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余才能长青
2018-09-18张广霖
华声文萃 2018年8期
张广霖
白居易63岁时,身居监察御史的他向皇上提出辞职。
皇上不解地問:“按规定,你可以干到65岁,为什么辞职?很累吗?”白居易坦言:“累倒不累,只是不想干了,想回老家。”
皇上也很懂人情:“实在不想干就不干吧,不勉强你了。”这叫“留得余禄还朝廷”。
白居易回到老家问儿子:“我们家有多少地?”儿子答:“五百亩。”
白居易要求儿子:“卖掉三百亩,让百姓去种。”这叫“留得余财还百姓”。
白居易利用卖地的收入,退休时成立了一个编委会专门编抄白乐天文集。书编成之后,他将一部分诗集送到寺庙收藏。所以,白居易的诗是今天保存最全的。这也正说明了一个道理:有失,才有得。
雍正十一年,张廷玉的长子张若霭参加廷试高中一甲三名探花。张廷玉闻知此事,当即奏请皇帝将儿子从一甲降为二甲。
雍正问:“你作弊了?”张廷玉答:“不敢作弊。”雍正问:“那么,为啥要改考试成绩呢?”张廷玉答:“为了天下的公平。天下人才众多,官宦之子不应占天下寒士之先。”三朝宰相这样做,是怕张家势力太强,对立面太多,这叫“留得余福还子孙”。
凡事讲究适可而止,愿意吃亏才四方和谐,失中看到得才会百年兴旺。
(摘自《当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