻辑下服务质量评价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J].软科学,2017,31(3):111-114.

猜你喜欢

普洱茶
普洱茶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及研究进展
第十四界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在昆开幕
收藏普洱茶对市场供需量的影响
好的普洱茶自己会说话
普洱熟茶精制加工与压制过程控制要点
喝普洱茶能减肥吗?
普洱茶怎么泡
普洱茶叶加工大赛
普洱茶膏抗小鼠衰老的保健作用
普洱茶固态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