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图书馆时代高校馆员职业能力建设探究

2018-09-19胡月

价值工程 2018年30期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图书馆员职业能力

胡月

摘要:高校图书馆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走上了智慧图书馆的发展道路,其服务职能和工作内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也对其馆员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由我国智慧图书馆的研究现状展开,讨论高校图书馆员在智慧图书馆发展的大环境下应当达到的要求,对其职业能力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university library has embarked on the development road of the intelligent library, and its service function and work content have changed greatly.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its librarians.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research status of the intellectual Library in China, and discusses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university libraria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lligent library,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ir professional ability.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图书馆员;职业能力

Key words: smart library;university library;librarian;professional ability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30-0001-03

1 智慧图书馆的相关研究

“智慧图书馆”这一名词首次出现是在2003年,芬兰学者艾托拉在题为《智慧图书馆:基于位置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这一论文中第一次提出“智慧图书馆”一词,并为其做了定义,即智慧图书馆就是一个不受位置限制的可被感知的移动图书馆。

我国对于“智慧图书馆”的研究起步较晚,笔者于2018年4月28日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检索“智慧图书馆”,检索字段为“篇名”,对检索结果进行筛选后,得到期刊论文446篇。其中最早一篇出现于2010年,是由严栋发表的题为《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的文章。论文收录的数据为2010年1篇,2011年5篇,2012年12篇,2013年33篇,2014年69篇,2015年69篇,2016年88篇,2017年122篇,论文数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同样的,在所有文献中,属于CSSCI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也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如图1 所示)。论文数量的时间分布体现出我国对“智慧图书馆”这一领域的研究正在逐步发展。对论文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发现,除了“智能图书馆”、“智能服务”外,出现频次最高的三个关键词分别是“物联网”、“云计算”和“RFID技术”,由此可见,我国目前对于智慧图书馆的研究,大部分集中于对智慧图书馆相关信息技术方面。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固然是建立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发展基础之上的,但“人”在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与运转中所起到的作用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即图书馆员的职业行为,图书馆员的职业能力,直接影响智慧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因此,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必然需要图书馆员职业能力的进步,才能建立起以人为本,高效便捷的智慧图书馆。

2 智慧图书馆时代对高校馆员职业能力的新要求

图书馆无论在什么时代始终都以为用户服务作为宗旨,以用户为中心开展工作。 高校图书馆在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浪潮下,也必须不断创新,提高图书馆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尽快地适应时代变化的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我国高校图书馆长久以来一直存在着人才缺乏的问题。图书馆员要想适应智慧图书馆对其职业能力的要求,首先应当成为一名合格的学科馆员。然而我国的学科馆员培养上也并不完善,很多高校图书馆都存在学科馆员数量不足的问题,即使是已有的学科馆员,其专业能力也存在诸多欠缺。我国高校图书馆对高层次图书馆人才仍有很大的需求量,图书馆学高等教育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来为广大高校输送高学历、高能力的专业人才。除了招聘高层次人才外,图书馆也应当对现有馆员进行业务培训,以提高其业务水平,让他们能夠适应智慧图书馆发展的要求,为用户提供更为高效的服务。

智慧图书馆产生和发展主要是建立在物联网基础之上的,此外还有云计算技术以及与之有关的一系列信息技术的发展,这也对图书馆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馆员为了适应智慧图书馆发展的需要,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全面学习各种知识。图书馆员作为智慧图书馆各项服务的行为主体,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提升都是必不可少的。馆员应当学习多学科的知识并且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也更加融入用户之中,了解用户的需求。下面对智慧图书馆时代馆员的职业能力要求具体作如下几点阐述:首先,是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学习能力。智慧图书馆的建设首先依赖技术方面的更新换代,嵌入式、无缝的智能服务模式的实现,伴随着物联网、REID、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与运用。这些新技术的产生也使得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不断更新。馆员要想适应这些变化,掌握这些技术,就必须具有优秀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够对新知识迅速掌握和熟练使用。

此外,由于各种学科的发展、新学科出现、多种学科融合等现象,海量的知识不断增长,新科技、新名词不断出现,获取信息的技术手段也在不断更新,馆员必须能够跟上这些日新月异的变化,及时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包括学习新的多学科知识和提高检索信息的能力等各个方面。高校馆员服务的群体大部分是高校的教职工和学生,这些人通常也是最早接触新知识、最早适应新环境的群体,要想提供让他们满意的服务,就必须适应新思维,紧跟文化发展的热点潮流,才能够准确理解用户需求并提供优质服务。

其次,是对信息的分析和判断能力。馆员的服务工作要接触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良莠不齐,馆员应当具备相当程度的信息判断和鉴别能力。馆员在提供学科服务时,就要对某一学科的知识有深入了解,才能提供准确的信息。要想完成出色的学科服务,就要尽量熟悉这个学科的研究现状、发展历程、研究热点、发展趋势等各方面的内容,这对馆员进行准确的信息检索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检索中,馆员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学科知识,对检索策略进行优化,对检索结果进行筛选,以得到更为准确的检索结果。此外,由于文献数量过于庞大,往往不能保证所有文献都是高质量的,这就要求馆员有着准确的鉴别能力,能够根据文献的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进行甄选,剔除质量不高、参考价值低的文献,去粗取精,选择更符合用户需求的结果。除了以文献本身的特征为依据之外,还要根据用户的知识层次、利用需求等,进行个性化的选择,量身打造适合用户的方案,使用户免受无用信息的干擾,更为高效地利用信息。

另外,是对分析方法和专业分析工具的熟练掌握与运用。要想实现快捷高效的服务,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和信息判断能力之外,也离不开科学的分析方法的指导和专业分析工具的使用。提供智慧服务的馆员要应当掌握主要的信息分析方法,比如逻辑分析法、引文分析法、回归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等,这些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的分析方法,对我们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馆员要能熟练使用Web of Science、STADS、Thomson Data Analyzer专利分析工具等一系列专业的信息分析软件。利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工具对学科的发展趋势、研究方向等作出准确判断,为用户的科研活动提供支持与帮助。

最后,是对高校教学工作的补充与辅助。支撑高校教学工作,是高校图书馆区别于其他图书馆的一项特别的职能。馆员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直接参与日常教学工作,承担信息检索这一课程的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信息检索课程的开设,能够为学生的科研与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学生能够通过课上学到的检索知识和创新意识,自行获得日常科研与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信息。除了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工作之外,馆员还应承担起教学辅助任务,主动与各学科教师联系,为他们先行提供教学过程中需要的信息,掌握教学工作的进度,定期主动提供参考信息,如学科发展的新动向、教学设备的升级换代等等,为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更新出力,提高教学质量。

3 智慧图书馆时代高校馆员职业能力建设的几点建议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趋势必将是智慧图书馆,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而高校图书馆由于其特定的用户群体,更是在图书馆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大数据思维的进一步普及与运用,智慧图书馆作为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必将引领图书馆的发展,图书馆的职能也会发生一系列变化。高校图书馆因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在智能图书馆发展进程中又将会走在前列,这些趋势对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在此对智慧图书馆时代高校馆员职业能力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为高校图书馆员的管理建立正式的制度规范。馆员作为履行智慧图书馆职能的主体,应当从制度上对其进行规范管理和严格要求。将智慧图书馆环境中馆员应当具备的职业能力做出具体的规范,以制度形式要求馆员主动提高自身职能能力。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让馆员之间形成良性竞争的氛围,鼓励馆员不断地学习和充实自己,提高业务水平,掌握工作中所需的技术,在竞争中不断进步、开拓创新,积极促进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进程。

其次,针对智慧图书馆的新特点,设立新的馆员选拔标准。由于智慧图书馆的构建、职能都与传统图书馆有很大的区别,相应的在馆员选拔标准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在满足传统图书馆员工作需求的基础上,能够做到提供良好的学科服务,并且掌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一些技术方面的知识——如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具有较高的信息分析鉴别能力,跟得上高校图书馆服务群体的发展脚步,才能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智慧化的服务,促进智慧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

此外,还要加强对现有图书馆员的职业培训。图书馆员职业能力的提升,除了要不断引进新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外,也不能放松对既有员工的专业培训。馆员要想在职业道路上走的长远,必须不断充实自己,适应智慧图书馆发展进程。每一个馆员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针对每个员工的特点指导他们查漏补缺、取长补短、互相学习。馆员的工作态度、技术操作、创新能力等各个方面的职业培训,都会对他们的工作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让馆员通过学习提高工作能力,增进工作热情,使馆员能够更加积极高效地参与到智慧图书馆的日常运行中去,保证智慧图书馆的稳步发展。

4 总结

智慧图书馆是历史的选择,是不可避免的必然趋势。智慧图书馆的发展除了依赖技术和硬件的更新换代,更应当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图书馆员应当保持积极的态度,不断地提升自己,调整服务模式,为高校图书馆职能的充分发挥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袁红军.基于“互联网+”背景的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8(3):109-112.

[2]李伟超,贾艺玮,赵海霞,等.近十年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综述[J].现代情报,2018(3):171-176.

[3]郎筠,韩亮.嬗变与复归:图书馆智慧与服务研究探析[J].图书馆建设,2018(3):47-55,64.

[4]王颖纯,贺新乾,刘燕权.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推进路径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1):12-17.

[5]尹克勤,张立新.基于智慧图书馆的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9):109-113.

[6]程文艳.国外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的个案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7(11):54-60.

[7]王家玲.基于智慧要素视角的智慧图书馆构建[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7):41-44,49.

[8]李燕,魏群义,孙锐, 等.高校图书馆面向一流学科建设的资源保障策略与服务模式探索[J].图书馆建设,2017(9):51-57.

[9]蒋萌,王勋荣.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空间现状、趋势与再造战略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7(5):31-35.

[10]王微,殷占录,宋妮,等.智慧图书馆及其服务延伸探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6(3):49-51.

猜你喜欢

智慧图书馆图书馆员职业能力
高校图书馆员之歌
用博弈理论解决图书馆员排班问题
新入职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问题探讨
提高公共图书馆员素质与读者服务水平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