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肺定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寒哮证发作期60例
2018-09-19徐小小
徐小小 刘 刚
浙江省温州市中医院 浙江 温州 325000
笔者采用补肺定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寒哮证发作期患者,旨在观察该疗法的临床疗效及对肺功能和细胞因子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支气管哮喘寒哮证发作期患者,主症为呼吸急促,喉中闻及哮鸣音,胸憋气逆,咳白色稀痰,面色昏暗;次症:畏寒怕冷,身体疼痛;舌脉:舌苔白滑,脉浮或紧。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观察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21~64岁,平均43.25±10.67岁;病程3~16年,平均8.39±2.15年;轻度23例,中度37例。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21~65岁,平均43.60±10.82岁;病程4~18年,平均8.17±2.46年;轻度21例,中度3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葛兰素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90240,规格:50μg沙美特罗+250μg丙酸氟替卡松/吸),1吸/次,2次/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温肺定喘汤:麻黄、桂枝、五味子、法半夏各12g,莱菔子、白芥子、杏仁、陈皮各9g,甘草、干姜、细辛各6g。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两组连续治疗14天。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显效为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或者起效时间≤3d;有效为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起效时间为4~6d;无效为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
3.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1s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值流速(PEF)变化: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2.22±0.33 3.18±0.37ab 2.19±0.31 2.85±0.36a 1.48±0.17 2.64±1.27ab 1.50±0.21 2.25±0.24a 3.56±0.43 4.67±0.52ab 3.52±0.38 4.24±0.45a
3.4 两组治疗前后细胞因子血清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γ-干扰素(INF-γ)变化: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细胞因子变化(±s,ng/L)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细胞因子变化(±s,ng/L)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15.23±3.77 8.39±2.37ab 14.85±3.63 11.20±2.18a 29.75±5.63 13.21±3.18ab 30.23±5.77 18.39±3.67a 12.43±3.77 21.39±4.17ab 12.75±3.63 17.21±4.18a
4 体会
哮喘属于中医学“哮病”范畴,病机为脏气亏损,体内水湿聚集,加之外邪、饮食、情志以及劳倦等因素,导致气滞痰阻,痰气互结,肺气上逆[1]。寒哮证主要的病因为肺阳不足,寒痰内饮,治当温补肺阳、散寒祛痰。温肺定喘汤中麻黄温肺化饮,宣肺解表,散寒祛湿;桂枝温散寒邪,通畅阳气;五味子止咳喘,补肺气;法半夏能够燥湿化痰;干姜、细辛温肺化饮,解表祛邪;白芥子温肺化寒痰;莱菔子散肺气,消痰;杏仁止咳平喘,祛痰利气;陈皮健脾益气祛痰;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温肺散寒、止咳平喘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