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环境监测垂直管理后的人才建设
2016-06-08薛海英
薛海英
【摘 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我国环境监测将实行垂直管理。该举措破除了地方政府对环境监测工作执行的干扰,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环境监测部门管理的独立性。垂直管理后,对人才的建设就要进行新的规划。我国环境监测人才总体数量较少,专业精英更是有限,如果有健全的人才供给机制,应该能解决人才短缺这一问题。当前的人才供给机制尚未发挥真正职能,如果要拓展新的的环境监测人才资源,就要构建契合环境监测发展需要的用人机制。本文就环境监测垂直管理后的人才建设做出以下分析。
【关键词】环境监测;垂直管理;人才建设
1 垂直管理后人才建设基本状况分析
1.1 环境监测垂直管理概念
环境监测垂直管理顾名思义,由上级环境监测部门直接领导管理,不再受当地政府或相关部门的干预,避免了多头领导的弊端。一直以来,环境监测部门归地方政府管理,环境监测数据会受到个别地方政府考核评比等行政干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这项重大的创新,有效提高了环境监测检测执法的独立性和环境监管的有效性。有效打击了地方政府保护主义。无论分级管理还是垂直管理,都需要一个合理的制度,合理的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保障,才能真正发挥该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因此垂直管理实施后,要加强加快环境监测人才的建设,来提高监测水平,完善垂直管理的保障制度。
1.2 人才建设现状分析
随着环境监测管理制度的改革,环境监测的人才建设工作就成为一个比较紧迫而重要的内容。虽然环境监测工作在技术上的难度可以掌控,工作、业务也比较成熟,但人才的整合与建设仍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这成为垂直管理后的工作难点。
当前由于环境监测任务十分繁重,环境监测工作中就会出现人才短缺、人手不够等问题。而环境监测机构实施垂直管理后,与环保机关不再是一体,混合编用的部分人员就需要重新归位。我国各地经济发展速度不同,不同的行政区域、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环境监测机构水平,环境监测的工作量也有不同。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快慢不一,在人员待遇上也就会有较大的差别。就吕梁市来说,环境监测的工作量也与日俱增,监测人员工作负荷也越来越大,在垂直管理后如何加快、加强人才建设需要做好科学的制度设计,在此前提下,才能保证人才稳定性,工作积极性。
2 人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1 环境监测垂直管理后人才建设存在的问题
首先,当前的环境监测人才内部差别相比较大。每个省市都有部分优秀的监测人才,这是环境监测的中坚力量。在省中心站层面监测人才技术实力基本相当,但到市区层面后,差别逐渐明显,部分环境监测人才的技术实力和省级站相当,但由于人员编制、仪器设备的缺少,导致很多任务完成起来困难重重。再次,就是监测人才的合理安置问题,一般有空余编制的市、县级站,只要做好人才建设方案,公开招聘补充缺口即可,但现实中的问题是垂直管理后对事业编制的额度有一定限制,市、县级站没有足够的编制,如何分流成为一个难题。还有一种原因就是各级的环境监测站基本是人才的摇篮,但由于各级部门的借调,使环境监测人才缺失。最后,一个原因是垂直管理后,工作人员需要适应新的管理模式,需要改变原来的思维方式或技术方法等,部分工作能力弱的人员在改变管理方式后,仍不能灵活转变工作方式,成为垂直管理促进工作质量提高的障碍,如果因此致使环境监测技术进步不明显,就会对垂直管理的成效或人才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2.2 建设环境监测人才队伍的建议
完善环境监测人才的准入机制,明确环境监测人员的工作职责,加大人才建设资金投入力度是较为可行的办法。首先加大投资力度,使仪器、设备、办公室等硬件设施齐全,设区市级站人员编制时以增加为主,吸引人才,使人才进一步加强,能力进一步提升。为使环境监测站技术人员随时了解和掌握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监测方法,就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训,严格进行计量认证工作,充分发挥技术骨干和老同志的作用,鼓励他们把宝贵经验传给年轻同志,要下大力气培养年轻人,支持他们挑担子、接任务,使他们尽快成为技术精英。定期对监测人员进行培训、考核,使环境监测人才不仅合格,更要优秀。在软硬件齐备的情况下,使整个环境监测人才实力明显提高,从而才能产生最真实、精确的监测数据。县级站中的具体情形也因地制宜,按照各地实际情况分类指导,根据不同情形制定不同的改革路径和管理模式,因材施教,使各站有充足人才,科学利用现有人才资源,做好发展方向的定位,与上级部门联合协商,形成高效精干的优良人才队伍。
3 总结
人才是创新的基石,人才建设是环境监测站的核心,是体制实施的要素,是理论与科技创新的关键。如果环境监测人才建设落后,那么环境监测垂直管理后工作效率提高就是空话。总之,要培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在环境监测站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环境监测人才队伍,为区域环境监测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尹振东,聂辉华,桂林.垂直管理与属地管理的选择:政企关系的视角[J].世界经济文汇,2011,06:1-10.
[2]李建中,李青.论邓小平人才建设思想的特色[J].许昌学院学报,2005,01:17-20. [3]刘洋,万玉秋,缪旭波,杨柳燕,汪小勇,刘灿嘉,朱玲.关于我国环境保护垂直管理问题的探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11:201-204.
[4]夏新.浅谈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2,01:1-4.
[5]李宜春.论分权背景下的中国垂直管理体制——概况、评价及其完善建议[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04:211-219.
[6]孙发锋.从条块分割走向协同治理——垂直管理部门与地方政府关系的调整取向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1,04:109-112.
[7]王晖.加强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 全面提升环境监测水平[J].中国科技信息,2011,12:33-34.
[8]顾红明.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J].质量与标准化,2011,08:28-30.
[9]皮建才.垂直管理与属地管理的比较制度分析[J].中国经济问题,2014,04:13-20.
[10]陈斌,陈传忠,赵岑,高锋亮,刘丽,白煜.关于环境监测社会化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环境监测,2015,01:1-5.
[11]沈国权.治军之道要在得人——学习习近平主席关于军队人才建设的重要论述[J].第一资源,2014,06:48-54.
[12]张项民,王云红,段笑蓉. 试论中国人才建设的历史演进道路[J].学理论,2011,11:113-115.
[13]李建中,李青.论邓小平人才建设思想的特色[J].许昌学院学报,2005,01:17-20.
[责任编辑:王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