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船闸应急保障队伍建设的思考
2018-09-18开拓
开拓
摘 要:随着船闸预防性养护工作的开展,船闸养护模式由单一的被动式向主动预防式转型。传统单一、被动、应急型人才队伍已不能满足航道养护现代化需求,保障中心急需建立一支规模化、正规化、标准化、信息化应急保障队伍。
关键词:人才建设;应急保障;职工队伍
2015年8月,京杭运河江苏省船闸应急保障中心在原苏北航务管理处工程总队基础上正式成立。中心主要承担苏北运河28座大型船闸的应急保障任务,同时承担全省二、三级以上航道大中型船闸的机械、电气、水下检查、检测测量和专项技术改造等综合保障任务,具备同时快速抢修两座大中型船闸机电设备的能力。
作为全省唯一承担大中型船闸应急保障的专业队伍。十二五期间,保障中心年均对外保障近5500人次,累计完成中修以上项目114项,其中专项工程20项,工程优良率99%以上;完成应急抢修274闸次,突发机电设备故障一次抢修成功率95%以上;完成水下检查556闸次,完成测量航道600余公里,绘制航道平面图600余幅,断面图1200余幅;信息系统巡查280闸次。人才、特别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缺乏,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保障中心服务全省船闸的瓶颈。本文将就保障中心人才建设做几点思考。
一、保障中心人才队伍现状
(一)人员组成结构。苏北处核定中心人员总控制数为110人(含辅助人员)。中心现有职工88人,为处核定人数的80%。其中正式工62人,辅助用工26人。
(二)人员年龄结构。保障中心现有50岁以上职工14人,40-50岁职工28人,40岁以下职工46人,其中辅助工26人。
(三)专业技术结构。中心现有专业技术人员30人,其中高级职称13人,占比43.33%;中级职称14人,占比46.67%;初级职称3人,占比10%。
中心现有工勤技能人员53人(占总人数的60.23%)。其中获得高级技师资格1人,技师资格10人,已有4人被聘为技师;高级工20人,中级工5人,初级工19人。高级工以下人员占比为45.28%。
(四)学历层次结构。中心现有研究生学历4人,本科学历32人,大专学历49人,高中及以下学历3人。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40.91%。
二、保障中心人才队伍存在问题
(一)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保障中心现有50岁以上职工和40岁以下青年职工占比达68.18%,按现有政策,十三五期间仍将有5名一线技能人员面临退休,人员老龄化趋势,青工经验不足,动手能力不强,年富力强的骨干疲于奔波等问题日渐明显。
(二)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缺乏。复合型人才及高层次学历人才短缺。中心现有研究生学历4人,其中2人为MBA。本科及以上高学历人才占比达40.91%,学历层次相对合理,但具备一定研发能力的机电一体化复合型人才、适应船闸养护现代化的大数据研究分析等高学历专业人才短缺。
(三)专业技术人才不足。中心现有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13人,占比43.33%;中級职称14人,占比46.67%;初级职称3人,占比10%。其中近20名专业技术人员处于管理岗位,担负着较重的行政管理职能。一线业务部门专业技术人员较少,如机械保障部、电气保障部、应急调度室均仅有两名专业技术人员,潜水保障部无专业技术人员。与应急保障专业化、船闸养护现代化的要求不相适应。
(四)部分工勤技能人员实践能力较弱。中心工勤技能人员中,高级工以下人员占比为45.28%,40岁以下青工占比达83.33%,技术创新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相对较弱。
(五)人才激励机制缺乏政策支撑。中心获得高级技师资格1人,技师资格10人,仅有4人被聘为技师。高级职称中,工程序列职称名额已满。职称聘用瓶颈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工进一步提高自身技能的积极性。
三、加强队伍建设的初步设想。
在队伍建设上,大力实施全员“素质提升工程”,打造集复合型领导集体、高水平专家队伍、实操经验丰富专业工人三位一体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抓好人才资源引进、培养、使用三个环节,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升航闸养护保障、信息科技方面的业务能力;加强梯队建设,形成老中青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结构;完善政治理论、职业技能等培训内容,坚持全面提升、按需供给、因人施教,服务人才队伍转型;探索人才管理新机制,建立完善人才考核机制;培育工匠精神,用应急保障文化凝聚、放大人才资源效益,为应急保障中心快速、平稳发展提供精神和智力支持。
(一)做好人才引进与培养,打造规模化人才队伍。为应对应急保障范围的拓展,首先,需要建立一支规模化应急保障队伍。一是需在上级支持下,按“具备同时应急保障两座大中型船闸能力”要求,尽快满编人才队伍;二是合理布局人力资源。努力争取上级支持,完成中心主基地扩展和建设工作,分别在宿迁地区、扬州地区建设分中心或建设小型应急基地。三是加强与船闸合作,船闸新招录养护人才及现有养护人员,分批,按计划到保障中心轮训,增强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提高养护水平。四是储备养护人才。通过“师徒传帮带”、突发应急演练,高标准严要求,以战带练,以练促战,经常开展应急演练,努力提高青工快速反应和协同作战能力,打造一支强大的应急保障后备力量。
(二)夯实内部管理,打造正规化人才队伍。作为应急保障组织,必须具有严密的组织性,具备“正规军”素质,才能提升保障水平,提高保障效率。一是紧紧围绕职能定位,对各岗位职能重新梳理和调整,使各岗位责任更清,任务更明。按照人尽其才、因岗选人的要求,对人才岗位进行优化调整。二是在应急保障期间要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减少外界干扰,提高保障效率。三是提练并大力弘扬 “纪律严明、作风过硬、技术精湛、保障有力”的应急保障精神,坚持用中心发展美好的蓝图和清晰的实现路径鼓舞职工、凝聚人心,增强发展信心和内生动力。四是严格执纪问责。坚持赏罚分明,坚决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提高船闸服务质量。
(三)围绕保障流程,打造标准化人才队伍。按由内而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方针,逐步打造标准化人才队伍,减少人才培养时间成本、经济成本。一是视觉效果标准化。对应急保障车辆、应急保障服装、安全帽、一般作业工具、现场布置标准化,增强保障队伍辨识度。二是保障流程标准化。推进机电专项技改设计标准化、模块化。编制《内河船闸机电工程设计规范》,逐步实现应急保障作业模块化检测,模块化更换,节约诊断、维修的时间,提高保障作业效率。三是施工管理标准化,对工程作业项目的安全、质量、成本三个方面实现标准化管理,编制《安全作业规程》《施工作业规范》《质量评价标准》及《船闸养护作业定额》量化考评养护作业水平。四是推进船闸常规养护标准化,牵头组织制定船闸常规养护项目标准化作业指南,固化维修保养和故障处置流程。
(四)强化科技引领,打造信息化人才队伍。信息化是实现航道养护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应急保障服务层次与水平关键。一是加强装备建设。2013年以来,中心在上级支持下已累计投入600万元购置各类应急保障装备。根据中心业务特点和工作需要,“十三五”期间仍需购置部分装备,如测量用全站扫描仪,用于闸室墙磨损扫描、闸门变形扫描等,可生成三维立体模型;机械用应力应变检测仪,主要对船闸各机械设备受力结构的应力变化进行监测和数据分析;无损探伤检测设备,提高无损探伤檢测能力;潜水用的车载螺杆压缩机等;按照应急保障业务的需要,还需购置应急指挥移动平台、测量专用车、船闸综合检测车;另外对一些到期设备进行更新,如潜水装备、小货车等。二是建设应急保障管理平台。实施船闸PLC数据汇聚,建立数据统计分析系统,实现检测记录电子化,提升检测数据及时性与准确性,实现船闸技术评估与决策功能,减少人为失误带来的误诊,漏判。建立全省二、三级航道船闸基础信息库、抢修人员信息库、抢修装备信息库、备品备件库、应急保障专家库、应急预案库等,提升应急保障效能。三是加强保障中心基地建设。按全处“技术高地”标准,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新建机械保障用房、电气保障用房、潜水保障用房、检测保障用房、潜水训练基地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打通基地狭小瓶颈,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的优势,积极开展科技创新、课题攻关实验性研究。
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船闸应急保障中心发展的立足点。航道养护现代化时代已经来临,面对信息化,智能化潮流,必须充分认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不仅要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而且要准备大力引进各类人才,同时更积极输送专业技术人员参加高层次培训,努力提高和更新现有人才的知识水平,从而建立一支适应航道养护现代化的应急保障队伍。
(作者单位:京杭运河江苏省船闸应急保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