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学校凝聚力的策略研究
2018-09-19孙太辉郭春颖
孙太辉 郭春颖
摘 要:凝聚力是学校立足和发展的一大法宝。要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就要重视办学管理思想,走制度建设和人性化管理之路;为全体教职工建立共同的发展目标;找准自身定位——校长是增强学校凝聚力的中心点。
关键词:农村学校;凝聚力;文化;发展目标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21-0023-01
凝聚力是一个单位、集团、公司等生存发展的核心,而在学校,凝聚力更是其立足和发展的一大法宝。学校的兴衰根本在于文化,在于其教學质量,而学校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是增强学校教职工的凝聚力,只有这样,学校才能生存、立足、发展,成就梦想。
一、重视办学管理思想,走制度建设和人性化管理之路
任何一所学校,都应把工作以制度的形式纳入学校目标管理,完善规范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但每一项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不能让教职工觉得这是在限制他们、约束他们,而要让他们从内心的深处认识到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与贯彻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并且是为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其实,制度本身就是约束人的,如果运用不当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所以,制度管理一定要与人性化管理结合起来,才会有好的效果。不过这两种管理方式结合起来运用,最关键是要掌握好度,不能向两边倾斜。当然,把握好这个度并非易事,这要靠管理者的理论水平、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多方的综合能力。
二、为全体教职工建立共同的发展目标
一所学校要有一个使全体教职工共同为之奋斗的发展规划与蓝图。俗话说:“看得到远方的灯火,脚下的路才开始坚实。”因此,只有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形成凝聚力,才能从根本上激发每位教职工的主观能动性,让大家紧密地联合在一起。恰恰是这种紧密的联合,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另外,学校在目标策划中要充分考虑目标实现后教职工的既得利益,使每个教职工都把自己的命运和学校的兴衰紧紧联系在一起,深刻认识到“校兴我荣,校衰我耻”,从而在学校内部建立一个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特别是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者的人格魅力
校长要有高尚的人格、渊博的学识,并且是踏踏实实在为学校、教师、学生着想。要能够确立学校的发展目标,既能让上级领导感到校长的能力水平,又能让教师有奔头;要能带领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并参与其中;要具有良好的协调能力,不能让教师感到工作安排不公平。
2.让教师有幸福感
可以说,教师的需求还是很容易满足的。例如,教师需要得到领导的关注,需要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等。因此,管理者要关注教师,关注教育教学,关注教师的生活和与同事的关系等。同时,管理者要合理满足教师的各种需要,这样教师才会发挥自身的积极主动性,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中。而教师热情高、干劲足,与同事之间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就会大大提升凝聚力。
3.知人善任
美国政治家罗斯福说:“一位最佳领导者,是一位知人善任者。”因此,知人善任是校长用人选人技巧的核心,也是学校吸引人才,发现人才,挖掘人才和合理使用人才的前提和保证。管理者——校长一定要全面了解每一位教职员工的情况,尽量安排他们做适合自己的工作,让他们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这样,教师会对自己的工作有成就感、满足感和责任感,进而不断提升凝聚力。
三、找准自身定位——校长是增强学校凝聚力的中心点
校长是学校的领导,是学校的核心人物,更是教职员工的同事和朋友。作为一名校长,千万不能以领导而自居,高高在上,唯我独尊,这样只能让大家敬而远之、望而生畏,又如何谈得上增强凝聚力呢?因此,校长既要兼顾眼前利益,又要考虑学校的发展。无论是师资队伍建设,校风、校貌建设还是管理水平的提高,都必须有近期和远期计划,制定出具体而又明确的奋斗目标,带领师生共同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在处理教职员工的利益上,校长必须站在全局发展的高度,兼顾教职员工的眼前利益和学校的长远利益,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既要时刻铭记教职工利益,又要量力而行。同时,校长做事必须雷厉风行、敏锐果敢,并且要温柔婉约、认真细心,在与教职工的共事中始终把自己当成其中的一员,共同进步。校长还应具有健全的人格,渊博的学识,高尚的品格,待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事事与各部门领导、教师商议,并善于沟通,时时与大家共进退,想大家之所想,急大家之所急。试想,有这样的领导,学校就有了强大的凝聚力,能使学校发展,教师幸福,学生成长,教育辉煌。
参考文献:
[1]单祖勇.增强学校凝聚力的根本途径——人本管理[J].教学与管理,2003(18).
[2]赵理平.如何增强学校领导班子的凝聚力[J].山西教育,2008(11).
[3]杨仕忠.增强教师凝聚力 促进学校健康发展[J].贵州教育,2010(22).
[4]张桂琪.让学校管理彰显尊重文化[J].江苏教育研究,2014(02).
[5]徐洪坤.增强学校群体的凝聚力是学校管理的关键[J].山东教育科研,199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