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大豆进出口贸易问题研究

2018-09-20陈旻贤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23期
关键词:进出口贸易

陈旻贤

摘 要: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一定成效。近年来,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波动平缓、单产趋于稳定。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升促使人们对大豆的需求量迅速增长,对大豆产业具有一定的刺激性。然而,我国大豆进出口贸易却具有一些缺陷,其中存在着大豆生产规模小、储备体系不健全、对外依存度过高等问题。总结了我国大豆供求关系所存在的矛盾,对历年大豆生产、消费及进出口贸易量进行梳理,阐述大豆进出口贸易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豆生产;大豆消费;进出口贸易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23.025

1 我国大豆供求矛盾

1.1 大豆生产及消费量变化

大豆及其豆制品包含着对人体十分重要的豆蛋白、氨基酸、维生素E等,因此多年来大豆产品流通于全世界,在消费者群体中饱受追捧。通过总结历史数据得出,在2000年以前,大豆产量一直运行在比较平稳的轨道上,未发生剧烈变动。在1978年确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大豆产量从1978年的757万吨增至1987年的1218.4万吨。至1994年,大豆产量达到1599.9万吨。2004年大豆产量创历史极值,达1740.4万吨。2007年产量缩小,仅为1272.5万吨。随后,由于国家价格支持政策的推广,2008年恢复性增长了200万吨。其后开始下滑,至2013年,大豆产量跌破1200万吨。与产量下跌相反的是,国内大豆消费量却逐年增加。大豆消费量从1995年的1381.20万吨,增加到2013年的7508.13万吨,年均增长率为9.86%。由此可推出,现阶段国内大豆生产与消费的偏离程度越来越大,几乎达到不可自我调和的地步,供需形势严峻。因此,振兴我国大豆产业,需要社会各阶层及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从加大对财政投入开始,构建集产销为一体的新型产业体系,促使我国大豆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1.2 大豆进出口贸易量变化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整理的中国大豆进出口贸易量统计数据显示,自1961年到我国加入WTO(即2000年)期间,我国大豆净进口量一直在1000万吨以下。除1961-1968年间大豆净进口量为负值,其余时间都在不断上涨,这说明我国大豆产业的对外依存度逐步提升。至2000年,大豆净进口量为1020.82万吨,首次突破了1000万吨。2003年我国大豆净进口量突破了2000万吨。2007年更是突破了3000万吨。2009年突破4000万吨。2010年突破5000万吨。2015年突破8000万吨。从2016年数据分析,我国大豆产量约1100万吨,而国内大豆消费量竟高达9700万吨,这就需要从国际市场进口8600万吨大豆来满足国内需求。这表明我国目前面临的大豆产量缺口急速扩大,面临的粮食安全威胁度也逐步增大。

2 我国大豆生产及贸易问题

2.1 大豆生产规模小

近年来,我国大豆生产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大豆播种面积及单产下降,播种面积的急速下滑带来了大量国内大豆产业依赖于国际进口的问题。由于大豆单位面积产量与利润空间相对较低,比起其他如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来说,面临着管理成本高、病虫害频繁、劳动力需求大等不利因素。在有限的耕地资源下,大豆播种面积较四大主粮播种面积比例极低,并且逐年下降。以本世纪以来我国粮食播种结构的变化为例,虽然玉米播种面积大幅上升,然而小麦与大豆的播种面积却迅速下降。东北既是大豆的主产区,也盛产玉米,过于重视玉米生产就必然忽视大豆,这是基于商品的替代性所决定的。与国际大豆生产面积增长程度相反,我国大豆播种面积逐年下降。相关数据表明,全球大豆种植面积由1998年的6300万公顷增至2015年的1.13億公顷,而我国大豆播种面积却由850.01万公顷下降到了650.52万公顷。主要原因就是大豆种植收益过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影响。加之政策引导不到位,缺乏战略性规划,自然带动不了大豆产业的健康发展。

2.2 大豆储备体系不健全

国外大豆品种繁多,进口价格低廉,数量巨大,对我国大豆产业产生了强烈冲击,下表为2008-2013年间我国大豆临时收储量(万吨)与所占产量比例。

数据表明,2008年我国大豆临时收储数量为670万吨,占大豆产量的43.1%。到2009年,大豆收储量降至265万吨。随后几年,大豆收储数量与所占产量比例一直保持着较高水平。但在2012年,受美国大豆减产事件影响,我国大豆托市收储数量相对减少。我国大豆储备体系存在诸多问题,如防虫害包装、霉变控制、仓库湿度监控、运输技术等还有着一些欠缺。中央与地方相关部门权责划分不明,这就造成中央责任集中、地方责任缺失的现象。大豆仓储与市场信息未得到有效结合。这些年,随着国内大豆临时收购价与生产成本的上涨,导致了消费低迷、进口压力增大、企业经营困难等问题。此外,国家仓储压力过大,对市场的调节能力明显减弱,也是大豆储备体系不健全的一部分。

2.3 大豆对外依存度高

随着国际大豆市场的不断增长与国内大豆产业的不断萎缩,我国对大豆的需求越来越大,需要进口大量大豆来补充供需缺口。十多年来,国内大豆进口依存度已从2000年的40%上升到2013年的84%。2016年大豆进口量已突破8000万吨。过度依赖国际进口,对我国大豆产业造成了巨大威胁。2015年,美国、巴西、阿根廷与中国大豆产量占全世界总量的86.8%,美国、巴西、阿根廷三国大豆总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89.2%,而我国大豆进口依存度达到了88.6%。我国虽然是世界第四大豆生产国,但由于国内消费量持续上升,导致了大豆产品的供不应求。自2000年以来,我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相比1996年,大豆市场刚开放时,进口依存度只有7.73%,至2015年上升到88.6%,增长了10.5倍。虽然我国在豆蛋白产品上有一定的定价权,依赖低廉价格占据市场比重,但过度寻求价格优势也时常带来与进口国的贸易争端,如竞争对手采取反倾销、反补贴措施等。

3 对策建议

3.1 优化大豆生产结构

当今,我国大豆在国际市场上依旧处于弱势地位,要扭转这种不利因素的前提便是优化大豆生产结构。基于此,应当充分发挥大豆主产区的区位优势,例如东北地区,利用其适合大豆生长的气候环境进行科学种植。加强当地招商引资,扶持大豆生产合作社的建设。积极推广有机大豆种植,严禁添加任何化学制剂,保证纯天然生产。推进大豆副产品的开发,提升豆蛋白在大豆产品中所占比重,以打破发达国家长期对大豆的垄断地位。政府也要积极进行政策上的调节,促进大豆产业的发展。

3.2 完善大豆储备体系

我国大豆产业萎缩的主要因素是政府不重视与市场化程度轻。要解决这类问题,应当从WTO“绿箱”政策框架下调整收购价格水平,以直接补贴豆农收益,有效避免“豆贱伤农”现象。在储备层面,应运用具有强大市场经营能力的公司,逐步完善商业周转储备系统。可借鉴发达国家的有关做法,如政府对商业周转储备给予贷款贴息、轮换费用、保管费用。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市场化的大豆储备系统机制,如政府完善相关公共服务、出台相关规定、制定价格、监督执行。在管理层面,由中央政府成立专门的国家大豆储备管理机构,合理划分中央及地方的储备责任。

3.3 健全大豆进出口贸易机制

健全我国大豆进出口贸易机制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包括完善法律法规、构建安全储备体系、发挥外贸协会职能等。在制定进出口法律法规方面,必须要在WTO框架下,结合我国进出口与国内产业具体发展情况进行拟定,相关部门要对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进行有效监督。政府应加大对国内相关行业的监管,以宏观调控决定资源配置。在构建安全储备体系方面,允许在保证大豆国家安全条件下进行适当进口,降低大豆貿易依存度,鼓励国内种植生产,促进安全储备体系的建设完善。实现大豆进口途径与地区多元化,降低大豆进口风险。在发挥外贸协会职能方面,应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与进出口贸易协会的作用,维护贸易主体的合法利益。建立发达的国内金融市场体系,为我国进出口贸易提供安全的经济环境。

参考文献

[1]曾学明.我国大豆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09):89-97.

[2]柳苏芸.我国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及其效果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7.

[3]赵红雷.中国大豆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抉择[J].世界农业,2016,(11):219-224.

[4]徐金春.推广和种植蛋白大豆对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研究[J].商业经济,2016,(07):21-22+82.

[5]徐雪高,沈贵银.关于当前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状况的若干判断及差异化战略[J].经济纵横,2015,(12):53-59.

猜你喜欢

进出口贸易
探索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汇率波动影响金融发展的路径机制研究
FDI对贵州省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应对策略研究
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