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科技竞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8-09-20徐雯周旭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23期
关键词:科技竞赛教学改革

徐雯 周旭

摘 要:目前,大多数高校的专业培养目标几乎是相同的,对人才的定位也比较单一,这种共性化的教育不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科技竞赛为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径。以独立学院为例,深入分析大学生科技竞赛在高校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建设与运行机制,探索和实践基于科技竞赛平台的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途径。

关键词:科技竞赛;创新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23.044

0 引言

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人才,而高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怎样让学生在学习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当前科技的进展,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水平,是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专业培养目标几乎是相同的,对人才的定位也比较单一,这种共性化的教育不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科技竞赛为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径。我校作为独立学院,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因此,学校培养目标逐渐转变为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以大学生科技竞赛为实践平台,不断健全科技竞赛管理体系,建立科学、长效的工作机制,并力求结合学校和各学科的特点设立一套完善的竞赛激励机制,形成以科技竞赛为平台培养创新人才的方法,探索一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互相促进的创新型教育模式。本课题主要以独立学院为例,深入分析大学生科技竞赛在高校实践教学体系中建设与运行机制,探索和实践基于科技竞赛平台的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途径。

1 科技竞赛对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作用

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逐渐向培养既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新思想、新观念,能依据基础理论知识创新的复合型人才转变。科技竞赛为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学习、研究、创造和创新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也是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1.1 能提高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科技竞赛的种类繁多,竞赛题目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广,难度也较大。如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就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利用财会、税法等知识,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为了能顺利完成比赛,学生除了学习课堂上所讲的内容外,还需要通过自主学习来完善知识结构。在平时的演练中,针对遇到各种的实际问题及时查阅资料,收集信息,自学补救所欠缺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由此看来,科技竞赛要求学生要储备一定的学科专业基础知识以及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同时也使大学生在参赛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理论知识的不足、发现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学生不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

1.2 能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能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应用于所参加的社会实践中。课堂上,主要侧重于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对实践操作能力培养方面的课程很少开设。而科技竞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把理论应用到所从事的社会实践的平台,要求学生利用自己现有的知识去分析问题、理清思路、寻找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这个过程正能有效的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1.3 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科技竞赛本质上是具有探索性、创新性特点的实践过程,侧重于考察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竞赛中要有新的灵感和想法,并把这种灵感和想法转变成现实存在,主观能动地、创造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尽可能地展示自身的特长和能力,达到锻炼和提升个人创新能力的目的。

2 科技竞赛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科技竞赛作为创新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相关专业教学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但高校的实践教学大多还停留在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等常规实践教学模式上,并没有跟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1 学校方面:机制不完善

虽然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国家一直在出台相应的政策进行推动,但大部分独立学院对人才的培养仍以在应用型为主,这只是延续了应试教育,没有重视科技竞赛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一方面,组织参加科技竞赛流于形式,把它当成一项任务来完成,管理参赛部门不明确,参赛制度不健全,不能为大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提供长远的支持;另一方面,参加科技竞赛的激励机制不明确,学生的参赛和奖励缺乏足够经费的支持,参赛指导老师的工作量核算不清,导致大部分學生和老师没有参赛的积极性。此外,独立学院为科技竞赛提供的配套硬件设施比较匮乏,学生很难完成实践研究活动。

2.2 教师方面:队伍体系不健全

在独立学院中,青年教师占了绝大部分。青年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教学,而且大多任务繁重,加之为了评职称还要做科研,精力有限。即使青年教师利用多余时间指导学生参加科技竞赛,但由于自身知识储备和经验的不足,也使得参加科技竞赛的结果不尽如人意。

2.3 学生方面:积极性不高

对于参加科技竞赛,独立学院的学生普遍积极性不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对科技竞赛的认识不足。学生认为科技竞赛都太难,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即使参加了比赛,大多数学生都是跟风参赛,为了比赛而比赛,功利性较强,所以愿意花在准备科技竞赛上的时间也较少,这就很难通过科技竞赛来激发学生进行系统而全面的研究。(2)学生由于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自信心就比较缺乏。独立学院的学生与重点高校的学生相比,基础知识相对薄弱;与高职专科院校的学生相比,实践经验相对匮乏;这就使得学生没有信心参加科技竞赛。

3 基于科技竞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3.1 健全科技竞赛管理体系

独立学院要致力于科技竞赛管理体系的健全,科学、精细、长效的工作机制的建立,才能保证科技竞赛顺利开展重要。首先,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各类科技竞赛的组织开展,建立以学校+学院的科技竞赛组织机构,学校负责联系相关主办单位和实训基地,学院负责引导和组织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其次,提供足够的经费支持科技竞赛的开展,甚至可以成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解决大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存在的费用不足问题。另外,完善科技竞赛的激励机制,对于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并取得成绩的可以考虑按一定标准计入学分,同时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对于指导老师按一定标准计算工作量,发放课酬,并对指导学生获奖的教师在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从而激励教师和学生参加科技竞赛。

3.2 构建大学生科技竞赛创新平台

大学生科技创新需要良好的实验、实训环境,因此,学校应开放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让学生到实验室进行科技创新,帮助学生提高实践动手的能力;在各类竞赛期间,为学生提供专门的实验场所和软硬件设备供参赛学生使用。

独立学院应加快科技创新实训基地的建设,弥补校内贫乏的实践条件。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不应局限于学校里,应满足当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可以与企业合作,使大学生科研课题的选题、内容能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推动企业和社会发展的动力。

3.3 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高校应转变以传统的课程成绩考核为主的人才培养制度,对学生专业课程学习成绩作出要求的同时,开设相关创新理论课程,并对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进行考核。教学模式可以采取小班教学,并配置专门的教师担任学生的创新理论课程和创新实践课程的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更深层次能力的培养。

4 加强科技竞赛的队伍建设

(1)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科技竞赛的主体之一,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培训和指导。因此,高校应加强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训,使其为学生提供扎实的学科知识和理论前沿,努力建设具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方面,可以选派青年教师利用假期时间去进修,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为了弥补青年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可以去相关企业实习。当然,这都要求高校能尽可能的减少教师的工作量,使其有充足的时间做科研和进修,也才能更好的培训指导学生。

(2)学生队伍建设。

在组织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时,可以跨年级、跨专业,以达到优势互补的作用。另外,大多科技竞赛每年都会在固定的时间举行,所以可以提前选拔出参赛学生,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情况下进行相关培训,这样学生就有充分的时间弄清楚參赛需要具备的知识,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

5 结论

目前,科技竞赛已经成为大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通过参加科技竞赛,可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能更好的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辉, 江晓明.独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 2015,(16):181-181.

[2]郭勇, 陈强.大学生学科竞赛的组织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以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6,(19).

猜你喜欢

科技竞赛教学改革
独立院校科技创新活动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