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阳梯田红米借网出山
2018-09-19曾诗淇
◆ 本刊记者 曾诗淇
当太阳呈逆光角度驱散晨雾,层层梯田便渐渐染上金光,坐落其间的哈尼山寨,被云雾掩映得扑朔迷离,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记者不禁羡慕生活在此的哈尼人,每天穿梭于云卷云舒的山水田园,轻轻抬手即触天堂。
元阳梯田,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是哈尼文化的发祥地,千百年来,哈尼人怀着对生活的渴望和憧憬,用勤劳的双手像愚公移山一样,成就了世界上伟大的农业奇迹——梯田红米。
2013年6月,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先后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呈现出森林、村寨、梯田、水系 “四素同构”的循环农业生态系统,为梯田红米产业发展筑起了一个优质、稳固、成熟的基础体系。梯田红米由藏在深山的碧玉逐渐发展为高原农业的一大特色产业。
一粒红米 一项产业
元阳梯田红米是在世界文化遗产——元阳哈尼梯田中生长的稻米,种植于海拔1400米至1800米的千年哈尼梯田之中,至今有1300多年历史。梯田依山而建,千百年来依靠山泉水的灌溉。
生活在这里的哈尼人至今还保留着最传统的留种方式:每年收获时,他们会到田间找出最长、最好的那穗留做种,来年再将它播下,世代耕种,延续至今。历经岁月更替,因梯田红米稳定性高,抗病耐寒能力强,所以它从未退化,还是原来的梯田红米。
由于地形狭窄,当地无法使用大型机械和现代化工具,勤劳的哈尼人只能采用近乎原始的耕种方式种植红米:开挖头道田、修筑水沟、犁耙、施肥、造种、防水、散种、薅草、拨秧、铲山梗、割谷、挑谷、打谷、晒谷,十几道工序一一行来,年复一年,掺不得一点假。
因生长环境偏僻以及红米的生长特性,梯田红米远离工业区,种植区域内不曾有过任何现代化工业的痕迹。红米在种植过程中杜绝工业化肥、农药,遵循自然耕种之道,经230天的漫长生长,多年来保持着亩产300公斤的产量,虽然产量不高,却具有持久的抗性,且极为稳定。在栽种过程中,只施以少量农家肥,这恰恰迎合了现代人对有机、绿色食品的需求。
元阳红米外表红润,米粒细长,熟红米饭更是松软可口,清香回甜,冷不回生,是大米中的精品。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鉴定,哈尼梯田红米中钙、铁、锌、硒、铜 、镁、钾等微量元素含量极为丰富,特别是镁含量为普通大米的3~5倍,钙含量是普通大米的 3倍,且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纤维质的含量也远远高于普通大米。富含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人体所不能合成的8种氨基酸中,梯田红米就含有7种。经常食用对于改善营养不良、缓解疲劳、降血压降血脂都有一定帮助。
凭借优秀的品质,元阳红米先后获得诸多荣誉。2013年10月荣获第九届中国昆明泛亚国际农业博览会优质产品金奖;2014年1月入围年度“十大魅力农产品”;2014年2月荣获“云南六大名米”称号;2015年3月,获得有机转换产品认证证书;2015年6月,中国特产协会授予元阳县“中国红米之乡”荣誉称号;2015年11月,“元阳红·梯田红米”被甄选为人民大会堂指定礼品并予以授牌……哈尼梯田遗产文化赋予了梯田强大的生命力,为哈尼梯田带来极大的品牌效应,使哈尼梯田开发进一步升温。
在新形势下,如何紧紧抓住世界遗产这张名片,深入挖掘哈尼梯田的品牌价值,做好农耕品牌、生态品牌文章,提升以梯田红米为代表的梯田农业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民种植、保护梯田的积极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让遗产地群众在保护哈尼梯田的过程中,充分享受哈尼梯田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利益……成为元阳农业发展的必解之题。
“传统生产、现代营销,走出一条具有高原农业特色的产业化之路。”元阳县粮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多次调研和反复论证,县委、县政府最终确定了梯田红米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并于2016年制定了3年发展规划(2016—2018年)。
3年规划中指出,按照“产业支撑、强化基础、综合开发、连片推进”的工作思路,立足资源优势和现有基础,以改善梯田红米产业基础设施为重点,元阳县在13个乡镇分批分年度层层推进。预计全县优质稻示范面积5万亩,带动全县发展优质稻种植面积8.02万亩;发展“订单粮食”种植面积5万亩,订单粮食数量1750万公斤; 创造条件、集中力量发展牛角寨新型红米加工厂,使其成为云南省大米加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现有的“元阳红·梯田红米”系列品牌,积极推进红米精加工,培育新的品牌,年加工红米达到1万吨。此外,致力研究开发红米糊系列产品:功能红米糊、功能红米茶、功能红米黄酒、啤酒、白酒;研究开发附加产品:红米酱油、醋;延伸产业链产品:红米日化产品红米牙膏、香皂、洗发露、沐浴露等。
首次“触电”成爆款
记者从阿里农村淘宝了解到,去年8月下旬,农村淘宝将纯净产地IP战略的第二站落地云南元阳。
去年9月,云南元阳梯田红米首次通过农村淘宝上线,短短12小时,售出15000斤元阳红米。这些红米相当于元阳当地70亩梯田的产量。
当地70岁的老人李平清多年来一直种植这种稻米。他告诉记者,元阳当地山好水好,没有什么垃圾,水沟没有被污染,到处都是泉水,优良的生长环境决定了红米的出众品质,当地人大多种植红米,但由于销路闭塞,种植分散,标准不一,销量从未上去。
元阳县粮食局工作人员证实,绝大多数红米收割后都作为当地人的主食,在本地消化了。该工作人员介绍,“梯田水灌溉的红米,用稻秆作天然肥料,有很丰富的营养价值,但因为物流基础薄弱,红米几乎很少外销。”
主要农产品卖不出去,这也是元阳县一直没有脱贫的原因之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元阳下属的贫困村达到92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接近4万户15万人。
此次,元阳县与农村淘宝合作,希望通过村淘独有的直供直销新链路模式,对元阳红米的种植、仓储、物流、销售以及大数据反哺的全链路进行整合,提高元阳红米的供应标准和品质,帮助当地农民增收。
村淘运营小二土元介绍,此次合作先期选择了1000家红米种植户,制定统一的种植标准,统一播种、施肥、收割,按照标准化的种植指导,以当地市场价的两倍收购,再通过农村淘宝搭建的物流体系将红米销往各地。
土元说,按照平均亩产250公斤计算,如果以当地市场价双倍收购红米,户均收入将超过5000元,超过当地年收入2000余元的贫困线。“希望通过提高种植标准,打造标准化的从种植到销售的全链路,不仅能让这种稻米成为城市人煮饭时的配料,也能帮助当地脱贫。”
帮助元阳红米卖往全国的同时,农村淘宝也为当地农民打开了脱贫的新思路。李平清说,农村淘宝的参与让当地人明白,用电商手段帮助深山里的农产品提高品质,是实现农产品进城的好办法,“有专业的人帮我们卖红米,年轻人以后不用再为了卖米专门出远门了。”
电商扶贫 从源头把控品质
2017年10月13日,云南省联合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在昆明发布“1+1000”电商精准扶贫战略。据介绍,“1+1000”指一个产业基地加1000户贫困农民,旨在通过农村淘宝在当地的产业基地,对相关农产品的仓储、物流、销售以及大数据反哺的全链路进行整合,助推贫困种植户实现脱贫。
有着“最古老稻种”美称的元阳梯田红米,成为该战略的首个项目。按规划,农村淘宝和元阳县政府将在元阳红米核心产区,根据当地贫困标准筛选出1000户红米种植户,以订单农业方式,实现千户农民精准脱贫。
元阳红米走出了自己的电商精准扶贫路。早在2015年,元阳县人民政府就牵头成立了元阳县云上梯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作为元阳当地承载主体,而后与云南龙润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并成立红河元阳梯田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项目对接主体,最终落地于杭州有赞科技有限公司自主开发平台软件,形成了元阳政府主导,龙润集团落地,有赞平台提供技术支持的“三位一体化”运作,最终收益回归“元阳商城”的电商扶贫模式。
“我们主要是围绕梯田红米本身,不断在线上进行红米衍生品扩展,加强乡村电商扶贫产业链,助力元阳特色农产品销售,使农村贫困户经营性收入增加,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在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搭建出一个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电商扶贫新平台。”元阳商城负责人李晓明介绍。
元阳红米通过电商实现品牌重塑,而品质是品牌的基础和核心。
“梯田红米一年只产一季,传统的红米品种极不耐肥,抗病性极强,这使得哈尼梯田红米每一粒都来得自然却又来之不易。与普通大米相比,红米的微量元素、氨基酸、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较高,是原生态的高品质粮食。”元阳县粮食购销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宏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卖产品更是卖生态,在三月份播种时节,我们会根据政府登记的信息,免费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优良的红米种子,并与他们签订协议,在种植期间给予技术支持,收购时严格检查质量,严控源头管理,保证红米品牌得到切实保护。”
据了解,元阳县粮食购销有限公司以“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营运模式,走原生态特色农业产业化之路,为梯田耕作区人民培植稳定、高效、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帮助当地农户增收致富。
如今,元阳梯田红米已走进大超市、融入“互联网”,畅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元阳梯田红米的好品质正在被国内外消费者所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