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应用型大学文科生钳工实习的改革与探索
2018-09-20朱政通王永超
朱政通 王永超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学科间的交叉也日益增多,文科与工科也出现了融合、渗透。实践动手能力差是我国高校文科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基于文科生与工科生实习特点的不同,探索出一条适于文科生钳工实习的教学方法是当前应用型大学亟须解决的问题。高校要根据文科生的专业特点以及社会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钳工实习课程,提高文科生的动手能力和生活技能。
关键词:钳工实习;文科学生;实践能力
应用型大学是20世纪80年代国际高教界提出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跟传统的教学服务型大学相比,应用型大学更注重实践教学的培养,从而达到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近年,我国也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推动了一批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
应用型大学重在“应用”,而体现“应用”主要取决于实践教学的培养,钳工实习作为传统的实践课程,在许多转型高校中,不仅面向工科生,也成为培养文科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如何针对文科生学科方向、专业结构、培养目标对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建立起一套适用于文科学生的钳工实践教学模式是值得当前工训教师深思的问题。
一、文科学生进行钳工实习的必要性
近年,随着钳工实习在文科学生中的开展,在高校中出现了很多质疑声:钳工本身属于机械类的课程,为什么要针对文科学生开展这门课?这个问题导致很多文科学生在实习开始就带有抵触情绪。为此,如何正确引导文科学生对钳工实习的认识,也是每个实训教师需要解决的课题。
(一)工程素养的提高
18世纪以来,一个国家国力的昌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业的发展。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无论从事任何专业,都应该具备正确的科学观,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对周边社会的科学以及工业水平具有基本的认知。我们当今所处的生活环境,使用的任何物品都离不开工业的发展。对文科学生来说,具备一定的工程素养是提高大学生社会认知与明辨是非能力的基本条件。无论工业如何发展,自动化水平有多高,钳工作为制造业的基础,都是必不可少的工种。在制造业中,钳工更是贯穿一个产品的整个生产周期,从加工、装配、调试、维修都离不开钳工。因此,钳工实习对文科学生来说,也是最好的接近生产、了解工业、提高工程素养的途径之一。
(二)动手能力的锻炼
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是大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的必要条件,这一点对于应用型高校尤为重要。由于高考的竞争压力,我国的基础教育更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导致许多大学生在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存在不足,这一点在文科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应用型大学的主要目标就是根据地方企业和社会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根本意义上就是缩短大学生就业后的培训周期,提高大学生在市场中的竞争力。钳工实习本身就是一个生产加工并以手工操作为主的过程,从毛坯到产品每一步都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来完成,这对文科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有着巨大的作用。
(三)文科专业的需求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显著特征,从新增专业的特点就可以看出,融合性的专业越来越多,跨专业培养人才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培养知识面广、专业技能扎实和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本是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宗旨。就像理工科学生应具备人文精神一样,工程素养对文科专业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随着文科专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专业与工科有了交集。比如,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玩教具设计与研发、体育专业健身器材的设计与维修、设计专业的建模与装潢、法律专业的工业纠纷等,这些都离不开工科的基础支撑。钳工实习内涵丰富、内容综合,不仅能使文科学生学习了解基础工业知识以及操作技能,还能让学生体验到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贯通:通过现场操作实习和项目带动形式,融入工程意识的培养(责任、安全、质量、团队、环保、市场、竞争、管理、经济、社会、法律等意识),使文科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孕育创新思想、训练工程能力,为自己的专业提供工程基础,增强就业竞争力。
二、文科生钳工实习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学习热情和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文科学生连家庭常用工具如起子、扳手、钳子都没有使用过,所以在刚接触钳工实习时面对各种陌生的设备和工具,会产生和自己专业无关的想法,不明白实习的意义,产生应付了事的想法。实训课程期间状态散漫、迟到早退现象经常出现,一些学生直接就在课堂上玩手机、聊天。看到使用的工具、材料外观粗糙,很多文科学生错误地认为钳工技术距科技高速发展、自动化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已经很遥远了,不理解为什么机器几分钟就能加工出的产品还要他们手工加工,认为即使掌握了这门技术,对自己的生活、工作也毫无益处。
(二)传统的钳工实习课程内容过于复杂
传统钳工实习的课程对象主要为机械类工科学生,它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加强机械专业学生对相关工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为他们以后步入工厂企业的加工生产打下基础。传统的钳工实习要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需要大约两周的时间,各技能实习时间分配見下表。不同于工科学生,为了不影响文科生的专业课学习,大部分高校将文科学生的钳工实习安排为2-5天,由于实训时间比较短,没有相关专业知识作为基础,因此文科学生的教学重点不在于掌握多高水平的工艺技能,而在于获得较为全面的工程意识和工程文化体验,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生产观念、安全意识和创新精神,所以从时间和内容上来看,传统的钳工实习显然对于文科生并不适用。
(三)劳动强度过大
文科专业从男女比例来看,女生要占大多数。传统的钳工实习一般都采用制作鸭嘴小锤子或圆锤头的训练方法,利用锯削、锉削、钻孔等方式对原材料为45#钢或201不锈钢的毛坯进行加工。由于钢材的硬度比较高,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工作量,在加工过程中,大量单一、反复的操作难免使学生产生倦怠的心理而导致实训效果不理想。文科专业女生比例大,大多数学生在家也很少从事体力劳动,过重的体力劳动使大部分文科学生难以接受。
三、关于文科生钳工实习的改革与探索
(一)实训材料的改变
通过对文科学生实习现状分析可以发现,劳动强度过大和缺乏兴趣是当前文科生进行钳工实习面临的主要问题。而降低劳动强度的办法只有减少产品操作工序或改变实训材料,而减少操作工序将导致实训作品的简化,这样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实训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要减少文科学生的劳动强度只能从改变实训材料着手。
传统的钳工实习大多将45#钢和201不锈钢作为实训材料,经过试验对比可以发现45#钢在加工时存在易生锈、硬度大、噪音大等特点,造成实训环境比较恶劣:而201不锈钢虽然由于材料特性使最后加工出来的产品外型较为美观,不易被氧化,但同时存在硬度不够、噪音更大等特点,而且成本是45#钢的4~5倍,对于文科学生实训也不适用。作为有色金属的铝,在常态下呈现的颜色为灰白色,单从外观来说,比黑色金属对文科生更有吸引力,而且由于铝的材质较钢材来说更软,同样的锉削余量,铝材的加工时间仅为钢材的1/3~1/2,因此具有更好的加工特性。对文科学生来说,不仅可以很大限度地减少劳动工作量,还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加工形状更为复杂的工件,提高文科学生的实训兴趣。由于纯铝的材质过软,加工成型的工件硬度不够,影响其使用效果,因此选用硬度较高的6061铝合金更为合适(注:由于铝的材质较软,黏性较大,为防止工具堵塞,建议选用齿距较大的工具进行加工)。
(二)实训方法的创新
当前,大部分高校的钳工实习依然采用沿袭多年的教学模式和制作小锤子的训练方法。从对机械专业学生的培养目的来看,传统制作小锤子的实训方法通过画线、锯削、锉削、钻孔、攻螺纹等一系列步骤来完成小锤头的加工。在此过程中,为了提高机械学生的识图以及动手能力,整个小锤头的加工轮廓线都是由学生根据工件图纸利用画线工具确定划线基准来完成的。由于文科学生并没有接受过工程制图、机械制图等相关专业知识,识图能力有所欠缺,大部分文科学生看不懂图纸,导致从开始就影响学生的实训积极性。由于画线工具在没有模板的情况下只能够绘制直线和圆弧,没有办法绘制较复杂的曲线,致使加工出来工件外形比较单一,很大限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针对上述传统教学模式和制作小锤子的训练在文科生实训中出现的问题,笔者尝试对实训方法进行创新,让文科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外观精美、加工简单、实用性强的工件,让其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得到锻炼。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动画演示代替传统的操作指导,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讲锉削的方法,教师的示范动作对学生来说有些过快,远没有动画演示更直观明白。因此把各种操作示范做成动画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没有工科基础的文科生的理解掌握。
利用具有复杂外形的产品模板来替代外形简单、操作复杂的划线步骤加工铝制小工件来锻炼学生的基本操作水平。铝制小工件从材料上来说加工性能更好,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加工出形状更为复杂的工件,而且钳工的基本操作也都能体验到。如加工小型的多用开瓶器,利用模板在毛坯上画出加工界线,使用锯削、锉削、钻孔等多种操作让学生沿着加工界线进行加工,最后使用什锦锉对工件上的弧面进行修整,做成符合要求的形状。
采用引导式、启示法和提示性的教学模式开创学生的思维。在学生做完工件,基礎操作水平得到提升后,拿出一些适于学生加工的简单零件作为示范,让学生了解在现有的工具、设备下可加工的工件种类,自己动手做一些小工艺品,在锻炼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让文科学生进行钳工实习,是为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让他们步入社会时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针对文科生的钳工实习更应该得到重视和加强。在实训过程中,各高校也应该根据文科生的专业特点以及社会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这门课程,保证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提高其动手能力和生活技能。
责编: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