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全膜垄作丰产栽培技术
2018-09-20梁万青郭满平
梁万青 郭满平
摘要 地黄块根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市场价格稳定,经济效益看好,种植地黄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好产业。本文从选地整地施肥、起垄覆膜、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采收及加工8个环节详细介绍了地黄全膜垄作丰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农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地黄;全膜垄作;丰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7.239.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2-0092-02
地黄,别名生地、酒壶花、山烟根等,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株高10~30 cm,茎叶表面密被灰白色多细胞长柔毛和腺毛。根茎肉质,鲜时黄色,直径1.5~5.5 cm,茎紫红色。叶通常在茎基部集成莲座状,向上则强烈缩小成苞片,或逐渐缩小而在茎上互生。以块根入药,分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等。块根中含有丰富的梓醇、生物碱、氨基酸、地黄素等药用成分,具有清热凉血、益阴生津、滋阴补血、补精填髓之功效[1-2],可用于热病伤阴、咽喉肿痛、阴虚内热、发斑发疹、吐血、肝肾阴虚、血虚萎黄、眩晕耳鸣、壮热神昏、口干舌绛等病症,是很多中药的主要配剂和中成药的主要原料。因此,近年来地黄的市场价格不断上扬,鲜地黄平均价格稳定在2~3元/kg,生地黄平均价格稳定在15~20元/kg,平均收入52 500~60 000元/hm2,经济效益看好。环县目前中药材栽培面积2 500 hm2左右,其中地黄栽培面积200 hm2以上,中药材产业作为全县一项扶贫产业不断做大做强。为了使这项扶贫产业顺利推进,确保农民增产增收,实现全县精准脱贫,现将地黄全膜垄作丰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及农民朋友参考。
1 選地整地施肥
地黄喜温暖气候,较耐寒。栽培地黄应选择气候温和、阳光充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而疏松的微碱性壤土和砂壤地块[3]。前茬以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为宜,不宜选豆类、马铃薯等茄科及瓜类等葫芦科作物。
地块选定以后,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灭茬,促进土壤熟化,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土壤蓄水、保肥能力。于开春土壤解冻后旋耕耙耱,保证耕作层无大土垡块和残茬,做到深、细、平、净,上虚下实,地面平整,便于起垄覆膜。
地黄栽植密度大,施足基肥是获得高产的保障,一般结合春季旋耕整地一次施入腐熟农家肥25~30 t/hm2、尿素500~600 kg/hm2、磷肥700~800 kg/hm2、硫酸钾300~400 kg/hm2。
2 起垄覆膜
2.1 人工起垄覆膜
采用春季顶凌起垄覆膜,即3月上旬土壤解冻后即刻进行。在整好的地块上,按照带幅110 cm划行,用步犁或起垄器起垄,要求一幅只起一个垄,垄底宽110 cm,垄面宽80 cm,垄高15 cm,用耙子将垄面整平。选用厚度为0.008~0.010 mm、宽度为120 cm的聚乙烯地膜覆盖,垄面每隔2~3 m压一条土带,防止大风揭膜。膜与膜相接处在垄沟中间,用土压实。
2.2 机械起垄覆膜
3月上旬土壤解冻后,在整好的地块上,用马铃薯起垄覆膜机一次性起垄覆膜,选用厚度为0.008~0.010 mm、宽度为120 cm的聚乙烯地膜覆盖,垄底宽110 cm、垄面宽80 cm,垄高15 cm,膜与膜相接处在垄沟中间,用土压实。在机械起垄覆膜的同时,人工在垄面每隔2~3 m压一条土带,防止大风揭膜。
3 品种选择
适宜环县种植的地黄品种有金皇后、北京1号、北京2号、北京3号、温85-5、沁怀1号和生津1号等。这些品种抗旱耐寒、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
4 种子处理
种植地黄一般采用块根折断繁殖法,即无性繁殖,种子要求必须为脱毒种子。由于地黄极易感染病毒病,感病后,叶片变形皱缩、卷曲、植株变小,光合作用下降,生长势衰退,品质变劣,块根变小、畸形、产量降低。采用脱毒种子能够提高品质,大幅度提高产量[4]。因此,种植地黄必须到种子部门购买脱毒原种或一级良种,原种种植1年后可留种。种子要挑选直径0.8~1.0 cm、新鲜健壮、无病虫害、无损伤的脱毒块根作种。播种前,将其放到温暖处催芽20~30 d,打破休眠期,播种时将其折成带有3~5个芽眼4~5 cm的小段,用草木灰处理伤口,在弱光下晾晒2~3 h后栽种。或将折好的种子摊开,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雾处理伤口,在阳光下晾晒3~4 h后栽种。
5 适期播种
环县地黄播种时间一般为4月15—30日,地黄从播种到出苗需25~30 d,地温越低出苗时间越长。播种过早,地温低,易发生烂种现象,造成缺苗断垄;播种过迟,生长期延迟,影响产量。
用口径5~6 cm的小铲破膜播种,用小铲垂直破开地膜,并破土深6~7 cm,将其豁开,用小铲将土挡住,将种子平放于穴中,抽出小铲,用土将种子压实。在破口处膜下取出细土将破口压实,或用压土腰带的土将破口压实,以利保墒增温,防止大风揭膜,提高出苗率。一般1垄播种3行,播深5~6 cm,株距30~35 cm,行距25~30 cm,行与行间参差交错播种,保苗7.5万~9.5万株/hm2。
6 田间管理
6.1 出苗期管理
地黄全膜垄作栽培播种30 d左右即可出苗,此时要在田间观察,及时破除板结,放苗、扶直、压土。发现有缺苗,及时补苗。
6.2 掐花
有些地黄品种开花较早,提前进入生殖生长阶段,消耗养分,影响产量。因此,要及时掐除地黄花果,甚至带苞掐除,促进茎叶生长,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产量。
6.3 追肥
地黄全生育期应追肥2次。第1次追肥在茎叶生长期,即6月中旬至7月中旬,此时应以追施氮肥为主,促进茎叶生长,增加叶面积,一般追施尿素150~225 kg/hm2。追施方法是用追肥枪在行与行间3株中间追施尿素或尿素水溶液。第2次追肥在块根膨大期,即8月中旬至9月中旬,此时应以追施氮磷钾复合肥或磷酸二氢钾为主,促进块根膨大,增加产量,一般追施磷酸二铵150~225 kg/hm2(追施方法同上)或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水溶液。
7 病虫草害防治
7.1 病害
地黄常见病害有斑枯病、轮纹病、枯萎病、病毒病,地黄斑枯病主要危害叶片,属真菌性病害,发病时叶面有圆形不规则的黄褐色斑,并带有小黑点,严重时形成整叶或整株枯死。发病初期摘除病叶,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0%代森锌400~5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10~15 d喷1次,连续喷3~4次。
地黄轮纹病在6—8月为盛发期,主要危害叶片,病斑圆形或近圆形,有的受叶脉约束呈半圆形或不规则形,初期呈浅褐色,后期中心略呈褐色或紫褐色,有同心轮纹,严重时病叶枯死。发病初期喷施波尔多液,发病盛期喷施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防治,10~15 d喷施1次,连续喷2~3次。
地黄枯萎病,又称根腐病,5月开始发病,6—7月发病严重,危害根部和地上茎。发病初期叶柄呈水浸状褐色斑,叶柄腐烂,地上部枯萎下垂。可用50%多菌灵1 000倍液浸种预防;发病初期用50%退菌特1 000~1 500倍液或50%多菌灵1 000倍液灌根,7~10 d灌1次,连续灌2~3次;7月以后,可用58%雷多米尔、50%多菌灵等600~800倍液叶面喷雾防治,7~10 d喷施1次,连续喷2~3次。
7.2 虫害
地黄虫害主要有红蜘蛛、地老虎、蛴螬。红蜘蛛可选用0.9%虫螨克2 000~3 000倍液,或威力特1 500倍液喷雾防治。地老虎、蛴螬可用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100 g加少量水,拌炒过的麦麸或豆饼5 kg,于黄昏时分撒施于垄间诱杀;或用2.5%功夫1 500~2 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1 500~2 000倍液于黄昏时地面喷雾防治[5]。
7.3 除草
地黄植株矮小,田间杂草发生危害比较严重,全生育期人工除草3次以上。及时清除行间及膜下杂草,减少杂草与地黄争肥、争水、争光,以免影响产量。
8 采收及加工
8.1 人工采收
进入11月,霜降后地黄大部分叶片变黄枯死即可采收,先揭去地膜,用锄头或铁锹,在地头或侧面挖出35 cm左右的深沟,逐株挖出,剔除芦头、茎叶,抖净泥土,轻收轻放,运回加工。
8.2 机械采收
机械采收省时、省工、损伤少。采收时,先揭去地膜,割除或拔出地上莖叶,采用马铃薯收获机一次性收获。人工捡拾装袋,运回加工。
8.3 加工
采挖出的地黄剔除芦头、茎叶、须根,清除泥土杂质即为鲜地黄。根据大小分级,并放在火炕上用微火慢慢烘焙3 d,每天翻动1次,使其“出汗”。再用大火烘焙1~2 d,至内部逐渐干燥、颜色变黑、全身柔软、外皮变硬时即可取出,堆放1~2 d回潮,然后摊开晒干即为生地黄。将生地黄放入罐中或其他容器中,加黄酒50%(没过生地黄),将罐放入水浴锅中加热炖至酒被吸尽,取出罐中地黄晒至外皮稍干即为熟地黄。
9 参考文献
[1] 侯典云,辛天怡,杨培,等.应用ITS2条形码鉴定中药材地黄[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3,15(3):441-445.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3] 陶珊,许琳琳,邵桂芝.药食两用植物地黄的栽培管理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2(13):65-66.
[4] 李有成,刘建波,薛晓敏.地黄优质高产绿色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2015(21):41.
[5] 丁万隆,陈震,王淑芳.百种药用植物栽培答疑[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