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肾病中医体质辨识文献研究

2018-09-19谭艳云王文平赵茜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8年7期
关键词:中医体质文献研究糖尿病肾病

谭艳云 王文平 赵茜

【摘 要】 目的:检索糖尿病肾病(DN)中医体质学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及临床疾病防治奠定基础。方法:检索近10年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CBMdisk、VIP、万方数据库)DN中医体质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133篇文献,仅7篇采用王琦教授中医体质九分法进行体质辨识,大部分采用单一体质进行辨识,其中气虚质比例最高,其次为痰湿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因地域不同分布具有差异; 67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兼夹体质占一半;糖尿病肾病不同临床分期,体质分布具有差异。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以单一体质辨识为主,缺乏兼夹体质以充分反映糖尿病肾病慢性疾病过程中复杂的体质变化。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中医体质;文献研究

【中图分类号】R58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8)14-0051-04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全身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2007年来全球糖尿病患病率急剧上升,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5.52亿,其中由于糖尿病患病率的增加将导致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需要肾脏替代治疗 (RRT)的患者显著增加[1]。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居全球首位,并表现为持续上升趋势,成为我国慢性肾脏病首位病因[2]。DN发展迅速,若不及早防治,则进一步发展为ESRD,需要长期透析治疗甚至肾移植治疗。ESRD严重影响公共卫生和医疗保健经济[3-5]。中医体质是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而形成的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上相对综合的、稳定的固有特质,对不同的疾病的易感性具有差异,并且影响疾病传变转归中的某种倾向性[6]。本研究从中医体质学角度出发,研究近10年国内的关于DN中医体质的文献,探析DN的中医体質类型分布规律,旨在基于“治未病”思想防治DN和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循证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k)、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 (VIP)、万方数据库所收录的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相关文献。

1.2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糖尿病肾病中医九种体质辨识所有描述性和研究性文献;②文献中有明确的中医九种体质类型分布。 排除标准:①将重复论文和多次引用的文献,仅取1篇;②从中医体质角度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个案报道、专家经验以及文献综述;③仅对糖尿病中医体质相关因素进行理论分析的文献。

1.3 检索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检索年限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计算机检索式:①CNKI:专业检索:全题=“糖尿病肾病”+“中医体质”;检索到:29条记录。②CBM:全字段“糖尿病肾病”+“中医体质”,检索出文献3篇。③VIP 高级检索式:题名或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中医体质”,检索到:9条记录。④万方数据库:高级检索:主题:“糖尿病肾病”+“中医体质”;检索到:62条记录。

1.4 数据统计和分析 将CNKI、CBM、VIP、万方数据库通过计算机检索文献题录分别导入不同Excel表中,初步检索103篇论文,通过合库查重,其中排除重复文献32篇,专家经验文献6篇,理论研究未涉及体质辨识文献26篇,筛选出7篇纳入研究。将文献中数据输入Excel表中,并多次校对数据,将数据导入SPSS 22.0统计软件,对中医体质类型采用频数、构成比的统计方法描述分析,差异性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共筛选出7篇论文[7-13]。采用王琦教授中医体质九分法进行体质辨识, 共1768例DN患者,对哈尔滨、上海、广州、天津、福州、宁波6个城市DN患者5不同临床分期的中医体质分布进行研究,7篇文献均采用单一体质进行体质辨识,其中 2篇文献对674例DN患者涉及兼夹体质的辨识。

2.1 不同地区DN中医体质类型分布 本研究发现DN中医体质辨识局限北方哈尔滨和天津、上海、福州、宁波及广州沿海城市,由表1可见:宁波地区平和质DN患者超过调查人数的30%,明显高于其他调查地区,偏颇质中,天津和福州气虚质、阳虚质比例明显较高,哈尔滨和上海阴虚质比例稍高,痰湿质在天津、上海及福州比例较高,上海和宁波则湿热质比例明显高,宁波和广州则以血瘀质比例稍高,特禀质在广州地区明显较高。痰湿质、湿热质体质类型在不同的地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DN中医九种单一体质类型分布 根据王琦教授中医体质九分法,中医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9种基本类型,由表2可见:DN的中医体质在九种体质类型中均有表现,具体构成比为气虚质(18.5%)>痰湿质(15.1%)平和质(15.0%)>阴虚质(14.7%)>血瘀质(13.01%)>阳虚质(10.63%)>湿热质(6.50%)>气郁质(4.70%)>特禀质(1.91%),其中气虚质、痰湿质、阴虚质、为主要的偏颇体质。

2.3 DN兼夹体质研究现状 本研究中仅有2篇文献对DN患者兼夹体质进行研究,记录674例DN患者的兼夹体质状况[7-8]。其单一体质者333例,占49.40%;2种兼夹体质251例,占37.25%;3种兼夹体质及以上者90例,占13.35%,DN兼夹体质类型越多,其占的比例则相应减少。见表3。

2.4 不同DN临床分期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 本研究发现,DN I期以平和质、阴虚质和痰湿质为主要的中医体质类型;DN II期中气虚质、痰湿质和湿热质占得比例高于其他体质类型;DN III期九种中医体质类型均有广泛分布,以阴虚质、痰湿质、气虚质为主要的偏颇体质;DN VI期以气虚质、血瘀质为主要的体质类型;DN V期以血瘀质占比例较高,见表4。

3 讨论

中医体质辨识是中医体质学临床研究的核心和前提。现代研究者以临床应用为目的,以中医体质进行辨识为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阴阳、气血津液的盛衰虚实变化为主,其实质为体质病理分类法[14],其中最具有代表意义的为王琦教授的中医体质九分法。中医体质学提出个体体质的差异性决定了其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换而言之,体质基础是某种(类)疾病发生的共同土壤,故认为体质因素对疾病的性质、转归具有重要的作用[6]。基于“治未病”思想,以提高慢性疾病人群的健康管理为目的,中医体质辨识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是未来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DN的发生为慢性发展过程,因消渴日久,脏腑失调,肾气阴两虚,肾络虚损,痰湿、瘀血等多种病理产物内生,与正气胶结,使得病情缠绵难愈,则诸症从见[15]。从本研究数据分析结果示:气虚质是DN基本致病体质,其次为痰湿质和阴虚质,根据体质可调的特征,针对性调整气虚体质、痰湿体质和阴虚体质偏颇,能有效防治DN。由于北方哈尔滨和沿海城市在环境气候特点、生活饮食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使得DN患者在痰湿质、湿热质的分布具有差异。DN的发展具有阶段性,随着病情进展,痰湿、湿热、瘀血等多种病理产物同时淤积,气虚津液阴阳等持续受损,晚期形成本虚标实之证。病程中患者以浮肿为主症时,此时可能存在阳虚质基础上兼夹痰湿质;以尿蛋白为主症,则可能为气虚质和(或)阳虚质的基础上兼夹痰湿质;肾病终末阶段则可能气虚质和阴虚质的基础上兼夹血瘀质、痰湿质,为了提高体质辨识指导临床防治的疗效,应避免使用单一体质对DN进行体质辨识。

本研究旨在了解DN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为下一步临床研究提供循证依据,同时在文献研究中发现以下问题:①目前对于DN患者中医体质辨识的研究较为浅显,且样本量小,不具有代表性。②研究地域局限,过于集中于北方和沿海城市,结果不能充分反映地域对特质的影响。③研究结果明显强调单一体质的分布特点,兼夹体质的研究甚少,尚不能真实反映DN患者的体质特点,对后期临床防治指导无明显意义。

治未病健康管理方案中强调了通过调整体质偏颇,提高对慢性疾病人群的健康管理。DN是慢性肾病的主要基础疾病,其患病率高、病情复杂多变,规范DN患者的体质分型有助于临床针对性的防治DN,因此规范、全面、精确的开展DN中医体质辨识十分有必要。

参考文献

[1]Bell S, Fletcher E H, Brady I, et al. End-stage renal disease and survival in people with diabetes:a national database linkage study[J]. Qjm Monthly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of Physicians, 2014, 108(2):127-134.

[2]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5,7(3):26-89.

[3]Collins A. J,Foley R. N, Chavers B, et al. US renal data system 2011 annual data report.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s.2012:59.

[4]Perico N, Codreanu I, Schieppati A, et al. Prevention of progression and remission|[sol]|regression strategies for chronic renal diseases:Can we do better now than five years ago[J]. Kidney Int Suppl, 2005, 68(98):S21-4.

[5]Clarke P, Gray A, Legood R, et al. The impact of diabetes-related complications on healthcare costs:results from the united kingdom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Diabetic Medicine.2003;20(6):442-450.

[6] 王琦.中醫体质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

[7] 陈贤玲. 宁波姜山社区早期糖尿病肾病中医体质特征与相关危险因素的横断面研究[D].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2016.

[8] 翁思颖.宁波地区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体质特征研究[D].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2014.

[9] 王志旺.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体质及临床指标相关性研究[D].福州: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

[10]伊海玥.糖尿病肾病高脂血症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血脂的相关性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

[11] 孙文武.中医体质类型与糖尿病肾病相关性分析[J].北京中医药,2010,29(9):687-688.

[12] 黄敏.社区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规律及其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的研究[D]. 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5.

[13] 高舜天.广东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研究[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 03(6):46-48.

[14] 姚晓天,程志清.中医体质学说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6):67-69.

[15] 南征.毒损肾络所致消渴肾病机理浅说[J].吉林中医药,2007(1):8-10.

(收稿日期:2018-05-11 编辑:陶希睿)

猜你喜欢

中医体质文献研究糖尿病肾病
中老年癌症易感人群的中医体质研究*
中医健康教育相关的护理研究现状分析与思考
经HAART治疗HIV/AIDS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初步探析
贝那普利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的病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