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目标成本法的生产企业成本费用管理

2018-09-19陈方敏

财会学习 2018年25期
关键词:生产企业

陈方敏

摘要:目标成本法以市场为导向,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对成本进行分析、预测、分解、考核,实现对企业成本费用的全过程、全方位管理,有效弥补传统成本管理法的弊端,促使企业各部门、各岗位积极参与成本管理,共同完成目标成本。本文从分析生产企业成本费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基于目标成本法的生产企业成本费用管理实施措施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目标成本法;生产企业;成本费用管理

一、生产企业成本费用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生产企业普遍采用传统成本管理法对成本费用进行管理,这种陈旧、片面的管理方法已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使企业成本费用管理暴露出一些弊端,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成本费用管理范围局限

生产企业将产品制造过程作为成本费用管理的主要环节,对产品成本进行分析、核算,尚未将产品设计研发、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纳入到成本费用管理范围内,缺少对产品价值链成本的全面分析。企业成本费用管理局限于从生产力方面入手采取成本节约措施,而很少从技术、流程方面入手创新成本费用管理模式。如,企业通常采取削减人工成本、选择低价材料供应商等方法控制成本费用,这些做法虽然能够快速降低成本,但却难以平衡产品成本与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易削弱企业的产品竞争力。

(二)成本费用管理缺乏市场观念

传统成本管理法缺乏市场观念,没有将市场信息融入到成本预测分析中,并且过分依赖于成本会计核算,丧失了成本费用管理的前瞻性。企业在分解产品成本时只是凭借主观臆断,没有进行科学分析,尚未形成集生产、经营、技术全过程于一体的成本管理体系。传统成本管理法只能在短时间内促使企业各项成本达到控制要求,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成本费用管理的长期问题。

(三)成本费用管理缺乏各部门协作

企业传统成本管理法停留在事后成本管理阶段,缺少对事前成本的预测分析,易降低成本费用管理的效率,使成本管理缺少科学合理的目标。企业内部信息资源传递不畅,使得各部门之间缺少成本信息的传递共享,导致成本控制过于片面。由于传统成本管理法忽视了事前控制,所以使得企业成本费用管理在各个生产要素之间难以平衡,降低了成本费用管理成效。企业传统成本管理法没有调动起各部门参与成本费用管理的积极性,没有在各部门落实成本管理责任,缺少责任预算的约束,致使成本费用管理存在着责任不清、各部门协作不足的状况。

(四)成本考核机制缺失

企业没有将成本考核作为成本费用管理的重要环节,在成本管理措施落实中没有执行成本控制责任制,对成本控制的考核不够严谨,难以激发企业全员参与成本费用管理的积极性。由于成本考核机制的缺失,使得企业无法了解到各部门在成本费用管理中给企业带来的真实效益,同时也无法为下一阶段的成本费用管理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二、基于目标成本法的生产企业成本费用管理措施

目标成本法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对有独立制造过程的产品进行利润计划和成本管理的方法。在生产企业成本费用管理中运用目标成本法,可有效弥补传统成本管理法的弊端,实现从产品研发设计到售后服务的全过程成本管理。

(一)目标成本的预测

目标成本预测是目标成本法的前期控制环节,需要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状况,通过市场调研、市场价格分析和逆向核算确定合理的目标成本。目标成本预测要充分考虑影响成本变动的因素,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估算企业成本可能达到的水平,提出多个目标成本方案,在分析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企业目标成本、部门产品成本目标和成本降低目标。常用的目标成本预测方法包括以下三种:一是利润——成本预测分析法。该方法根据预计的销售收入、应交税金、目标利润倒推出目标总成本,其中销售收入的预测是关键点,需要考量消费者对产品功能和特性的需求,以及竞争者产品售价、产品品质功能、市场占有率等因素进行确定。二是变动趋势预测分析法。根据产品的历史资料以及未来时期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采用趋势预测法和回归预测法,对未来一定时期的成本变动情况进行预测,揭示成本发展趋势,预测初步的目标成本参考值。三是本量利预测分析法。根据市场同类产品的供求关系以及需求发展趋势,对本企业的产品销售价格和数量进行预测,再结合企业上期的销售利润情况,考虑到下一阶段能够发生的变动因素,确定产品目标利润,最后倒挤出目标成本。在实际的目标成本预测工作中,要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特点,根据已掌握的资料信息、预测准确度、预测期限长短等因素选择适当的预测分析方法。

(二)目标成本的分解

在确定目标成本之后,企业要对目标成本进行分解,按照产品形成过程,将成本目标分解到产品设计部门、物资采购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中,明确各个部门的成本管理责任,形成过程化的成本管理体系,提高各部门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在分解目标成本的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企业要将责任与目标统一起来,划清各部门的成本责任,对不可控成本按照分摊标准进行分摊,确保责任大小与责任利益相匹配;细化成本责任管理制度,明确成本责任的监督、检查、考核程序,要求各部门清楚了解本部门的成本管理责任;对于新产品的成本费用管理而言,产品设计是目标成本法运用的关键环节,产品设计部门要運用价值工程对产品价格与功能进行优化,将成本目标细化到产品形成要素上,根据成本目标设计产品。

(三)目标成本的落实

企业在进行目标成本分解之后,应明确成本责任中心的目标成本,找出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差距,根据目标成本的实现要求对成本偏差进行分析,针对地采取成本控制改进措施。在成本责任中心进行成本控制时,可采用定额法、直接成本控制法、作业成本法、间接成本控制法等方法。尤其在产品生产环节,要采取长效、持续的成本改善措施,合理配置企业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在新产品的成本费用管理中,企业要在试生产阶段分析产品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差异,若新产品成本超出目标成本,则要重新返回设计阶段对产品设计进行优化,只有在试生产阶段达到成本目标之后才能进入正式生产环节,避免盲目生产新产品导致企业成本失控。

(四)目标成本考核

目标成本考核是企业目标成本管理的反馈控制环节,可采取按月考核的方式动态监控成本目标实现情况。在目标成本考核中,要明确目标成本的指标值、目标成本的实际值,建立起实际与目标的差异模型,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改善下一阶段的成本费用管理,从而实现成本费用管理的持续改进。由于生产企业影响成本费用变动的因素较多,如材料价格升高、销售淡季旺季、大型检修等因素,均会对每个月的成本费用产生不同影响,所以按月考核要采用累计计算的方法,结合企业生产特点,按季度或年度将考核结果与部门利益挂钩,落实相应的奖惩措施。

三、结论

总而言之,企业要转变传统的成本管理法,引入目标成本法实现对成本费用的全过程动态管理,将原本的重视事后核算管理转变为事前成本预测、事中成本分解与落实,事后反馈与考核,从而构建起更加科学合理的成本费用管理模式。企业在成本管理中,要充分重视内外部因素对产品成本的影响,提高目标成本预测的准确性,进而保证目标成本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郭春亮.论目标成本法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措施[J].中国商论,2017(1):102-103.

[2]王小红.目标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应用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5(12):81-83.

[3]焦国辉.谈目标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J].中国商论,2017(12):35-37.

[4]李雪.现代企业目标成本管理模式及应用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7(4):91-93.

猜你喜欢

生产企业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及税收筹划
浅议精细化工生产企业成本控制
对复混肥料生产企业质量检验管理工作和安全管理工作的探究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会计核算研究
浅谈资本经营在生产企业中的运用
关于生产企业财务预算指标体系的研究
浅谈药品生产企业销售人员管理
生产企业实施电子商务可能带来的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