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他是个月光族,这婚该结吗?
2018-09-19高浩容
高浩容
美国作家欧·亨利(O. Henry)有部知名小说,叫作《麦琪的礼物》。
故事描述一对贫穷的夫妻,他们都想在圣诞节的时候送给对方一份礼物。丈夫手上值钱的东西,是一块祖傳的怀表。他想到妻子有一头美丽的秀发,于是几经考虑,决定把怀表当了,好拿钱去买一把配得上妻子秀发的梳子。
节日来临,丈夫看见回家的妻子,却被妻子的造型震惊了。原来妻子剪去了一头秀发,把秀发卖了,好给丈夫的怀表买一条昂贵的表链。
他们为对方,愿意付出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可是当他们付出之后,才发现原本宝贵的东西所换来的,却是一场空。
为钱在一起,为感情而分开
经济能力是许多人进行婚前考虑的重要指标之一,但影响婚姻的主要因素,钱占多大部分呢?
办理婚姻手续很简单,但婚姻本身复杂而冗长。
这份冗长在婚姻之前,延续到婚姻之后。
如果婚前发现另一半的经济实力不如预期,这时候我们要做的考虑,不只是结婚这一刻,还包括未来长期的生活。但我们要搞清楚,到底两个人在一起,影响幸福的主要因素就是钱吗?
从步入结婚的标准来看,2015年,中国台湾婚恋网站的调查显示,结婚对象的选择上,男性最在意女生的年龄,希望低于30岁。对女生的经济要求,七成以上男性表示只要女方有稳定工作就好。
女性对男性的年龄要求比较松,但经济要求比较高,有六成女性希望未来配偶月收入要超过60000新台币(约合12000人民币)。
至于在某些地区,拥有婚房更是必备条件。
假设婚姻都有头有尾,光看头,不看尾,可能会错过一些信息。
婚姻的尽头,不得不提近几年迅速攀升的离婚率。
按2016年《新京报》的问卷调查,离婚念头产生的五个主要原因,都跟经济无关,分别是对方出轨、家庭暴力、性格不合、婆媳关系不和睦、对方有不良嗜好。
再往前推三年,两岸对于离婚原因的调查都差不多,出轨等感情打击才是离婚的主要原因,金钱观的差异始终排不进前五。
所以结婚前,钱是重大的考虑因素,但进入婚姻之后,钱反而变得没那么重要。打击婚姻的主要杀手,是那些让人伤心的出轨、外遇、家庭暴力。
因此当我们作婚姻的考虑,往往因为双方年纪都轻,都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和社会认知,更容易受未知的恐惧影响,同时也更容易受到身边长辈,或者某些媒体制造的价值观左右。
你最在意的问题,就会变成问题
有句话说,能用钱解决的事情,就用钱解决;不能用钱解决的事情,有再多钱也没用。
同样是钱,不同立场的人,会拿来作不同的解读。
比如养育一个孩子,从怀孕后坐月子,到孩子读幼儿园,直到大学毕业,乃至于把首付的钱考虑进去。有人说养一个孩子长大,少说500万。
站在这个角度,感觉赚多少钱都不够。
但也有些人站在不同的角度,他们以为养孩子花钱只是手段,怎么花才是关键。钱少一点没关系,重点是要有爱;没有房子没关系,重点是生活环境有质量。
某些能用钱解决的人,嘲笑那些不用钱解决的人拿不出钱,净给自己找自我安慰的理由。
相反地,那些选择租房而不是买房,或是认为让孩子读二十万幼儿园的根本是炫耀性消费的人,他们走不到一块儿去。
你说哪一方的考虑对呢?
实际上,可能双方都对,也可能都错。这背后的心理无关对错,而是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主观认知被挑战了,我们的内心往往就会激起防卫的姿态。
知名公卫学家汉斯·罗斯林(Hans Rosling)在著作《真确:扭转十大直觉偏误,发现事情比你想的美好》中就谈到人类心理的三种直觉偏误:
一是“二分法直觉偏误”,人们更容易把事情看成非黑即白,不是对、就是错的逻辑,把事情过度简化。
二是“单一观点直觉偏误”,当一个人内心相信了一种声音,他往往会逐渐放大对这种声音的依赖,即使面对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仍坚持原本的信念,即使这个信念早就漏洞百出。
三是“怪罪行直觉偏误”,我们总是忍不住对自己遭受的问题,逃避责难,同时寻找替罪羊。
简单说,人们对于思考,往往倾向的既不是理性,也不是感性,而是懒惰成性。并且当不好的事情可能牵扯到自己身上,把责任推干净,比真假对错到底是什么更重要。
比如今天一对即将结婚的男女,女方发现男友是月光族,动摇了结婚的念头。
于是这位女士拿着这个问题去问身边的人,问到认为钱很重要的人,和认为钱不那么重要的人,他们的答案并不会在女士身上产生交集。
更多时候,对他人提问的意义,只是在寻找一个呼应自己想法的答案,使我们不用太费脑力,并且当我们依循他人的说法,我们也能在某种程度上把一些自己的责任移交出去。
因此越是在这个时候,我们越是要缓下脚步、认真思考、吸取各方意见,审慎地作决定。
结语:
聚散离合都是缘,求个明白才是真
回头来说,男友是月光族,这跟婚姻之间的关联性是什么?如果你对身边另一半的经济能力有疑虑,无论是感觉他赚得不够,还是他太会花钱,以下几点不妨问问自己,最好和伴侣共同讨论:
1. 钱对于我(对方)的意义什么?
2. 在应允结婚之前,这段时间对对方的经济状况、消费习惯知道多少?
3. 是我看重钱,还是我感觉没有这些东西,我会觉得害怕?
4. 我是否愿意趁这个机会和对方沟通金钱观?或者我害怕去谈这件事?
5. 我和对方是否有同样的未来规划,并且也有务实的执行计划?
6. 我们是否真的准备好将双方纳入“我们”的家庭体系,而不再事事都我我我?
7. 我设想最坏的情况是什么?我能做好最坏的打算又是什么?
8. 除了金钱,我对对方是否有充分了解?
婚姻之路,就像人生旅程的其他部分,不可能没有风险。
通过这个机会,了解自己金钱观的内涵,以及如何形成的历程,能帮助我们更了解自己。同时也借此机会和对方沟通,减少双方的认知误区。
避免因为错误的理解,放弃一段来之不易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