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农业”视域下海口市石山镇互联网农业小镇发展现状分析

2018-09-20高盈盈方羡辉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2期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农业互联网

高盈盈 方羡辉

摘要 海南省是我国重要的特色农产品产地,然而相比于非产区海南省特色农产品存在销售渠道不畅、价格偏高等问题。本文在对石山镇互联网农业小镇发展进行现状梳理和问题概括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互联网+”的优势特征,尝试提出扩充互联网资源的联动机制,进而指引海南省农业的进一步优化发展。

关键词 “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农业小镇;现状;海南海口;石山镇

中图分类号 F320.1;F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2-0288-02

自20世纪90年代初互联网问世以来,一直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方向,并給各行各业带来了深刻变革。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之后,各省份各行各业都积极筹谋利用“互联网+”思维抢占发展的主动权,以契合“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的新常态发展模式。

海南省是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也是我国冬季瓜菜、热带经济作物、热带水果的重要生产基地。但海南省是海岛经济,常凸显农产品市场规模化程度不高、流通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由于没有稳定健全的流通体系,一方面时令果蔬经常出现“烂市”情况,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海南省城镇时令果蔬的高价格。流通体制的不健全显然已成为制约海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农民增收乃至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互联网+”的兴起为完善海南省农产品产业链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1 “互联网+农业”的国内研究动态

“互联网+”概念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之后围绕此概念有大量的文献,从已有文献看,“互联网+”覆盖了金融、房地产、农业、教育、医疗、生活服务、餐饮、交通等领域。对于“互联网+农业”问题的研究早已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内涵界定、实证分析、对策建议等方面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首先对此方面的文献做简要梳理。

对于“互联网+农业”概念的界定,王文生认为“互联网+农业”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跨界融合,创新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现代农业新产品、新模式与新业态[1]。“互联网+农业”实质上是互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问题,从这个角度看,更多的早期文献可以归纳到“互联网+”研究中,这些文献都从互联网角度对农业发展做出了一定分析,并提出了一定的建议。早期研究能够为新时期“互联网+农业”研究的开展提供很好的思路。

王金华[2]提出互联网对农业的影响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将改变传统的观念和生产方式;二是将促进农副产品的流通;三是可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文中指出2001年前泸州市农民便利用互联网销售仔猪,由此可见,在21世纪初互联网已与农业挂钩。

武晓波和乔彦友[3]提出了一个基于网络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决策的支持系统AHASO,并在文中指出自1994年农业部提出推动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以来,有众多学者提出了可在农业领域使用的系统,而在2004年前后重点将DSS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并应用于农业。包萨日娜[4]对中日农业信息化政策和互联网、手机在农业中的应用进行对比研究,指出中日农业信息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为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了3点启示:国家应规范化、体系化地管理农业信息化问题;政府应带动企业为农业信息化铺路;同时应加强农业相关人员的信息化意识。钱卿[5]提出农业互联网产业的内涵、发展现状及意义,并结合上海市农业发展的特点,为上海市农业互联网产业发展提出5点建议,最终实现真正的互联网下乡村入户。魏延安[6]将互联网农业归纳为3种模式,即智能化农业模式、电商模式、产业链模式。

张永强等[7]在“互联网+”背景下,对“沱沱工社”和“赶场小站”2种典型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5点建议以优化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建设和发展。李国英[8]认为互联网正推动我国现代农业产业链和商业模式的解构与重塑,对农业生产资料销售、信息中介服务、土地流转、农业生产、销售等各环节积极布局,融通物资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使产业链“共生、共赢、共利”,形成全新的农业商业模式。

2 海南省石山镇互联网农业小镇发展现状

2.1 石山镇互联网农业小镇发展概况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渗透,海南省政府依托互联网手段改善农业发展现状,2016年1月16日海南省首个互联网农业小镇在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揭牌,投入4 329万元建设基础设施,开展光纤宽带到村、农村宽带提速工程,使石山镇农户计算机拥有量和手机上网数量大幅度提升,并搭建满足农业从业者需求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和石山镇互联网综合管理平台,成功孵化多个互联网小微企业[9],使石山镇农业由过去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向精细化方式转变。从生产资料的获取、农业生产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销售平台的建立扩张以及农业互联网金融体系的铺设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设计并精准对接,有体系有承诺地克服困难,服务于石山镇农户,服务于石山镇火山特色农业[10-12]。

从2015年5月开始,在石山镇政府的全力引导支持下,搭建了一个互联网农业综合运行平台,建立了运营控管和大数据2个中心,积极促成参与农业小镇建设的多个单位和农户,形成“1+2+N”的运营管理模式,与此同时还探索建立了集综合管理和大数据于一体的镇级运营中心和12个村级服务中心,以探索适宜自身地理环境和资源优势的新品牌、新模式、新方法,打造了火山石斛、石山黑豆、石山壅羊等逾20个具有一定产业规模和社会知名度的品牌(图1)。通过互联网技术整合,建立互联网培育技术、农家乐、民宿等“农业+旅游”双促进的发展方式,盘活农业、农户、农村,形成可持续化的良性循环,由此石山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5 428元上涨到2015年的8 652元,同比增长59.4%,2016年增加到10 380元,同比上涨20%。

2.2 石山镇互联网资源利用现状

石山镇在“1+2+N”运营管理模式下通过互联网技术整合镇村农旅资源,在创新模式和互联网技术的配合使用下,倒逼农村资源产业升级,从宏观布局打破常态、突破边界、实现跨越,重建资源使用的新常态,新常态下的石山镇资源利用形式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2.1 研发特色产业,助推地区脱贫。石山镇依托独特的火山生态环境,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等研究机构达成合作关系,发展“互联网+火山特色热带高效精品农业”,形成全国唯一的火山石斛生产基地,在新农人带动下,农户先后入股、入合作社,在公司技术及资金支持下,扩大生产规模,开发形成石斛茶、石斛酒、石斛含片、石斛超微粉颗粒等新的产业链,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良性发展方式[13-15]。

石山镇依托产业扶贫方式减贫、脱贫,通过精准识别产业机会,以特色产业带动,针对不同贫困农户情况,对接单一模式或多重模式,“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电商平台”各实体或虚拟主体高效融合,发挥各自的带动作用,从功能上实现了农户增收,从效果上实现了减贫和脱贫的目标。

2.2.2 优化种植方式,升级产业模式。随着网络平台搭建、光纤入户以及由此带来的WiFi全覆盖,硬件基础设施的配套改变了农户传统的种植方式。从宏观上,石山镇镇级运营中心建立互联网运营中心,形成集中的CPU系统,可实时监控农作物种植基地状况,对产品品质实现有效把握,并可定时收集农户数据信息,组建成为一个大的农业数据库,精准对接农户和产品。从微观上,农户利用网络带来的便利,安装远程App 监控软件,系统随时报告农作物情况,并配有智能化的喷灌系统,智能化种植方式流程见图2,图中所示编号为操作和反馈顺序,①④⑤为操作过程,②③⑥为监控反馈过程。由此看来互联网技术下硬件和软件设施的统配必然带来产业升级,优化种植方式,节约人力,缩减农作物生产成本[16]。

2.2.3 形成有效的“农户+公司+合作社”模式。石山镇依托火山口景区优势,并搭建互联网运行平台,使传统农产品改变过去仅满足当地需求的销售模式,以创新的制作方式推广,比如利用有着逾4 000年历史的石山黑豆制作成黑豆腐、黑豆茶饮品,组织“黑豆千人宴”,将农产品以一种创新的营销模式传播,以点带面打通集石山民俗项目、农家乐、农业观光基地、农业产业园等为一体的综合管理体系,扩大传统农业销售量的同时提高知名度[17]。由此黑豆价格由过去的12~16元/kg上涨到98元/kg,运营模式见图3。

2.2.4 打造“互联网+旅游+农业”模式。作为全域旅游示范镇的石山镇紧握要素资源把手,借助火山口地貌条件、生态文明村、火山特色农产品等多方面资源优势,通过微营销线上平台、线上社团渠道积极开展包括骑行、采摘、会议等方面的活动,吸引线下消费者融入旅游项目,助推石山镇旅游资源再开发。同时,旅游体验之际现场销售火山特色农产品,还可通过线上平台如网店、微店推动农产品销售,实现“互联网+旅游+农业”的融合发展模式。

2.2.5 特色农产品种植园区与AR技术融合。基于气候和文化原因,夜间体验是海南省打造本地旅游项目的关键。因此,以海南省本地生活状态为着力点,扩充时间段消费需求,在火山民宿的促进下进一步满足游客的夜间观赏体验。石山镇积极开拓创新理念打造以森林为主旨的“火山森林特色灯光秀”,融入激光全息投影、AR和VR等技术实现现实和虚拟的融合,增加游客体验感,在具有火山地质地貌的石山镇引种特色农产品如石斛、沉香、降香黄檀等并形成产业园区,通过现代技术呈现,创新农业产业链条的同时加大乡村旅游资源融合,将保护生态与现代科技相并重,满足都市消费者求新的消费服务体验。

3 结语

随着农业生产由粗放型到精细化的转变,海南省农业发展迫切需要互联网技术的渗透,如何构建新型互联网农业体系是值得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互联网+农业”的提出并非仅是信息化、数字化的应用,更重要的是最初的生产资料的获取、农业生产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销售平台的建立扩张以及农业互联网金融体系的铺设等细节化工作都将发生转变。另外,“互联网+”技术依托自身信息服务的功能,将这种技术贯穿于传统的第一产业,实现第一产业服务化,进而提升互联网信息产业生产力,在促进过程中利用互联网工具也可以实现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的转变。传统第一产业注重供给而非需求服务,而这种信息化工具在连接供给和需求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转变角色的注重点,变“重自身”为“重他人”,为此,创建农业发展的增长点是利益创新导向,也是各行各业的健康所需。因此,应理清思路、详细设计并精准对接,有体系、有顺序、有承诺地克服困难,依靠自身高水平的资源信息整合能力重点作用,由最初的输血功能转变成自我造血功能,服务于农民,服务于农业,加快互联网在海南省农业中的应用。

4 参考文献

[1] 赵芝俊,陈耀.互联网+农业:理论、实践与政策:2015年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农业技术经济分会年会综述[J].农业技术经济,2015(11):126-128.

[2] 王金华.互联网的作用及对农业的影响[J].农村经济,2001(6):21-22.

[3] 武晓波,乔彦友.基于互联网的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决策支持系统[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4(1):64-69.

[4] 包萨日娜.中日农业信息化的比较研究:以农业信息化政策,互联网和手机在农业中的应用为例[J].中国农业信息,2011(7):17-19.

[5] 钱卿.农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和若干建议[J].上海农村经济,2012(7):17-19.

[6] 魏延安.对互联网农业的四点建议[J].新农业,2014(10):20-21.

[7] 张永强,高延雷,王刚毅,等.“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电子商务两种典型模式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22):8-12.

[8] 李国英.“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现代农业产业链及商业模式解构[J].农村经济,2015(9):29-33.

[9] 韩俊德,杜其光.物联网技术在生鲜农产品配送中的应用[J].中国流通经济,2015,29(12):54-60.

[10] 周丹,王德章.“互联网+农产品流通”融合发展研究[J].学术交流,2015(11):166-171.

[11] 陈晓琴,王钊.“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电商扶贫实施路径探讨[J].理论导刊,2017(5):94-96.

[12] 李国英.产业互联网模式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路径[J].现代经济探讨,2015(7):77-82.

[13] 孙开钊.“互联网+”下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创新[J].企业经济,2015(12):93-98.

[14] 刘丽伟,高中理.“互联网+”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研究霰:基于农业产业链视角[J].世界农业,2015(12):18-23.

[15] 贾晓燕.新常态下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商贸流通”创新发展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6,32(4):79-82.

[16] 宋則.中国特色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研究的力作[J].中国流通经济,2017,31(5):127-128.

[17] 王柏谊,杨帆.“互联网+”重构农业供应链的新模式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6(5):75-78.

猜你喜欢

互联网+农业农业互联网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