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产党宣言》中的道德哲学

2018-09-19杨东霖

法制与社会 2018年11期
关键词:无产阶级历史唯物主义共产党宣言

摘 要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不仅振聋发聩地号召共产主义革命,而且宣扬了马克思主义的伦理道德观,从而将马克思主义的伦理道德观念与革命事业有机结合。《宣言》中对道德的探讨对于我们认识马克思道德哲學极具理论意义。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无产阶级 伦理道德观

作者简介:杨东霖,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4.171

长期以来,有关马克思是否有的道德思想的争议未曾断绝。有一种观点称,马克思没有任何伦理思想。事实上,我们认为,马克思不但建构有自己旗帜鲜明的道德哲学,而且为人类的道德领域提供了全新的维度。

170年前,横空出世的《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向世人展示了马克思前无古人的世界观——实践的唯物主义,以此为依托,马克思在这份宣言书中,不仅振聋发聩地号召共产主义革命,而且宣扬了马克思主义的伦理道德观。他批判腐朽道德,驳斥反动道德,揭示无产阶级道德,对未来共产主义道德提出设想,从而将马克思主义的伦理道德观念与革命事业有机结合。《宣言》中对道德的探讨对于我们认识马克思道德哲学极具理论意义。

一、道德的本性、基础与阶级性

在《宣言》中,马克思借助新世界观,超越前贤,以全新的、革命的视角阐发了道德的基础,用他自己的话说:“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在西方的哲学领域,古往今来的哲学家们不断力图以各种范畴去确立道德的基础,并以此为核心建构、阐发自己的道德理论、道德观点。如亚里士多德提出“德性”, 以此为基础探讨人的幸福;到了中世纪,自然法思想居于统治地位,该派的哲学家们认为,普遍存在于个体心中的善与恶的一般观念是指导道德哲学的关键;近代以来,西方社会中,契约论思想影响深远,这种观点认为,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契约行为是道德的基础,许多哲学家都将道德现象归结为契约,以此论证其合理性;康德在道德哲学领域创立了“义务论”, 他认为人的理性才是道德的基础,道德的依据是人的自我规定,人只有遵守道德义务才能获得自由;此外,在其他观点方面,功利主义宣扬多数人的最大利益,而快乐主义则宣扬人的最大快乐。

我们可以看到,在西方哲学领域,有关道德基础的观点繁多且千差万别,然而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的立场, 即:道德对人类社会是具有普遍规范性的。而在《宣言》中,马克思以实践的唯物主义哲学驳斥了这种观点,他认为人们的观念等意识层面的东西,会随着生活条件、人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道德作为意识的一个方面也是如此,不是普遍永存的。这看似是一种否认道德的共同基础道德相对主义,然而马克思又指出,物质生产生活是决定力量,人类思想史就是其有力例证。道德现实基础就是物质生产,并随这个基础的变化而不断发展。

因而,马克思在传统伦理学与相对主义中开创了一个全新维度:他既剥去了道德神圣永恒的外衣,又驳斥了否认基础的、鼓吹纯粹偶然的错误论断,把对道德的研究置于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道德观。

道德具有阶级性。在《宣言》中,马、恩用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去解析人类历史,分析了从原始氏族社会到近代以来各个时期的阶级斗争情况,认为每一个时期社会生活中的经济运行和物质生产决定了这一时期的阶级构成情况,同时,各个阶级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也决定了其人性与道德情感状况。由此,马克思指出了道德的阶级性并在《宣言》中对当代两大对立阶级的道德进行了分析。

二 、资产阶级道德

在《宣言》,马、恩依据资产阶级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地位及发挥作用情况,探讨了其阶级本性和道德。对于资产阶级的地位与作用,马克思采取的是辩证的态度,既揭示了其罪恶性质与蹈向灭亡的趋势,又肯定了其先进的革命作用。同样,关于资产阶级道德的探讨,也体现了这一辩证态度。

一方面,资产阶级的道德具有革命的进步意义。

资产阶级粉碎了旧道德。《宣言》指出,资产阶级为了实现和维护私有制,满足自身私欲和扩张欲望,极力地鼓吹人的本性是自私,抛弃了之前的封建统治阶级以宗教和宗法掩盖剥削的统治方式,毫不掩饰的把一切剥削归结为利己,用极端利己主义原则取代传统封建道德准则,把对道德的信仰都纳入商品交换的体系下。这样一来,资产阶级道德彻底砸碎了封建宗法的道德条框,使无数的人脱离了冗繁僵化的封建束缚,极大地解放和拓展了人的活动能力和活动领域。 资产阶级道德的革命的解放作用,为人类道德品质的发展扫除了障碍,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资产阶级促进道德观念的不断发展。资本的本性在于不断地膨胀与扩张,这也就决定了资产阶级的本质是永不满足的贪婪逐利,决定了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是无限扩张,而这种无限性的扩张必然要求一切的社会关系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而不断变革,为生产的扩张开辟道路。同时,也必然要求各种旧观念的不断变革更新,适应资本主义生产的新的道德观念随着资本的扩张、生产的扩大而不断涌现,不适应生产发展的旧观念、旧道德统统被废除。

资产阶级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道德交流。资产阶级为了满足资本不断扩张的属性,解决限制其发展的时间与空间的矛盾,积极进行对外扩张,使资本突破国家和区域的局限,建立了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全球的所有地域都联系起来,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生产和消费两个环节都打破了一国的限制,封闭隔绝的状态被彻底打破,一切的物质生产都开始与世界息息相关。与此同时,世界市场也使全球的精神生产联系在一起,不同民族的文明成果包括道德观念开始相互交融。总之,资本主义的扩张也为世界范围内道德的交流融合创造了条件,这是对全人类的道德生活所做的贡献。

另一方面,资产阶级的道德是虚伪的异化道德。

以极端利己主义为指导的资产阶级道德,把人与人的关系变成商品交换关系,社会关系完全以金钱标准和交易行为来衡量,人和人在相处上总是视他人为潜在的威胁而内藏敌意,而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狡黠行径损人利己的行为却受到道德认可。在资本主义社会,一些充满道德至善的、被人们视为神圣的职业如医生、律师等皆可成为被金钱雇佣的私人附属品,这样一来,人的尊严被抹杀,善的理念也不过是满足个人利益需要的工具。利益至上的观念统摄着资产者的全部,包括家庭生活。这使得他们选择配偶、结交朋友都要以利益为中心,即是是亲情与爱情也可以当做商品进行交换。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性还体现在,他们甚至完全抛弃婚姻家庭道德,以淫靡不伦的生活作为享乐。

所以,我们看到,资产阶级的道德是一种异化了的道德,私有制的生产方式使人与人的关系异化为商品交换关系。资产阶级一方面鼓吹其道德,另一方面又过着背弃道德的生活,这样一来,道德实际上变成了一种强加于人的虚伪条框,变成了一种越来越强大的异己力量,最终将连它的创立者——资产阶级也一起消灭。

三、无产阶级道德

在《宣言》中,马、恩结合无产者在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的处境,分析了无产阶级的道德,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首先,无产者具有善于团结、富于斗争意识的高尚品质。这是由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的境遇使然。起初的工人斗争是自发的零散斗争,工人由于不满自己的工作境遇而自发的组织起来,对资本主义工厂进行破坏,这时的工人已经具备了团结斗争的品质。而后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使更多的人沦为无产者,工人无产者逐步成长壮大为一个阶级,并且团结起来进行斗争。

其次,无产阶级具有无私的品德。无产者,顾名思义,他们没有任何的私有财产,生活条件及其恶劣,处在社会生活的最底层,这样一种特殊的境遇决定了这个阶级没有任何私有观念,他们最具有无私的品质,社会生活中根深蒂固的私有观念要靠他们来打破,而且只有消灭私有制,这个阶级的处境才能改变。《宣言》还指出,无产者因其迥然不同于资产者的社会地位,他们的婚姻家庭道德也与资产者不同;资产阶级上层建筑所传播的道德、法律等观念,因其極具虚伪性,在无产者这里都不适用;各国的无产者同他国的无产者一样处在相同的被压迫境地。这一切的一切都将决定无产阶级将以最无私的观念、最先进的道德理念、以超越民族局限的世界眼光对资产阶级展开斗争。

最后,无产阶级具有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崇高品德。这是由其历史使命决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就是要消灭剥削阶级特殊利益,为绝大多数人争取利益。恩格斯曾经指出,利益是社会经济生活状况的集中反映,不同的利益会体现出不同性质、内容的道德追求。马、恩毫不否认利益与道德的联系,他们将道德根植于社会经济运行和物质生产,指出无产者和资产者在现实生活中的利益对立决定了二者的道德也是完全相悖的。《宣言》还指出,现实生活中的阶级利益都是具体存在的, 马、恩批驳了资产阶级鼓吹的观点,认为实际中没有普遍的利益,只有各阶级具体的利益,利益要求的不同导致了道德领域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无产阶级是社会生活的最大多数,无产阶级的利益诉求代表了人类最广泛的利益。

四、共产党人的道德观

在《宣言》中,马、恩指出共产党人是始终坚定代表全体无产者利益的先进势力,并且通过严厉批驳资产阶级对共产党人的诽谤,阐明了共产党人的道德观。

首先,共产党人与全体无产阶级的利益具有一致性。在《宣言》中,马、恩强调,共产党人相较于其他工人政党的先进性在于共产党人团结和维护全体受剥削的无产阶级的利益,超越民族和地域的局限,具有广博性;共产党人在整个革命运动的始终都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立场,维护其利益,具有坚定性。这不仅是我们党坚定的政治立场,更是每个共产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

其次,共产党人要彰显和捍卫真正的人性。在《宣言》中,马、恩指出,人的独立性、个性和自由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僵死的,它带有所有制的底色。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唯有资本具有个性和独立性,而人在资本主义劳动中发生了异化,毫无自由和个性可言,马、恩驳斥了资产阶级的诽谤,指出我们共产党人要消灭的只是私有制下资产阶级的个性与自由。

再次,共产党人具有国际主义的品质。前已述及,资本的全球扩张促使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使一切国家的物质生产都与世界发生联系,国家和民族的封闭隔绝被打破,工业条件的普遍化伴随着各国无产阶级处境的一致化。世界市场也使一国范围内的两大阶级对立扩展为世界范围内的阶级敌对、民族间的压迫。无产者只有实现在世界范围内的联合才能消灭一切压迫。这也是共产党人国际主义的主旨。

最后,共产党人要建立新道德。在《宣言》中,马、恩指出,思想的革命作用表明,在旧社会所孕育的社会变革中,摧毁陈旧思想与瓦解落后社会生活的具有同步性。道德作为思想的一部分也是如此。无产阶级建立新社会,在瓦解资产阶级社会生活的同时,必须坚决的摧毁资产阶级的腐朽道德,树立全新的先进道德。

注释: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

王巍.马克思道德概念的两种理解——基于《共产党宣言》的分析.江西社会科学.2016(7).28-34.

章海山.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发展的历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黄富峰.《共产党宣言》与无产阶级道德.伦理学研究.2009(5).24-26.

猜你喜欢

无产阶级历史唯物主义共产党宣言
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统一——以《资本论》第一卷为例
历史唯物主义的五种西方重构模式解析
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正义观再思考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贫困化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运用
《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党员
对时代观视阈下《共产党宣言》的思考
浅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涵
读列宁的《论我国革命》
记者的时代观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