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刍探

2018-09-19唐再奎

成才之路 2018年21期
关键词:全面发展思想品德数学教学

唐再奎

摘 要:教师应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并充分利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度渗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完美人格,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人。

关键词:数学教学;德育;思想品德;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416;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21-0016-01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对学生进行德育不能只依靠思想品德课,所有学科的教学都有德育的任务,学校里德育应该是无处不在,时时刻刻都有,如春雨润物细无声。数学教学中就蕴含着大量的德育内容,数学教师要将数学学科中的德育因素与德育有机融合,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并使之内化成学生的优秀品德。

一、深挖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数学教材中有许多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教师要抓住机会、充分利用,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的“人口普查”和“國土面积”两课,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中的“温度”一课等,教师在教学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可以结合数字和插图及时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让学生了解到伟大的祖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差异很大,从而使他们感受到祖国山河壮丽、民族团结、人民幸福。数学教材中还有一些小资料,如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圆周率的历史”一课,介绍了现存圆周率的最早记载是我国两千多年前的《周髀算经》,以及我国魏晋时期的杰出数学家刘徽和南北朝时期的大数学家祖冲之在圆周率计算方面的成绩,领先世界约一千年;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神奇的计算工具”一课中介绍了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开始使用算盘等。在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教师要积极引导,让学生从中了解我们的国家拥有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史,我们的祖先在数学领域曾经为世界做出巨大的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数学教材中有许多例题、练习题中的数字、图表、插图等,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最新成就,使学生通过直观的数字和图片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树立为国家富强、为社会文明进步而好好学习的思想。另外,教师在日常备课的时候可以主动寻找机会,将德育的因素编到习题当中,既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又能收到德育的效果,一举两得。

二、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培养学生优秀品质、完美人格

教师个人的言行举止、人生观、价值观会时刻感染着学生,同时也是学生的心目中的道德标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以强烈的责任心、严谨的治学态度、健全的人格去影响学生。在师生日复一日的交往互动过程中,教师自身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对学生教育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与挫折,此时正是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教育的良机。因此,教师除了要耐心而恰当地引导之外,在情感方面更要及时进行鼓励,并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使他们不屈服于困难,依靠自己走出困境。这样久而久之,可以磨炼学生的意志,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使学生不仅可以体验成功的喜悦,而且增强了自信心。

在数学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常见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学习小组的成员要讲原则、懂规矩、有条不紊,在合作过程中要学会认真倾听同伴的意见和观点,这既是学习知识所必需的,更是对同伴的尊重;对于在合作学习时出现的失误,是成员自己造成的,要敢于承担责任,诚恳地求得大家的谅解,是同伴造成的,要包容他并与他一起查找原因加以修正。小组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集体荣誉感,使学生树立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

北师大版数学教材“整理与复习”和“总复习”中设计了“我学到了什么”和“回顾与交流”环节,教材在最后还设计了“本学期你学到了什么”,并在综合与实践活动课中安排了“自我评价”的内容。此类学习过程都需要学生经过反思来完成。因此,在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同时,教师要以此为契机,让学生明白反思的重要意义。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将自我反思逐渐内化为一种学习品质,这种品质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生活、工作会受益终身。

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德育渗透的内容一定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年龄特点及心理接受能力。二是教师要熟练驾驭教材,在数学课本上选择的德育因素要与德育的内容贴切,不能牵强附会,而且还要准确找到德育渗透的切入点,且不能留下为德育而德育的痕迹。三是数学课上的德育渗透不能反客为主,要做到适度,处理好数学课上讲授知识与渗透德育的关系。

总之,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是一项很重要的课题,如何能做得更好,还需要教师长期探索。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深挖教材,充分发挥教材中的所有教育因素,教书育人、细雨润心,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新课程与学生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涂相金.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12).

猜你喜欢

全面发展思想品德数学教学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