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主旋律”校园歌曲 推进高校艺术文化环境建设的对策研究

2018-09-20江苏南通大学艺术学院

民族音乐 2018年4期
关键词:主旋律流行音乐校园

■程 龙(江苏南通大学艺术学院)

21世纪的中国,在文化氛围浓重的大学校园,阅读书籍、刊物,聆听歌曲,欣赏影视作品,都是大学生休闲生活的重要内容。但它们对大学生的影响和成长的作用有所不同。校园歌曲它是加快高校校园艺术文化环境建设的重要途径。尤其是“主旋律”校园歌曲,由于它是现代音乐与现代校园文学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内涵和外延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不断丰富、不断完善。它的价值导向和审美导向,如果与广泛的社会内容和时代精神融合起来,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早日成才,是其他休闲形式无法替代的。

■创作和推广“主旋律”校园歌曲,是加快高校艺术文化环境建设的有效途径

中国当今社会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物质文化水平明显提高,人们不但闲暇时间增多,而且以娱乐、消遣、追求的消费方式开始盛行,这种以感观满足为特征的世俗文化不仅存在于社会,而且存在于大学校园。

大学校园是培养祖国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摇篮。新时期,大学在主流意识形态的中国文化指导下,以其稳定、渐进的方式运行和发展。可以肯定,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还是积极、稳定、健康、向上的。但是,生活在瞬息万变社会形势下的他们,性格也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他们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走进大学的,与教师、家长及同学之间缺少沟通,难以敞开心扉;由于他们忙于学习,缺乏对家人的理解和对社会经济政治的关心,遇事冷漠;由于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过分溺爱,不仅形成了难于与人合作、以我为中心的独尊性格,而且缺乏自强、自立、自省的品质;20世纪末开始的高校并轨收费和扩招所带来的就业压力,使有些学生被实用主义理性原则和现世主义左右,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全身心投入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毕业后能够就业。

上述大学生性格缺陷的克服,仅仅通过班主任和辅导员的政治说教是远远不够的。而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在加强高校艺术文化环境建设过程中,构建“主旋律”校园歌曲精品工程,充分发挥“主旋律”校园歌曲的人文教育作用,因为音乐是情感艺术,歌曲更是人民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学生之所以从音乐作品中感受到政治、道德、伦理方面的影响,主要是音乐中的情感对他们发生了巨大作用,而审美情感往往与人们道德情感相联系。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也强调:“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侵入心灵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应,它们就拿美来侵入心灵,它也就因而美化;如果没有主动适应的教育,心灵也就因而丑化”;“应该寻找一些有本领的艺术家,把自然的优美方面描绘出来,使我们的青少年像住在风和日暖地带一样,四周一切都对健康有益,天天耳濡目染于优美的作品,像从一种清幽境界呼吸一阵清风来呼吸他们的好影响,使他们从小就培养起对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而“主旋律”校园歌曲它的这种功能作用则表现在:对培养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和生动丰富的直观形象感染力。它不仅使学生产生身份认同感、 参与感和享受感,而且可以直接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激励和吸引他们为美好的理想而刻苦学习,钻研知识。与此同时,通过“主旋律”校园歌曲的创作与推广,融洽师生关系,增强同学之间的情感,使校园内形成上进、和谐、有爱的良好氛围,使校园生活充满生机和活力。所以说,创作和推广“主旋律”校园歌曲是加快高校艺术文化环境建设的有效途径。

■“主旋律”校园歌曲的特征及创作现状分析

(一)“主旋律”校园歌曲的概念与特征

广义上讲,校园歌曲是指在中等及高等院校中流行、传唱于广大青年学生中的歌曲。它既包括专业作曲家创作的经典或适时歌曲,也包括国外及港台传入的流行歌曲,甚至还包括学生自己创作,用以表现校园文化生活和学子心境感受的歌曲。校园歌曲盛行于上世纪80年代,多是从港台传唱进来的。由于它以抒发青年人对情感、人生感悟的需求为主导,并以其流行性和娱乐性在大学校园广泛流传。由于它自由随性,无拘无束,所以深受广大青年学生欢迎。但校园歌曲在之后的创作与发展中,受某些外来不健康因素的影响,也同时存在着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如缺乏积极向上的力量;情调低沉;过于缠绵;艺术表现平庸乏味、专业技艺不够精湛;模仿居多;且受当下市场经济运作的冲击,音乐作品商品化影响,到20世纪90年代末,校园歌曲的创作走入低谷。

随着时代的发展,校园歌曲又将以一种新的面貌展现在全国广大校园学生面前,这就是我们所言的“主旋律”校园歌曲。和以往的校园歌曲相比,“主旋律”校园歌曲更具时代性和使命感,更适应新形势下高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

广义上讲,校园歌曲是特指在中等及高等院校中流行传唱于青年学生中的歌曲。好的校园歌曲一般具有旋律优美、节奏明快、生活气息浓、富于教育意义,易于学生理解、接受、传唱等特点。“主旋律”歌曲作为“主旋律”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著名作曲家印青把“主旋律”歌曲定义为: 能够反映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最能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精神面貌的声乐作品,是伟大祖国繁荣富强的礼赞,也是社会主义声乐发展史上的标志性艺术”。一首成功的“主旋律”歌曲至少要具备歌颂性、艺术性、流行性的基本特点。“主旋律”校园歌曲正是融合了校园歌曲和“主旋律”歌曲所共有的特点,一方面强调歌曲旋律要朗朗上口、易唱易记。;另一方面更注重歌曲内容的健康性与教育功能,弘扬时代主旋律。评价一首校园歌曲的优劣就是要看其是否深受学生喜欢,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把握住这一点,对提升高校艺术文化环境建设,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具有积极、深远的作用和价值。

(二)“主旋律”校园歌曲创作现状分析

近年来,很多高校已认识到加强艺术文化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并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校园歌曲建设上,步子不够大,措施也不够得当。首先,很多高校的领导重视不够,甚至认为学生的主业就是学习,不能让业余文艺生活影响或冲淡学生学习氛围,所以,创作和推进“主旋律”校园歌曲的力度不够;其次,随着老一辈校园歌曲创作者的隐退,优秀的校园歌曲作品越来越少;再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校园歌曲已经不单纯是一门音乐形式,而已成为商家眼中的商机,能否赚钱成为校园歌曲创作和发行的动力源;最后,目前校园歌曲的创作与推广的途径基本上是大学校园里的学生及部分音乐爱好者的自发行为,很少得到政府、音乐教师以及社会文艺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同时,很多网络和电视媒体大面积的流行音乐(歌曲)的传播,也是影响校园歌曲创作与推广的重要原因之一。上述诸多原因弱化了校园歌曲的创作、推广速度和力度,使其在高校艺术文化环境建设中未能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充分发挥流行音乐在校园歌曲创作中的积极作用

“校园歌曲”和其它“军旅歌曲”、“行业歌曲”一样,作为歌曲的类别之一,承担着歌唱、表现与本行业、本系统相关的各种题材,但校园歌曲的发展历程不同于其它类别的歌曲,它是上世纪70年代起源于台湾,80年代由港台传入大陆,也正因如此,其自身具有很强的流行音乐特质,它以流行音乐的主体风格极其运作模式在大陆校园得以推广和传唱。流行音乐特别是流行歌曲作为现代音乐的组成部分,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时代特征,深深扎根于当代青年学生群体之中,已经成为高校校园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对某高校学生的一份音乐调查问卷中显示:喜欢流行歌曲的学生占75%,喜欢民族歌曲的占20%,喜欢美声歌曲的仅占5%,由此可见,流行音乐对高校艺术文化环境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流行音乐之所以深受广大学生的青睐,一方面,流行音乐最贴近生活,最善于表达学生的强烈愿望,最能够直接表现时代的尖锐主题。另一方面,流行音乐风格多样,动感强烈,无论在歌曲的速度、结构、还是旋律进行方面都有可即兴创意、改编、演绎与处理的空间,不受复调与和声织体规律的限制。在演唱形式上,说唱结合,唱跳结合,这正迎合了大学生们活泼好动的性格。可以说青年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学校、社会和家长在现实面前不应开选择回避,而是要尊重广大学生的选择,顺应无法抗拒的大学生喜爱流行歌曲的大潮;同时,也要正视流行音乐中存在的某些消极的不健康因素,要因势利导,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结合流行音乐的优势整合,把流行音乐中的积极健康元素吸纳到“主旋律”校园歌曲的创作中来,使其在创作与推广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借助流行音乐之势,构建校园歌曲精品工程。

■构建校园歌曲精品工程的对策

(一)要形成良好的高校艺术文化环境氛围

在“主旋律”校园歌曲创作和推广中,大学各级领导和教师,要努力营造传播优秀校园歌曲的氛围与环境,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平台定时有序地播放“主旋律”校园歌曲,并通过经典音乐作品讲座和各种形式的比赛、演出等,让“主旋律”校园歌曲占据高校艺术文化的主流阵地。让那些不良的、低级趣味的音乐没有可乘之机,正确引导大学生从内心的困惑、伤感、彷徨、苦闷中解脱出来。

(二)不断壮大校园歌曲创作队伍

面对市场经济的影响,很多音乐创作者经不住金钱的诱惑和利益的驱动,把创作方向转向了有利可图的其他的音乐艺术门类,致使校园歌曲创作队伍出现了严重的萎缩。为此,学校和政府相关部门一方面,要动员全社会关注高校艺术文化环境建设,并建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和必要的奖励措施,让更多的词曲作家们积极参与到校园歌曲的创作中来,为高校艺术文化环境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另一方面,鼓励大学生们自我创作。学校相关部门要积极组织大学生中有一定音乐基础和创作愿望的学生,特别是音乐专业的学生进行校园歌曲的创作,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因为大学生们置身于校园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对大学的学习、生活感受深刻、细致,最能了解大学生自身的喜怒哀乐,因此,创作出的作品更具真情实感。

(三)要在校园歌曲创作质量上下功夫

鼓励各种形式的创新尝试,努力更新观念,拓展创作手法,在创作思路上要充分结合流行音乐的特点,兼顾艺术性、流行性、思想性相结合,注重歌曲内容上的广泛性,旋律、形式上的多样性。一般来说,对于社会上的专业音乐创作者而言,在校园歌曲的创作水平上是没问题的,但由于他们多数人工作在专业音乐团体,远离大学校园生活,因而创作出的歌曲往往枯燥乏味,不易被大学生们接受。而在大学生创作群体中,多数人虽然对大学校园的学习、生活比较熟悉和了解,但由于他们大多是出于自己对音乐的爱好和创作热情,而对歌曲创作的基本理论,创作手法和技巧的掌握还不十分娴熟,因此创作出的校园歌曲质量也还不够高。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学校相关部门最好组织具有资深创作经验的音乐专家学者,为大学生创作群体定期搞一些歌曲创作方面的知识讲座,这样可以大大提升大学生对校园歌曲的创作质量,同时也号召社会上更多的音乐创作者深入到大学校园生活的实践中来,同大学生们一道感受生活,分享快乐,创作出贴近校园文化生活,深受大学生喜爱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主旋律”校园歌曲。

(四)将网络交流作为创作和推广“主旋律”校园歌曲的重要平台

当今中国社会已进入互联网高速发展和普及的时代,网络已成为现代人交流必备的重要平台,校园歌曲的创作与推广,除借助其它传播方式外,更不要忽视网络传播和交流这一重要平台。要充分利用网络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这一传播优势,将一批优秀的“主旋律”校园歌曲传播推广开来。让“主旋律”校园歌曲在全国更大的校园范围内形成强列的反响,更加有力地推动高校艺术文化环境建设,以及在全社会人民当中都能发挥其特有的宣传、教育、娱乐的作用。

(五)建立管理和监督机制,以确保校园歌曲的“主旋律”性

高校相关部门要以先进文化发展作为方向,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加强对校园歌曲的监督与管控,组织高校音乐教师和社会资深音乐人士,对一些新创校园歌曲和已经在校园流行的歌曲进行分析与评价,看其旋律是否符合大学生特点,看其内容是否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是否能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并用这一标准,把一批优秀的校园歌曲与低劣的校园歌曲区别开来,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增强优秀校园歌曲的演唱与传播力度,让那些低俗、不健康的音乐在大学校园无立足之地,为高校艺术文化环境建设铺平道路。

总之,当代大学生是祖国建设的未来,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也是高校艺术文化环境建设的基本任务,而高举先进文化旗帜,加强校园歌曲建设,在高校唱响“主旋律”,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呼吁全国各高校的有识之士们要紧急行动起来,充分调动学校和社会上的音乐有生力量,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主旋律流行音乐校园
流行音乐里的新国潮
流行音乐对初中音乐教育的影响及策略研究
探究流行音乐编曲
那英 流行音乐的时代见证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国内主旋律真实改编商业电影的艺术特征探究
《雨中的树》:一场突破“概念化”的主旋律洗礼
用现代舞表现“主旋律”的成功尝试
厦门广电:如何将“主旋律”唱进百姓心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