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业重组谈公司治理
2018-09-20胡永美惠苑芳芳
胡永美惠 苑芳芳
摘 要:良好的公司治理对于企业的长足发展具有积极意义。2017年9月,我国证监会受到世界经合组织的邀请,经过国务院的批准加入了公司治理委员会。同时,证监会主席刘士余表示,将加快《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的修订进程,继续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这代表我国更加重视上市公司的治理问题。因此将通过企业重组引出对我国现行公司治理的思考,提出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以及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企业重组;公司治理;股权设置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23.066
1 我国企业重组引发的公司治理思考
首先,通过表1的企业并购重组业务审核数量情况,我们可以看出,2017年整体审核通过率与2016年持平,但是并购重组数量与2016年同一时期相比较有着一定程度的下降。2017年上半年,并购重组数量为79家,比16年少了28家,下降幅度为37.80%。大部分人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监管力度的加大,尤其是2017年以来,证监会明确指出要制止“跟风式”的盲从跨界重组,重点惩治虚假信息披露以及内幕交易、重大遗漏的违规行为。
但在2017年的并购重组发审会中有条件通过并购重组的案例审核重点却是:募集资金的合理性问题、公司的业绩承诺持续盈利能力问题以及所有权是否清晰、兼并重组后企业的治理安排问题等等。同时,上市公司控制权稳定性也成了新增的关注点。与此不难看出,上述种种问题本质上就是公司治理问题。除了对企业并购重组审核现状的分析外,在企业发展的长河中,许多典型的大型公司重组案例也对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带来启示。例如壳牌重组,原因之一是其公司治理结构为双董事会,其二是公司治理机制的不完善。再如2000年中国股市热门话题“郑百文”重组也是由于其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因此不难看出,企业重组与公司治理相互影响,公司治理不利会导致企业重组,同时,企业重组审核需要公司治理条件达标。
2 我国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存在着诸多问题,经过查阅相关文献并将其对比分析,现总结为如下三个方面。
2.1 股权设置不合理,公司经营遇难题
股权设置是公司治理的关键一步,其不仅保障公司经营的活性,也能使公司在经受风险时维持稳定。我国公司目前主要问题是股权结构发展不完善。一部分是由于设置平衡股权而导致的,在真功夫事件中蔡达标与潘宇海拥有相同数量的股权,导致出现问题时通过公司内部股东会议无法解决,只能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近十年来累计法律诉讼次数超过三十次,严重影响公司经营,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追其根源,平衡股权结构造成双方在公司控制权问题上不相上下,互不相让。还有一部分是由于股权完全分散情况。这种情况多出现在上市公司层面,其中社会反响最大的莫过于“万宝之争”。2015年7月以来,姚振华通过其前海人寿买入5.53亿万科A股股票,随后又使用大量渠道募集资金买下了26.81亿万科股票,仅仅花费160天持股比例达到24.255%,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这主要是由于万科股权完全分散,大股东持股比例不高,在面临外部投资人大量持仓的情况下无法做出有效的应对对策,导致万科易主。然而在我国A股市场这种类似情况有很多,有些大股东甚至持股不足10%。除上述两种情况外,我国公司还存在股权平均分散、大股东忽视小股东等等问题,因此,合理设置股权结构将大大提高公司经营效率。
2.2 股权过分集中,引发内部人控制
中国的股权结构是以国有股和国有法人股为主体且主要是非流通的国有股和国有法人股,大多数上市公司存在股权过分集中,特别是国有股一股独大。这造成董事会、監事会和股东会的存在几乎毫无意义,“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企业无法摆脱被操控的管理模式。当公司进入到更大规模、更加多元的经营时,缺乏权利的制约和平衡制度,会大大增加决策失误的可能,企业行为与上市公司大股东的个人行为之见分辨不明。我国超过一半的上市公司股权属于国家所有或是国有法人持有,73.3%的上市公司董事中有2/3具有国有法人股背景,另外1/3拥有国有股背景。通常情况下,越集中的国有股与法人股,越代表内部人控制情况严重。随着我国内部人控制现象愈加明显,也暴露出我国公司治理方面仍然存在缺陷。
2.3 公司治理法规不够完善
我国很多上市公司存在治理混乱,虚假信息披露等问题,这暴露出我国公司违规成本低,监管执法力度不够以及法规不完善的弊端,典型之一当属上交所上市的,股票代码为600556的ST慧球,由于其公司治理混乱,上交所要求ST慧球大力整改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的相关问题,同时表示其申请撤销ST处理的最低要求是持续规范运作6个月以上,但并没有起到很强的震慑作用。除此之外,对股东诉讼、财务造假的认定以及激励计划中的股票回购等问题也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依据,这导致利益相关者对公司治理的利益诉求无法得到有效保护。总之,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手段滞后以及配套法规不完善会影响公司进一步发展。
3 针对我国公司治理的政策建议
3.1 建立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在构建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时,不仅要进行内部治理,还要考虑外部治理。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需要上市公司规范股东行为,确保上市公司自身的独立性,推行独立董事制度以及监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同时,需要进一步推进股权激励在上市公司中的试点,通过股权激励的方式提高上市公司内控水平与执行力度。其次,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结构,需明确董事会、监事会以及各股东的权力与责任,进一步加强股东在上市公司中的决策参与和监督作用。最后,完善上市公司的外部治理环境需要对资本市场投资者进行规范的引导,针对各个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建立符合自身条件的公司治理模式,提高公司内在价值,进而提高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吸引力与竞争力。
3.2 优化股权结构,降低国有股比例
股权过分集中或完全分散都属于不良股权结构,都不利于进行有效的公司治理。要优化股权结构,第一点要尽可能减持国有股比例,不仅要减少存量也要减少增量,把目前国有股与流通股数量比例差距进行缩小,降低国有股持股比重可以通过股转债方式、资产回购股份方式以及将部分国有股转为优先股的方式等等。并且,需要培育新的机构投资者,进一步加强机构投资者管理制度的建设进程,合理合法的提高机构投资者在上市公司中的持股比例。培育机构投资者的方式包括设置资产管理公司和基金公司,如此既维护了股东权益,又促进了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3.3 完善法律法规,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维护上市公司的稳定治理需要通过加大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这也就要求了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尤其要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强制其持续、真实、完整、准确、及时地披露信息。同时,应加大退市力度,进一步优化退市制度,合理的退市制度不仅加强对公司的监管,改善公司治理,也保护中小股东利益,防止劣币驱逐良币。同时,要积极建设内部消息知情人制度,加大对内幕交易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投资者与股东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吴敬琏.控股股东行为与公司治理[J].中国审计,2001,(8):23-24.
[2]李维安.中国公司治理:从事件推动到规则引领[J].南开管理评论,2017,20(3).
[3]汲铮,董申.中国公司治理制度的“痛点”[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7,38(5):7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