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这5年:砥砺奋进只为厚积薄发
2018-09-19
“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到国际共识,迄今已走过5年的发展历程。当理念转化为行动,愿景转变为现实,5年间,“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丰硕的成果,为实现世界共同繁荣注入强劲动力。“一带一路”是世纪工程,5年的砥砺奋进,既打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也是为了下一阶段的厚积薄发。
中企“一带一路”交运项目便利全球
5年建设 倡议务实成果丰硕
放眼世界,5年来,从基础设施到经贸往来,从金融互通到人文交流,众多领域的合作风生水起,“一带一路”已经成为构建新时代中国与世界良性互动关系的桥梁和纽带,开启了中国同世界交融发展的崭新篇章。
中老铁路、中泰铁路、匈塞铁路建设稳步推进,汉班托塔港二期工程竣工,科伦坡港口城项目施工进度过半。截至2018年6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已突破9000列,运送货物近80万标箱,国内开行城市48个,到达欧洲14个国家42个城市,运输网络覆盖亚欧大陆的主要区域。
统计显示,目前中国与沿线国家已经建设80多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找到新空间,也为当地创造24万个就业岗位。中国倡导并推动成立了亚投行、丝路基金等金融机构,为“一带一路”建设夯实了融资基础。截至2018年6月,中国在7个沿线国家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已有11家中资银行在27个沿线国家设立了71家一级机构。2018年上半年,中国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74亿美元,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额达6050亿美元,增长18%。全球贸易呈现出新的格局,也让创新的商业模式互鉴共享。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战略对接工作不断推进,其朋友圈和合作范围也持续扩大。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及其核心理念被纳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合组织等重要国际机制成果文件。2017年5月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形成五大类279项成果。“一带一路”进入国际话语体系,成为世界级的关键词,在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指引下,彰显出强大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和引领力,在国际社会形成了共建“一带一路”的良好氛围。
挑战:人文性、内涵与共同发展
5年里,“一带一路” 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以开放包容为特征,以互利共赢为追求,所实现的转变恰恰是对世界关注的最好回答。“一带一路”从倡议变成共识,再付诸行动,中国实实在在做到了。中国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平衡分担起过去中国国有企业“一带一路”建设的大部分任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规划和投资建设,也越来越科学规范,防控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然而 5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在为中国与世界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在成长中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
2018年初,中国首个“一带一路”早期项目动态评估报告发布。该报告以定量研究的方式指出,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效应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资本进去了,但项目人文性还存在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英国《金融时报》刊文指出,对于在“一带一路”项目中与中国合作的国家,北京方面有必要保持浓厚的兴趣,以了解对方想要什么,或者担心什么。中国的挑战或许在于赢得人心,而不是抛撒美元和英镑。
新西兰自治领邮报网站刊文称,“一带一路”倡议是一项宏伟工程。中国正放眼全球寻求合作机遇,与“一带一路”参与国合作通常从基础设施建设开始,导致人们常误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仅涉及基础设施项目。事实上,“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更为丰富,基础设施只是其中一部分。该倡议的真正创新之处在于将联通亚太与欧洲、非洲的六大经济走廊无缝对接,实现共同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不应仅仅着眼于我国自身的发展,而是要以我国发展为契机,让更多国家搭上我国发展的‘快车’,帮助他们实现发展目标。我们要在发展自身利益的同时,更多考虑和照顾其他国家利益。要坚持正确的义利观,以义为先、义利并举,不急功近利,不搞短期行为。要统筹我国同沿线国家的共同利益和具有差异性的利益关切,寻找更多利益交汇点,调动沿线国家积极性。”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这样说道。
新5年再出发 保持定力科学规划
站在下一个5年的新起点上,“一带一路”倡议的成长,又将如何描绘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蓝图?“对此,中国既要保持战略定力,也要对新情况做客观分析,确保科学发展。”在客观总结5年实践的基础上,中国“一带一路”百人论坛专家委员会委员赵磊建议:
首先应甄别“一带一路”的企业和项目。通过专业协会建立红榜、黑榜机制,使一些好的项目成为精品,不好的企业受到制约和约束。让相关项目回归经济本质,形成良性的监督机制和严格的自律机制,避免“一带一路”过度政治化。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进程不是粗放的,而是以精品式打造、塑造的方式去赢得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的尊重。
其次,需要补足轻资产的“软联通”项目。既要让教育、培训、医疗、农业等要素走到丝路百姓的生活中去,发挥“润滑剂”和“黏合剂”的作用,也要提升中国企业的专业服务业水平,如战略咨询、会计、法律服务、企业文化塑造、金融支持、传媒等。同时提升金融支持的质量。政策性银行、丝路基金、商业银行的“一带一路”合作要增强社会责任能力、透明度水平,不求时效而求成效。
最后是智慧对接的加强。“一带一路”的智库建设不能只是解读政策,讲“一带一路”怎么伟大,更应该能够打通痛点,实现强者通心。“一带一路”需要跟踪研究,政策需要动态性调整,因此要鼓励优秀专家在这一领域进行智库研究的创新和尝试。
中国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龙兴春表示:南亚、东南亚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与中国更为接近,彼此矛盾更少,使得“一带一路”建设合作难度相对更低。从对外宣传的角度来看,他认为中国尤其是媒体宣传的专业性、科学性和敏感性还应进一步提高,面对热点要有选择地理性看待。
“经济利益上的深度交融是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建设倡议的现实基础,‘一带一路’建设并不是灵机一动、计上心来的产物,而有实践做基础,符合历史成就和共同意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表示,目前中美贸易战迅速升温,中国在国际经贸关系中面临诸多挑战,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是一个抓手,是打造新型国际关系、新型经贸关系新的范式。
·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社、FT中文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