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丽市缅籍务工人员现状分析
2018-09-18朱立波路洁清
朱立波 路洁清
摘 要:近年来,瑞丽成为缅甸最大的国际劳务输出地。缅籍务工人员大幅增长,推动了瑞丽市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促进了中缅贸易合作往来,但是也给两国政府在缅籍人员出入境、居留、工作等方面的服务管理上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文章通过对瑞丽市缅籍务工人员的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分布特征和文化程度、流入空间、操持语言等进行分析,探究产生现状的原因和影响,试图为当地政府部门和管理机构相关工作开展提供一些切实的参考建议,对维护中国雇主和缅甸劳工的个人利益不受侵犯,提高社会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稳定社会治安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瑞丽市;缅籍务工人员;现状;影响
一 瑞丽市缅籍务工人员现状
(一)人口分布特点
1 性别特征
据相关部门统计数据,2017年瑞丽市辖区共居留缅籍人员43000多人,占瑞丽城镇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已办理云南省边境地区境外边民临时居留证的缅籍人员达25000人。2016年瑞丽市辖区缅籍务工人员办证人口中男性10632人,占比56.4%,女性8218人,占比 43.6%。2017年截至9月18日,男性9227人,占比 58.21%,女性6623人,占比41.79%。近年来瑞丽市的缅籍流动人口中男性数量均高于女性。
2 年龄特征
瑞丽市地区的缅籍人员以青壮年居多,务工是其主要目的。2016年,16-60岁有18640人,占总人数的98.89%。2017年1月至9月18日,16-60岁有 15662人,占总人数的98.81%。16岁以下缅籍儿童一般是随父母到瑞丽居住或上学偕行人员,60岁以上的缅籍人员主要是以亲缘、族缘或婚姻关系在瑞丽长期定居,少部分属偕行人员,主要目的是探亲,此外有一部分老人到瑞丽主要是为看病。2017年16岁以下儿童数量明显比2016年多,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随着瑞丽的开发开放,越来越多缅籍儿童随父母到瑞丽的学校学习。
3 职业分布特点
缅籍人员在瑞丽市从事行业范围较广,涉足木材加工、玉石加工、食品加工、塑料加工、搬运装卸、建筑、务农、汽车摩托车配件、洗车、家政服务、餐饮娱乐服务、经商、翻译等多个行业。其中缅籍务工人员从事木材加工、玉石加工、汽车摩托车配件、餐饮娱乐服务、食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人数占比较大。以2016年到瑞丽市外籍人员服务管理中心办理居留证的18850人为例,从事木材加工19.83%,食品加工12.88%,汽车摩托车配件10.47%,玉石加工8.78%,餐饮娱乐服务8.13%;从事翻译行业和会计行业的人非常少,分别为0.19%和0.04%,以华人华侨为主。数据检索发现,驻瑞丽市的各类木材公司、分公司共有四十余家,招纳缅籍劳工三千余人。据访问调查,瑞丽市规模较大的居家宜红木家具公司和德冠红木家具厂分别招纳缅籍劳工七百人左右;规模较小的涵森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也招有缅籍劳工七十余人,缅籍劳工平均约占公司总员工的70%以上;瑞丽市银翔公司招有缅籍劳工一千二百余人,主要从事摩托车配件生产和修理。
4 民族分布特点
据2016年数据统计,缅族是在瑞丽市务工的缅籍人员中占比最多的民族,达62.88%。由于历史渊源和地缘因素,在瑞丽市务工的傣族和汉族人口仅次于缅族和穆斯林,其中傣族略多于汉族,其原因是德宏州与掸邦相接壤,均以傣族为主体民族。
5流入人口空间分布特征
在瑞丽市务工的缅籍人群来自缅甸全国各邦各省,缅甸掸邦与中国云南德宏相接壤,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由掸邦流入瑞丽市的缅籍务工人员最多,其次主要是来源于马圭、曼德勒、实皆,如2016年缅籍务工人员来自掸邦的人口为4154人,占22.04%;来自马圭、曼德勒、实皆的人口比例分别为19.43%、18.91%和12.47%,交通便利、贫困和劳动力剩余是其主要因素。来自同地区的缅籍劳工流入同种工作的现象较明显。据德冠红木家具一位管理人员表示德冠家具的许多缅工来自同一镇同一村。进入瑞丽市务工的人员一般是由熟人介绍相约而来,也有部分人群如从事家政服务工作的人员大多数通过中介所介绍而来。
(二)文化程度和操持语言
1 文化程度
进入瑞丽市务工的缅籍人员普遍来源于偏远山区,受教育程度低,主要从事体力劳动。2016年缅籍务工人员受教育程度统计,小学学历人口16209人,占85.99%,中老年人群主要接受过小学教育,大部分青少年为初高中毕业,有大学本科学历的缅籍务工人群仅占0.04%,主要从事会计、翻译、教育类工作。部分企业会不定期针对缅甸籍劳工进行技能培训和语言培训。瑞丽市外籍人员服务管理中心设有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培训中心,为缅籍劳工提供高标准、高质量的汉语、法律法规、劳动疾病预防知识学习,劳动技能培训。
2 操持语言
据保守估计,在瑞丽市务工的缅籍人员85%左右操持本国母语缅甸语,边民傣族主要使用其民族语言傣语,部分华裔使用汉语。走访调查了解,约20%的人可同时使用汉语和缅甸语进行交流,部分属于华裔。精通两国语言的人员,在企业工厂非常受欢迎,主要从事翻译和管理类工作,工薪待遇通常比其他缅籍劳工高。
(三)流动特点
据了解,每年进入瑞丽市务工的缅籍人员有很强的季节性特点,每年的1月-4月属淡季,5月-7月逐渐增多,8月-10月是旺季,增量較大。每年的1月-5月是缅甸的农忙时节,缅籍劳工一般会回乡劳作,6月-10月由于热带季风性气候引起降雨量大,导致许多工厂、农作停产,收入减少,缅甸人便会结伴到瑞丽务工,赚取生活费,到年末春节前后又相继回乡。外籍务工服务管理部门和用工单位普遍反映,外籍劳务人员务工随意、容易满足,流动频繁,如有些缅籍劳务人员由于难以适应用工单位的管理制度,工作一段时间后就会离开,有些领取几个月的工资后就回缅甸。瑞丽市几家大型家具厂、砖厂、摩配厂的负责人表示,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务工超过一年的非常少。由于便利的口岸条件,不少缅籍人员频繁往返于中缅边境。进入瑞丽市务工需办理相关证件,人均费用至少三百元人民币,且只有一年有效期,这些费用基本由用人单位支付。由于缅籍劳工的流动性强,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劳动成本。
二 瑞丽市缅籍务工人员大量存在的背景与原因
(一)地理环境、历史、社会和政治背景
地理环境上,瑞丽市是云南省边境线上界碑最密集,渡口通道最多的地段。瑞丽口岸与缅甸木姐对接,与缅甸的重要城镇南坎、腊戌、八莫等相邻。从瑞丽市区到木姐市区(交通便捷,与缅甸主要城市相连接)仅4.5公里。进入瑞丽务工的缅籍人员大部分从木姐口岸入境。瑞丽与缅甸季节相仿,比缅甸一些热带地区更适宜居住,且土地肥沃,地势平坦,灌溉便利,物产资源丰富。
人文历史上,瑞丽边境地区民间交往甚密,往来频繁。瑞丽大街小巷的缅语招牌、标语,相似的建筑和图腾,均体现中缅文化气息的融汇贯通。由于许多民族同根同源,风俗相似、语言相同、人文相通,文化认同度较高,人群也较为集中,社会安全感普遍较高,许多缅籍务工人员称瑞丽为第二故乡。边境两侧的民众自由往来,形成了自由集市和简单劳动分工,一般在农忙时节就有请缅籍短工帮忙的习惯。
政治上,中缅友好关系和两国政府政策支持是中缅边境地区跨境劳务合作产生的前提条件。瑞丽市制定出台《瑞丽市境外入境人员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试行)》,成立卫生(检疫)、人社、公安、边防等部门联合办公并融入翻译服务的“一站式”瑞丽市外籍人员服务管理中心,为新时代背景下中缅跨境劳务合作提供了更好更便捷的管理服务体系。除政府政策支持和宽松的管理环境的吸引外,中国境内社会相对和平稳定,经济发展快速,而缅甸近年来政局多变,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因此许多缅籍人员为躲避战乱或摆脱贫困想方设法进入我国边境城市,长期在边境城市就业居住,或者直接嫁入中国境内,寻求安稳和保护。
(二)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
缅籍劳工进入瑞丽务工不仅是企业用人单位的需要,也是緬籍劳工的需要。随着中国沿边开放开发战略的出台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瑞丽市被批准为国家级口岸城市和重点开放开发试验区以来,劳动力需求不断增大。在云南边境地区雇佣一个本地人务工,最低月薪2000元左右,而其它发达地区的工薪会更高,因此许多云南本地人会选择外出打工,从而导致本地劳动力资源短缺,而缅籍劳工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相对于本地人而言缅籍劳工的工薪待遇要求略低,可给企业节约生产成本,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在瑞丽市务工的缅籍人员平均月工资为1000-3000元人民币不等(日工资约为33元-100元),部分经商或从事翻译或其他技术行业的缅籍人员月收入会达到四五千人民币,甚至更高,远高于2017年12月缅甸国家工资调委会最新制定的日工资4800缅币(约人民币24元)。缅籍人员只要持有边民通行证合法入境,并按规定办齐健康证、务工证和临时居留证就可以留在瑞丽工作,合法务工。收入差距与劳动力供求是导致大批缅籍人员进入瑞丽市工作的首要因素。
三 瑞丽市缅籍务工人员流入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 缓解劳动力短缺,促进经济发展
缅籍劳务人员相比国内工人更能适应劳动强度大、工作条件差的行业,而且对工资待遇的要求不高,成为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的最好选择。例如瑞丽德冠恒隆红木家具有限公司在2017年9月共有员工700名,其中缅籍员工多达620人,占员工总数的88.6%。除企业会招聘缅籍劳工外,在收割甘蔗、采摘茶叶等农忙时节,中缅边境地区的不少农户也会面临雇佣缅籍劳工来补充劳动力的不足。因此,中缅边境地区的缅籍务工人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德宏地区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客观上推进了中缅边境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 巩固中缅关系,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近年来,大量缅籍人员经常往来于中缅两国之间从事务工、经商等活动,对推动两国民间文化交流、增进相互理解起到了积极作用,促进了边境地区的和谐发展及跨境民族之间的胞波情谊。缅籍劳务人员子女若就读于边境地区的小学和幼儿园,还能享受到与中国学生同等待遇的“两免一补”“营养早餐”“爱心助学金” 等系列惠民政策,有利于增强地方认同和文化认同。一些缅籍务工人员结识中国青年并嫁入或入赘中国家庭,大量跨境婚姻的出现也有效缓解了瑞丽大龄男青年的婚姻压力。此外,瑞丽区位优势独特,是中国连接南亚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以及云南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枢纽之一。中缅边境瑞丽地区居住的大量缅籍务工人员,在增进中缅两国睦邻友好关系、维护边疆和谐稳定的同时,对促进“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也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消极影响
1 “三非”人员及其安全隐患增多
“三非”人员无固定居所、无固定收入、无合法有效证件,大多生活窘迫,监管难度大。由于瑞丽的中缅边境线较长且没有天然屏障,偷渡人员较多,“三非”人员数量庞大,增加了瑞丽市的社会治安管理难度、成本及安全隐患。
2 非传统安全形势严峻
大量缅籍劳务人员频繁地跨国流动,使得毒品、艾滋病等非传统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多,危害我国边境地区的公共卫生和公共安全。据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中缅边境地区近年来破获的多起毒品刑事案件,大多涉及缅籍人员。边境地区毒品交易较多,一些缅籍人员吸毒,易造成艾滋病传播,来自境外疟疾、登革热等病源地的缅籍务工人员在没有经过检疫的情况下入境务工,也易造成传染病蔓延传播。
四 对缅籍务工人员管理的思考
目前,一系列服务机制的建立健全,有效保障了缅籍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增强了其在瑞丽生活的信心和安全感。但由于缅籍务工人员大多贫穷,语言不通,部分中国民众一定程度的歧视依然存在,在接受资助和权益保障方面也无法与我国公民取得同等权利,其生活、工作、教育、医疗等问题很难完全解决并将长期存在。针对缅籍务工人员管理现状思考如下。
(一)确实保障缅籍劳工合法权益
签订劳动合同,并受法律保护,避免雇主克扣和拖欠缅籍劳工工资,按照劳工合同分配工作,拒绝非法扣押缅籍务工人员证件;建立针对外籍人员的保险体系,以防工伤意外伤害;加强缅籍人员安全教育、语言技能培训和生活辅导工作。
(二)有效预防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
加强“三非”人员清理力度,加强法制宣传工作;建立专为缅籍劳工输入而成立的正规中介所,为缅籍劳工提供多种就业通道;对直接接触缅籍人员的工作人员普及缅甸语,便于咨询;健全缅籍劳务人员信息管理系统,为其办理居住信息卡,便于提取信息。
(三)加强中缅双方政府间合作
加强中缅两国政治互信、达成互帮互助共识;为缅甸政府工作人员提供管理业务技能培训和技术支持,借鉴我国管理经验,帮助缅甸完善个人信息登记;加强对缅甸的经济帮扶,加大边境地区经济贸易。
参考文献
[1]张家忠.瑞丽市外籍流动人口的特点[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4.
[2]何绍强.德宏对缅甸经贸务实指南[M].云南:德宏民族出版社,2011:115
[3]陆云.当前中缅边境地区非传统安全问题突出问题与应对策略[J].学术探索,2012:12
[4]田素庆.中缅边境城镇缅甸籍人员生计方式及生活空间—基于云南瑞丽调查[J].民族学刊,2017.
[5]张鑫.“一带一路”倡议下西南跨境劳务合作机制构建[J].学术探索,2017.
[6]王晓芸,李红英.产业结构变化背景下中缅边境地区劳动力的国际转移研究—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为例[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
[7]田素庆.瑞丽市缅甸籍人员服务管理现状研究[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7.
作者简介
朱立波(1994—),女,汉族,云南宣威,现供职于企业,学士,研究方向:缅甸文化。
路洁清(1990—),女,汉族,广西融水,红河学院,助教,学士,研究方向:缅甸文化。
(作者单位:红河学院国际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