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名特优新农产品白蕉海鲈走红的“秘密”

2018-09-19叶飞雅赖世文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8年36期
关键词:斗门区斗门鲈鱼

◆ 文/叶飞雅 赖世文

在广东珠海白蕉镇,一条鲈鱼产业带动半数农民致富,其加工能力、出口创汇连年领跑全国。为了这条“鱼”,上至决策者、管理者,下至普通百姓、养殖户,珠海白蕉人曾呕心沥血、历经艰辛。近日,笔者走进“中国海鲈之乡”广东珠海白蕉镇,揭开养在深闺中的“白蕉海鲈”的神秘面纱,探寻这条“鱼”成长背后的故事。

三十年成为最大

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是农业大镇,全镇耕地面积10.27万亩,依托“省科技创新镇”“省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省级农业蔬菜基地”为平台,推进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现代化,农业总产值年增长超过10%,其中水产养殖是支柱产业,以白蕉海鲈为主的水产养殖更是斗门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几年来,白蕉海鲈养殖业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09年白蕉海鲈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1年白蕉镇荣获“中国海鲈之乡”的称号;在2017年和2018年斗门区的白蕉海鲈更是一举双魁,夺下了“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两项国家级殊荣。

位于珠江口咸淡水交界区的斗门白蕉镇,有着水产养殖得天独厚的环境。海鲈为珠江流域四大名鱼之首,适温适盐范围广,适合在我国沿海河口地区、内陆湖泊、池塘等多种水域养殖,斗门的水质环境处于入海口,盐度保持在1‰~5‰之间,很适合海鲈成长。斗门咸淡水资源丰富,千百年来大量海鲈就自然生活在这一带。据《斗门县渔业志(1991-2000)》记载,斗门最早人工规模养殖海鲈是在20世纪80年代,斗门白蕉镇新沙村在省市水产养殖专家的论证和倡议下大胆试养,在经历了人工孵化海鲈幼苗,海水网箱养殖和淡水养殖两个阶段后获得成功,之后迅速扩大海鲈养殖面积,一跃成为全省最大的海鲈养殖示范村。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斗门区白蕉镇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海鲈产区。

“三十年成为最大”,白蕉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白蕉镇作为“省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率先在全镇范围内推广海鲈这一新的养殖品种和海鲈养殖技术,加之西江水非常适合海鲈生长,白蕉镇的海鲈产量已经由早期的亩产半吨,提高到现在的平均亩产4吨,最高的还可达到亩产6吨,据说这是白蕉之外的养殖户可望而不可及的。因养殖起源于白蕉镇,海鲈在白蕉镇养殖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味道又特别鲜美,故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又被流通商贩和本地农民称为“白蕉海鲈”。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正式命名,据《广东年鉴2006》第562页记载,“斗门区生态农业蒸蒸日上,‘白蕉海鲈’等优质水产品远销上海、北京等24个省、市和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广东年鉴2007》第564页记载:“白蕉海鲈等农产品畅销国内外”。

白蕉海鲈“腾飞”

近年来,作为全国最大海鲈产区——白蕉海鲈产业通过“龙头企业+基地+渔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带动了不少渔民致富。一条条鲜活鲈鱼是该地区的主打品牌。作为珠海首个地理标志产品,白蕉海鲈年产量超过10万吨,约占全国海鲈产量五成,外销量约占总产量的七到八成。

一方面,国家地理标识产品的获得,推动了海鲈养殖业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另一方面,品牌培育让“白蕉海鲈”知名度及美誉度不断提升。

近年来,白蕉镇通过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带动、农户参与的产业模式,进一步在白蕉海鲈身上做文章,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不断延伸产业链,增加了海鲈鱼的附加值,带动养殖户增产增收。

斗门区、白蕉镇政府高度重视海鲈产业发展,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依托产、学、研合作,建立了创新水产科技中心,组织实施技术攻关、养殖技术推广、病害检测防治技术和市场信息咨询服务,先后完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系统”“海鲈淡水养殖转化成海水养殖技术”等产业支撑项目;同时,致力农业信息化基础建设工作,建设了“农渔通”网站,建成了首个广东省农业镇地理信息系统,为及时掌握产业信息、加强产业监管奠定了重要基础。

为推进海鲈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白蕉镇先后建立了灯笼村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九围国际认证GAP海鲈生产基地,大力发展规范化、标准化养殖,白蕉海鲈率先成为珠海市首个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产品,先后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采用国际标准产品标志”证书。由于肉质鲜嫩、入口清香、营养价值丰富且无腥味,白蕉镇海鲈产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及韩国、日本、欧盟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该镇以产品质量和特色为核心,积极推动海鲈产业品牌建设,形成了“白蕉海鲈”“之山水产”等著名商标。珠海市政府和斗门区政府近年来每年举办为期一周的大型系列推广活动——以白蕉海鲈为主打产品的 “珠海斗门旅游美食文化节”,拓宽白蕉海鲈销路,做大做强海鲈品牌。

在品牌推广方面,斗门区积极组织流通企业,到湖南长沙、河南郑州、山东青岛、济南、重庆、新疆等地举办海鲈推介会,成功开拓了海鲈销售市场。通过“统一商标、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筹划、统一推介、统一营销”等举措,鼓励和扶持该区农业企业以“公司+基地+专营店”的模式,到国内大中城市设立白蕉海鲈专营店。借助品牌效应,白蕉海鲈迅速走向全国市场。

在养殖技术推广方面,斗门区推进白蕉海鲈技术标准体系、《无公害食品白蕉海鲈养殖技术规范》(DB440400/T14)《鲜活淡水鱼虾速冻加工技术规范》(DB440400/T53)等农业地方标准,出版了《海鲈养殖新技术》等标准化养殖技术书籍,推动了白蕉海鲈产业的发展。

在政策支持方面,珠海市级财政每年安排海鲈产业化发展扶持资金400万元,用于扶持白蕉海鲈产业化发展,中国水产科学院牵头完成了《白焦海鲈产业发展规划》。

在保证产品质量方面,斗门区联合区河口渔业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通威集团等,开展海鲈苗种河口区培育技术攻关;每年组织开展包括海鲈在内的水产苗种专项执法行动,保证优质苗种供应。越来越严格的食品安全、用药安全、鱼病抽检等则保障了斗门区鲈鱼的高质量。

白蕉海鲈“游进”千家万户

近几年,伴随着农村淘宝、B2B等商业模式的兴起,让“白蕉海鲈游进千家万户”变得更为便捷、高效。在广东,提起白蕉海鲈,其名气在业界可谓响当当,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倘若值鲈鱼肥美丰腴季节,走进广东珠海,慕名而来的“吃货”们必定会占领街头大大小小的店铺,功夫鲈鱼、灌汤海鲈球、金汤耀海鲈……鲈鱼类名菜四处飘香,空气中都溢出诱人的鲜味。

白蕉海鲈游进千家万户,除政府的努力外,企业的发力也是助推白蕉海鲈产业迈进很大一步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近几年,以深加工、展销、交易、仓储、冷链物流等为“关键词”的多元组合成为企业拉长产业链的发展趋势。斗门水产养殖面积超过20万亩,海鲈产量在广东乃至全国都举足轻重,白蕉海鲈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广受国内外市场追捧,其一、二、三产业的综合产值已过百亿元。但长期以来,受加工、仓储及冷链物流能力的限制,以白蕉海鲈为代表的水产品价格波动较大,经常出现“丰产不丰收”的现象。为解决这一难题,斗门区当地农企加强了白蕉海鲈的深加工研发,不仅进军活鱼市场,进一步扩展冰鲜、冰冻鱼市场,还“试水”鱼腌制等深加工领域,进一步完善了整个产业链条,推进了白蕉海鲈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斗门区政府和龙头企业大力推动海鲈深加工的发展。珠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的龙头企业强竞集团旗下的鱼乐富食品科技公司建设了全自动水产品加工生产线,在鲈鱼捕捞旺季每天可以加工鲈鱼20吨。目前,斗门在白蕉新港片区开展了水产深加工示范园建设,集中建设36万平方米的水产品深加工厂房以及十万吨低温、超低温冷库。多家外地水产品深加工企业已签约入园。一些本土水产企业也纷纷加强白蕉海鲈深加工产品研发,开发出冰鲜海鲈、海鲈酱、海鲈鱼柳等产品。

业内人士指出,无论是出口还是消费,广东都是当之无愧的渔业大省,白蕉海鲈成功走出去的背后得益于政府的支持、企业的发力、行业间的交流,多方的联动发力使这个水产品牌“闯”出了一条新路子。

猜你喜欢

斗门区斗门鲈鱼
Daqing Oilfield
All about Me
All about Me
舌尖上的四鳃鲈鱼
Where Are They?
一叶舟
发现斗门 畅游无限
斗门地标新生传统非遗佳作
用音乐认识斗门
美味体验 清鲜滋味 斗门美食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