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实践及成效分析
2018-09-20和悦邢战雷
和悦 邢战雷
摘要:现阶段,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各省知识产权局不断推进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的背景下,文章对陕西省部分高校的知识产权管理进展进行详细叙述,并横向比较了陕西省与广东省、江西省关于高校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工作,纵向列出陕西省高校知识产权的每一个稳步完善的进展阶段。文章针对现阶段存在的突出性问题提出了四点建议:借助行政推力法制化、加大奖励力度、建立信息共享系统以及外部支持与内部提升相结合。
Abstract: At present,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tinuous intellectual property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in State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 and Provinci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s, this paper makes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progres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in som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Shaanxi province, and compares th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Shaanxi, Guangdong and Jiangxi.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four suggestions for the outstanding problems at the present stage: with the help of the legalization of administrative thrust, increasing incentives, establish information sharing system and combination of external support and internal promotion.
关键词: 陕西省高校;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实践进展;成效
Key words: universities of Shaanxi;the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practice progress;effectiveness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26-0038-02
1 绪论
“知识产权”是指涵盖专利权、商标权等“工业产权”和文学艺术作品的“版權"等内容的无形财产权利。[1]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之一,其在国家创新活动中起着推动和领导作用。[2]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于2016年12月13日,正式发布《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 33251-2016)(以下简称《规范》),并于2017年1月1日正式实施。陕西国贸商学院、西安文理学院、陕西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北大学、西京学院、安康学院、延安大学等高校已经陆续开始实施知识产权管理工作。
从西北地区来看,近年陕西省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稳步推进,相关各方不断提高对高校知识产权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强知识产权的申请、保护、管理及服务等各方面实践的丰富性,各校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向规范化、标准化的境界良性发展。但从全国范围来看,陕西省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成效略显落后,这与陕西所拥有的科教资源和处于“一带一路”的战略地位极不相符,与社会各界的期待和建设创新性强省的标准还有一些差距。基于上述问题,文章梳理出了陕西高校关于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的具体措施,通过对省内、省外进行横向、纵向对比,揭示了当前阶段所面临的突出性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策略。
2 陕西省部分高校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典型实践
2.1 西安理工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作为首批试点高校,在省知识产权局的支持和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成立了知识产权管理委员会;面向非法学专业的本科生开设了《知识产权法》选修课程,面向工程硕士开设了《知识产权》必修课程,截止目前累计上课人数已达2000余人,在校内营造了良好的知识产权氛围;明确对教师获得的国际发明专利资助10万元,完善奖励激励制度;征集有转化潜质的专利信息,多形式进行宣传推广,积极促进专利转换成果;学校积极与第三方建立线上线下的合作关系,取长补短快速促成专利转化。
2.2 陕西科技大学
近年来,陕西科技大学加强与省局、审协中心等单位双方合作与常态化沟通;学校成立了“陕西科技大学前沿科技与技术研究院”,建立了孵化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提供了平台;首创机构驻校模式,与五家专利代理公司进行交流,为学校师生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知识产权服务;不断加强对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与持续度。
2.3 西京学院
2016年5月,该校与陕西省知识产权局签订了“知识产权战略合作协议”,该校为在知识产权领域推行标准化管理,制定并发布《西京学院知识产权管理委员会章程(实行)》,规范知识产权管理委员会工作程序;全员参与,积极组建知识产权贯标专项工作小组;完善以激励创新为导向的专利创造,明确规定了专利申请与授权奖励时学校承担部分甚至全部费用和授权后三年的年费;培训内容涉及机械、理学、控制等多个学科领域,设计分角色、分层次的全方位知识产权培训体系。
3 目前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取得的基本成效
3.1 陕西高校与其他省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成效横向比较
3.1.1 广东省
2015年8月,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广东省教育厅发布了《组织申报高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试点项目的通知》,其中明确了管理试点的相关工作内容,2017年5月,广东省开展了13所试点高校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推进项目,试点高校公开遴选高质量的知识产权管理服务机构,各服务机构不断探索总结,创新出“互联网+贯标+联盟+专利导航”“集体贯标”等新模式;多渠道多形式积极宣传、提升知识产权意识;稳步推进管理实施和验收工作,并对试点工作成效表现显著的高校,将其成效计入 “创新强校工程”及相关考核绩效中。
3.1.2 江西省
2015年,江西省获批试点省份,为加强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江西省知识产权局在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共11所高校开展管理工作。2016年4月,江西省知识产权局和教育厅联合组织召开工作座谈会,11所试点高校领导及科技处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2016年11月,又在南昌积极召开高层战略沟通与业务培训机制,扩展试点工作成效,开展全面高校贯标工作。
经过与广东省和江西省的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实践对比之后,陕西省的知识产权工作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有待健全,在知识产权保护多元化、知识产权价值导向、管理过程、创造活力和转化平台等方面的规范化管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2 陕西省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成效纵向比较
2012年2月,《陕西省高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化评价研究》;2012年11月,国知局与陕西省人民政府商定“在陕西省开展高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导入试点工作”;2013年1月,省知局和陕科大申报国知局知识产权项目《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导入与标准化建设研究》;2013年3月,省知局、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高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试点工作的通知,以西安交通大学等5所试点高校; 2015年7月,省知局、省教育厅联合下发关于开展《规范》贯标工作的通知,组织首批10所高校开展贯标试点;2017年,陆续组织省内24所高等学校开展知识产权贯标工作。
总体来说,陕西省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一直在不断完善改进中,在各种政策推出的同时,各高校也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进行整改和创新。但目前陕西省内高校的知识产权管理普遍处于相对被动的发展阶段,基本都处于“依附模式”,较少有高校主动作为。
4 陕西省知识产权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策略
4.1 知识产权氛围沉重,借助行政推力法制化
在陕西省高校之中,知识产权管理是一个较新颖的前沿项目,缺少前车之鉴,虽然外省也在进行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但由于各省实际情况不尽相同,所以在现阶段我省高校只能通过自身团队的不断探索来推进规范化管理。在这样的新晋课题中,难免会遇到由于认识不深,高校教师普遍缺乏专利保护的意识[3]、对知识产权管理的积极性不高以及氛围不浓郁的现象,而这一问题最重要的原因是管理主体对管理工作的目的、内容及意义理解不到位。
这就需要政府方面加强知识产权法制化建设,不断出台各种法规和政策,用行政推力来渲染知识产权的学习氛围,保证管理人员对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工作认识正确、工作热情高涨和开展工作方法恰当。
4.2 奖励机制不健全,加大奖励力度
在高校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中,有效的激励奖励制度是调动科研人员和相关专家重视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原因。传统的“重论文、轻专利”的偏激想法无法将知识产权工作进行彻底,为了更有效地激发科研人员重视并创造知识产权,陕西省各高校可以利用本校资源合理地将知识产权管理运营成果纳入相关人员的绩效考核当中;同时也要对专利发明人要实行奖励和利益的双重激励制度,保持相关研究人员的创造积极性[4]。
4.3 相關信息获取渠道一元化,建立信息共享系统
将知识产权相关的政策法规公开化,建立一个关于知识产权管理信息公开平台,建成一种网络化开放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并且要使得这种网络化的资源信息共享系统双向交流,打破之前的知识产权信息获取渠道单一、知识产权信息交流单向出输出等传统问题。在自媒体和大数据时代下,陕西省政府可以充分利用这种信息共享的良好势头,借此推动知识产权的创造发展。
4.4 管理模式单一,外部支持与内部提升相结合
从省外经验来看,加强和规范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模式并不唯一[5],但现阶段我省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还是由政府推动和引导的。针对此问题,可借助外部支持—引入中介,提供咨询,确保“政府推进、高效实施、中介支持”三方联合,协同推动。引入权威的知识产权公司,指导协助各高校制定符合各高校实际特色的规范化管理制度和具体措施,能快速弥补高校知识产权在标准化管理方面缺乏经验的不足。也可对内部人员开展全方位的实务培训,从高校自身内部提高专业性,逐渐从根本上改变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单一的现状。
参考文献:
[1]金永祥.上海局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的研究与实施[J].上海铁道科技,2010(03):5-9.
[2]游小军.高校在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中的作用评价——基于部分创新型国家和中国的比较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5):89.
[3]王兴放,蒋红,蒋皓,谈顺法.对高校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02):85-88.
[4]韩宁,李玉玲.浅析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完善[J].知识产权,2011(03):52-55.
[5]韩兴.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问题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9(01):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