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有戏”的地方等你
2018-09-19安红
安红
被质疑,或许就是创新者的宿命,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继续前行。
1992年出生,她已是昆曲第五代传人。经历了成长中的困惑之后,她创立了独一无二的戏曲体验馆,让更多人体验到:学习戏曲技巧,原来有许多实用妙处。
她是黄亚男。
独自去寻一个舞台
上小学时,黄亚男本来想学舞蹈,但舞蹈班已经满员,就被老师连哄带骗拉进了戏曲班。
2004年,上海戏剧学院昆曲表演系招生,黄亚男被推荐去参加了考试。经过层层选拔,她从6000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师承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武旦皇后”王芝泉。
对于戏曲演员来说,小小舞台承载着太多梦想,是一代代人坚守的殿堂。但是在各种戏曲都不景气的今天,并不是努力了就能获得掌声。
每次老师安排演出时,黄亚男都认认真真,将唱念做打的功夫一一展现。表演中,她全力沉浸在所扮演的角色里,不太敢看舞台下面的情况,怕影响唱戏的心情。舞台下,只有少数几个观众。而这些观众,大多也是冲着老一辈艺术家而来。如果只是学生表演,常常是台上演员比台下观众还多。黄亚男为此非常难过。
乖学生黄亚男,也有“不安分守己”的时候。大学期间除了昆曲表演,她还经常参加校园里的各种艺术比赛和活动。有时,她还拉着一群学戏曲的同学去唱歌跳舞,拿了许多奖。她一边做这些事,一边想是不是能将流行音乐、舞蹈、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戏曲融合,推广到年轻人中去。
2014年大学毕业时,黄亚男已是上海昆剧团的青年演员。但昆曲的现状,让她依然在不久之后选择离开了剧团。她要独自去寻找更适合自己和昆曲发展的“舞台”。
闲下来的黄亚男去各地旅行,去细细地看,体验各地年轻人的日常。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黄亚男觉得不能再像从前那样按部就班——戏曲只在灯光如昼的剧院上演,她想打破这种僵局,适应现代节奏,把戏曲拉到现实中来。想让更多人在繁忙工作之后,以简单的方式,喝一杯咖啡或品一盅茶的同时,近距离地了解戏曲。
2017年,黄亚男在上海创立了戏曲体验馆。
文藝女青年的创业梦
凭借着对昆曲的热爱,以及对商业“自以为是”的了解,黄亚男做着一个文艺女青年成为创业者的梦。
2017年10月,黄亚男有了一个机会——参加湖北卫视《你就是奇迹》的节目录制。她并不指望以此得到融资,参加节目,只是为了锻炼自己,并深化对商业体系的认识。录节目之前,黄亚男把自己对昆曲的情感、商业计划说给创业导师吴震听。吴震望着一脸兴奋的黄亚男说:“你可以讲情怀,但不能只讲情怀,投资人是来投钱的,再感人的情怀也要有严密的商业逻辑做支撑。”
这话敲醒了如在梦中的黄亚男。她冷静下来,重新梳理了商业计划,反复练习开场白,模拟各种提问回答。节目开始后,她出色的表现打动了投资人郭宇航。
郭宇航从小学就喜欢京剧,听黄亚男诉说昆曲的没落时,他说:“曲高一定和寡,前途一定坎坷……近年来为什么有日本漫画、二次元等外来文化入侵,而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出一点点本土的东西,然后把它国际化?”这番话,对黄亚男来说既是鼓励也是鞭策。
此行,黄亚男收获的不是物质,而是精神层面的宝贵财富。创业前途虽然坎坷,但她确信:只要有梦想,并为之努力,哪怕失败了也不后悔。
2018年1月1日,“有戏1961”在上海的艺术商城“保利时光里”正式开业。
体验馆名字里的1961,取自黄亚男的老师王芝泉从上海戏剧学校“昆大班”毕业的年份,既为了纪念12年的师生情谊,更为了纪念昆曲在建国后的衣钵传承。
踏入“有戏1961”,迎面而来的是宽阔明亮的吧台,金属色搭配,极具现代感;精致的玻璃器皿,闪烁着晶莹的光泽;座位都是少女最爱的马卡龙色;墙壁是超粉嫩的薄荷绿。这里深为年轻人钟爱,来一点酒,品一杯冰饮,立刻可以让人放松。吧台侧面是一个小舞台,四四方方,一面墙装满镜子,平日里用来授课、演出。
再往里走,是王芝泉的艺术生涯回顾展。从黑白到彩色的相片、颜色鲜艳的水袖衣裳、布艺拼接而成的椅子、雕刻精美的屏风,以及充满年代感的布景,几乎还原了艺术家旧日练功时的场景。
另一侧整面的墙上,用戏曲脸谱做成装饰,增强了店面的艺术氛围。店里从清新的设计到茶具的颜色,都透露着细节的用心,也能看出黄亚男不俗的品位。
事业的舞台已然搭建,黄亚男“甩开水袖”摩拳擦掌忙了起来。
在“有戏”的地方等你
“有戏”会不定期邀请音乐团体和个人做演出,比如沙发音乐会、山水雅乐的古典音乐表演等,都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每一次活动最后,黄亚男作为“坐馆人”,都要来一段昆曲演唱,或是Rap表演。锦上添花的小节目,使活动达到高潮,让更多人记住了与众不同的“有戏”。
工作日的晚上和周末都有戏曲入门、肢体训练的课程。人们怀着各种心情,踊跃前来。课程教师除了黄亚男,还有和她同窗过的其他第五代昆曲传人。
黄亚男告诉学员,戏曲是一门表演的艺术,表演就离不开身体的表现,这与生活息息相关——如何好好走路,怎么让眼睛说话,怎么在不同场合收放自如地切换状态……训练一段时间后,从眼神飘忽不定到炯炯有神,再到肢体的协调性,都会提升个人气质。许多人就此发现,过去的几十年岁月里,根本就不了解自己的身体。
针对身段、台步、水袖等设计的课程,让学员们体验到慢生活的味道,也挖掘出身体的潜能。很多人发生了由内而外的改变,调侃地说:“活了这些年,第一次知道如何‘带脑子走路。”
而让黄亚男更开心的,是在不定期举办的昆曲讲座上,看到来自不同背景的儿童、青年和老人热情互动。她百感交集,感觉看到了昆曲发展的希望。
如今在黄亚男看来,对戏曲,不一定要会唱才叫传承。多一个人了解,也是一种传承。有人质疑她拿传统戏曲做哗众取宠的事,黄亚男就用马东的话来给自己打气:被误会是表达者的宿命,那被质疑,或许就是创新者的宿命,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继续前行。
黄亚男每天都在紧张忙碌中,真正把戏曲与现代生活杂糅时,她才发现自己所学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她也体验到了创业的巨大压力,偶尔会在独处时发出“当喧嚣散去,孤独是常态。那舞台,演尽悲欢离合,唱尽风华绝代”的小女儿情态,但她乐于接受一切,并精神饱满地继续前行。
有戏,有茶,有故事,她在“有戏”的地方等候着你的到来。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赵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