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皖北农村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培养浅析

2018-09-19王春梅

教育界·上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教育培养性格特点心理健康

王春梅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皖北农村小学生的主要性格特点和心理状况的外在表现,探究了其负面性格特点的形成原因,给出了如何对他们进行正确培养的几项对策,旨在为广大皖北农村小学教师对小学生的性格教育提供参考,使每一个农村小学生都能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成长,立德立人,长大后为祖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皖北农村;小学生;性格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培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全国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加上皖北经济欠发达,大批皖北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离家较远的发达城市务工或经商。皖北农村小学生已经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多和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戚生活在一起。由于长期不同父母在一起生活,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皖北农村小学生产生了较多的心理困扰,并日渐突出。日益优越的生活和多元的信息使学生的生理、心理发育都提前了。因此,皖北农村小学生的性格开始呈现出新时代的特点,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虽然同是小学生,但皖北农村的小学生和县城等城市的小学生性格、心理差别极大。要做好他们的教育工作,必须首先了解其性格特点的具体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

一、当前皖北农村小学生性格发展的一些特点

(一)独立人格逐渐形成

对于进入青春期的小学生来说,各方面能力迅速发展,自我意识、自尊自重心理逐步增强,有许多话不愿与老师、家长交流,开始自己独立思考一些人生问题。这个由儿童期向青少年期过渡的阶段是孩子独立人格形成的前期。如果不注意他们的心理特点,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便会事与愿违,引起逆反心理。

(二)人际关系的失调和困惑

小学生渴望友谊,渴望和谐的人际交往,但是学习压力和枯燥单调的生活使活动的时间、空间大大减少。如果学校疏于引导,那么学生就对集体活动和公益活动不感兴趣,对校园文化活动漠不关心,往往是由“义气”的小团体“意识”代替友谊,陷入交往的误区。

(三)自我形象的追求

随着孩子进入青春期,小学生逐渐关注起自己的形象,开始对异性有了好感,渴望接近,自己的高矮、胖瘦、美丑都变得重要起来,追求“包装”。刻意打扮自己已逐渐成为许多小学生的现实行为。同时,他们对自己的前程也有了更“美好”的打算,往往不切实际,追求理想却爱慕虚荣,渴望成长却又不肯下功夫,求知欲强却不明良莠等,可谓“吸收多而消化不良”。这一切都是因为学生的世界观受到社会环境的冲击。

(四)好胜心理和焦虑心理比较强烈

知识经济的挑战,社会就业形势的逐渐严峻,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日益加剧,对孩子施加的压力越来越大。学习与生活、工作无处不在的竞争,使得学生不敢懈怠,分数似乎依然是他们的“命根”,考试的激烈竞争培养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同时也使学习暂时失败或落后的学生产生焦虑、自卑等心理。

二、皖北农村小学生遇到的严重性格问题主要表现

(一)玩手机游戏,迷恋上网,看电视成瘾

目前农村出去打工的小学生父母经济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同时网络信息化已完全普及。为了和家里的老人与孩子方便联系,他们一般都给老人配备了智能手机,平时通过电话、语音、视频联系。这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家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但也带来了相应的问题,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他们比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更容易掌握新鲜事物和信息,能更熟练地使用手机。同时,他们通过手机接触到游戏,沉迷上网,或者看电视成瘾。

(二)任性,娇纵,以自我为中心

1.任性。过分关心自己的需要,达不到目的就大发脾气,纠缠不休,特别是以自我为中心,主要就是从小受到溺爱造成的。自我中心是指儿童在看问题时,以自己为中心,不考虑别人也会有和自己不一样观点的一种倾向。如今农村小学生受到家长的溺爱、袒护、包庇,不管要求是否合理都会得到满足,甚至连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要家长一一代劳。家长对孩子的成长倾其所有,导致孩子从小就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长此下去,孩子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唯我独尊、唯我独好”的自私心理,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特点。

2.孤僻。孤僻主要表现为不合群,喜欢独来独往,不愿与其他人一起活动,不敢与外界多接触。家长怕孩子在外面受欺负,不愿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交往;家庭结构的不完整,離异家庭的出现;孩子在家庭中感受不到爱的温暖,缺乏安全感;繁重的课业负担;相对独立的居住环境,使学生、同学之间的交往缺乏时间和空间的保证,所以不会交往,缺乏热情,过于内向,这些都是造成孩子性格孤僻的原因。孩子长期独处,不与人交往,思想感情得不到及时交流与宣泄,往往会产生多种神经症。

3.自卑。无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生活中的挫折,而父母又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 导致孩子在与他人的比较中感到越来越失望,进而陷入自我否定之中,最终演化成严重的自卑。

4.嫉妒。看到自己的条件、才能不如别人而心怀怨恨,在嫉妒心理的驱使下,不但不学习他人的长处,反而对他人挖苦,讽刺,破坏等。

5.易怒。遇事急躁,稍不如意就做出过激行为,爱发脾气,喜怒无常,报复性强,常有做危险、愚蠢事的冲动,事后冷静下来又非常后悔,这种情况越来越普遍。

6.厌学。由于客观原因,对学习失去信心,认为学习是一件苦事,甚至把学校看成地狱,希望早点离开学校。

7.抑郁。遇到挫折会过度悲伤而长期不能恢复,多愁善感,对周围的人或事缺乏兴趣,情绪悲观、失望等。另外还有一些学生表现出焦虑、多动等情况。

由此可见,对皖北农村小学生进行性格、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孩子是不是吃得饱,穿得暖,身体有没有病,还要关注他们的性格教育与培养。

三、如何根据皖北农村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施教培养

(一)加强实践活动,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

教师应该用好教材,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实践,探索,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心理素质的训练和培养。同时,教师要加强个案研究,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让学生说说心里话。通过丰富的形式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进而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调整自己,进行自我教育,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二)注意学科渗透,加强心理教育

各学科中有许多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内容,许多内容都是进行心理教育的好素材。比如数学中的思维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音乐、艺术则可以调节情绪,培养美感;思品、语文中许多人物、故事更是加强心理教育的好素材。当然,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注意教学方法,注意因材施教,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以激励为主,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宽松、和谐的环境。

(三)在日常工作中渗透加强心理教育

在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大胆让学生“执政”,让学生大胆开展工作,从而不仅锻炼他们的能力,更能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班队活动中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有意识地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形成正确的观念,有效控制情感,加强学生之间的心灵交流,而且教师可以发现更多的点拨教育机会,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四)加强学习和家校联系,联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要使学校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做到正规化、科学化,就必须努力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同时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教师应多途径搜集资料,积极参加各类学习活动,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不让自己的负面心理与情绪影响学生。另外,家庭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又一重要阵地,家长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人都取代不了的。学校可以组织家长与老师共同探讨,组织家长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交流教育经验,形成家校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五)创造良好环境对个性进行熏陶

后天教育环境对个性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并促进其发展,就离不开其所处的教育环境的优化。比如针对小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品质,教师可以设置换位思考、角色扮演情景,让学生学会移情,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想问题;针对小学生嫉妒的个性,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宽松的、公正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学会尊重、认可其他同学;针对小学生的孤僻心理,教师可以设置人际交往情景,讓学生学会交往,加强和同学们之间的交流;针对小学生的依赖个性,教师要相信学生,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总之,对新时代皖北农村小学生的性格塑造和心理引导需要每一个老师都参与其中,多角度、全方位地对他们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儿时性格、心理状况、价值观发展得好与坏,对成年后的性格、品德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梁宁建.基础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高慧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综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4):25-29.

[4]蒋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基本缺失的问题及对策[J].理论观察,2005(04):25-26.

猜你喜欢

教育培养性格特点心理健康
你熟悉“成长经典”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增强学生职业能力,服务当地区域经济
浅析小学教育的人才培养
中学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你想认识我吗?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