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评价在消化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意义初探
2018-09-20刘肇修管程齐瞿利帅倪润洲
刘肇修 管程齐 瞿利帅 倪润洲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指在政府宏观组织下,在培训基地的上级医师指导下,针对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临床理论及技能培训,在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评估[1]。它对于培养一个合格的临床医生,对于加强医生队伍的建设,夯实我国整体医疗基础意义重大。
我国住院医师规培制度起步晚,在诸多方面尚不成熟。其中,缺乏科学、标准、统一的考核体系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一[2]。目前,我国各省市、各医院培训基地的考核制度标准不一,导致被培训者水平良莠不齐[3]。长久以来,规培仍然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导。然而,终结性评价的弊端日趋凸显,已不能适应医学教育的发展[4]。形成性评价由美国评价学专家斯克里文在20 世纪60 年代提出,它着眼于对学习过程的动态评估[5]。通过对培训者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情感体验等因素的评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6]。同时,学生及时给予的反馈,促进培训者适时调整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7]。
本研究拟在本院消化内科住院医师规培中,引入形成性评价考核制度,进一步充实形成性评价在规培的应用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在本院消化内科进行规培的临床医学专业的住院医师共102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6名,女性56名,年龄为23~28岁,平均年龄为(24.9±1.6)岁。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终结性评价考核)及试验组(形成性评价考核),每组各51人。培训为期2个月。两组住院医师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消化内科组织召开规培带教老师会议,带教老师须具备副高以上职称,以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标准(试行)》《江苏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为依据,讨论实施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具体细则,相关内容上报院临床教学管理科审批通过。对照组参加中期考核和出科考核,试验组规培生除参加形成性评价考核外,仍需与对照组同时参加中期及出科考核。
1.2.1 形成性评价方案 形成性评价法方案总体设计:主要由平时成绩(20%)、病例分析(20%)、小小讲(30%)以及操作技能测试(30%)四部分组成。平时成绩由查房提问(50%)及日常考勤(50%)组成。平时成绩及操作技能考试由教师评分。病例分析及小小讲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评分,各占70%和30%。
1.2.2 终结性评价方案 中期考核包括名词解释,单选,多选,问答等项目,出科考试包括理论测试(名解、单选、多选、问答及病例分析)以及操作技能考试,各占70%及30%,总评成绩为中期考核及出科考核的平均成绩。
1.2.3 问卷调查 出科前进行问卷调查。其主要包括:学习的积极性,与带教老师的互动性,临床思维水平,实践操作技能,对规培的满意程度。每个单项采用3分制,分别为提高或者满意(3分),一般(2分),不提高或不满意(1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相关系数反映两变量间线性相关关系,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期考核及出科考核成绩
试验组规培生出科考核及总评成绩的平均分均高于对照组规培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6.64、2.63,P<0.05),两组中期考核成绩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规培生的考核成绩比较(±s,分)
表1 两组规培生的考核成绩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对照组(n=51) 86.3±4.9 81.4±6.1 84.8±5.4试验组(n=51) 87.1±5.2 87.8±3.2a 87.3±4.1a
2.2 试验组形成性评价成绩与中期、出科考核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试验组规培生的形成性评价成绩与出科考试成绩呈正相关(r=0.869,P<0.01),形成性评价分数越高的规培生,出科考核成绩越高。形成性评价成绩与中期考核成绩缺乏相关性。
2.3 问卷调查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学习积极性、学习互动性以及对规培的满意程度明显提高,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0.40、44.28、12.08,P<0.05)。见表2。
3 讨论
规范及强化我国临床住院医师培训制度,任重道远。目前规范化培训缺乏统一考核标准,终结性评价仍处于主导地位,在规培考核体系中根深蒂固[8]。终结性评价主要侧重于在教学培训结束后对受训者的评估,虽然相对客观、公正、标准统一,但是过分强调结果,忽视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的培养,根据考试结果“一锤定音”,缺乏带教者和受训者之间的反馈交流[8-9]。因此,改进教学评价方式,提高培训质量很有必要。
表2 两组规培生的的问卷调查比较(±s,分)
表2 两组规培生的的问卷调查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诸多教学研究已表明,形成性评价能够有效促进教学相长,提高教学效果[10]。目前,在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形成性评价的实践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研究甚少。本研究首次在消化内科规范化培训中引入了形成性评价体系。研究发现,和传统的终结性评价相比,采用形成性评价体系的规培生培训效果明显提高。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形成性评价的规培生学习积极性,与培训者的互动均有所提高,采用形成性评价的规培生对规范化培训的总体满意度较高。本研究为形成性评价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提供了初步实践依据。
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评价,其目的在于促进教学[11]。医学理论知识繁杂枯燥,覆盖面广,临床实践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但同时又需要理论结合实际,具体病例具体分析。事实上,部分规培生不能主动积极参与到培训活动中,为应付考试而选择被动学习,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培训结束后依然不能胜任临床工作,使得规范化培训流于形式。形成性评价贯穿于整个培训过程,内容涉及学习主动性、互动性、学习习惯、理论知识、临床实践等诸多方面,充分调动受训者积极性,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学习兴趣[12]。同时,受训者从简单的被评价者转换到评价者,使得学生在培训中不断反思、不断进步,循序渐进,逐步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师。
本研究表明,形成性评价考核体系可科学地评价规培生的培训表现,通过促进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规培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