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现实主义的源头

2018-09-18宋毓瑾

世界家苑 2018年9期
关键词:审美特征时代背景诗经

宋毓瑾

摘 要:《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最早的记录为西周初年,最迟产生的作品为春秋时期,上下跨度约五六百年,被称为现实主义的源头。产生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南到长江北岸。本文将从《诗经》的时代背景、审美特征和艺术成就来浅析这部中国古代文学巨著。

关键词:诗经;时代背景;审美特征;艺术成就

一、《诗经》的时代背景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经文史专家考定,《诗经》中的作品是在周武王灭商(前1066年)以后产生的。《周颂》时代最早,在西周初年产生,是贵族文人作品,以宗庙乐歌、颂神乐歌为主,也有部分描写农业生产。《大雅》是周王朝盛隆时期的产物,是中国上古仅存的史诗。关于《大雅》这十八篇的创作年代,各家说法不同,但均认为“正大雅”是西周初年之诗。《小雅》产生于西周晚年到东迁以后。《鲁颂》和《商颂》都产生在周室东迁(前770年)以后。

据说春秋时期流传下来的诗有3000首之多,后来只剩下311首(其中有六首笙诗有目无诗)。孔子编纂诗经之后,最早明确记录的传承人,是“孔门十哲”、七十二贤之一的子夏,他对诗的领悟力最强,所以由其传诗。《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汉初,说诗的有鲁人申培公,齐人辕固生和燕人韩婴,合称三家诗。齐诗亡于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到唐时还在流传,而今只剩外传10卷。现今流传的诗经,是毛公所传的毛诗。

二、《诗经》的审美特征

关于《诗经》审美特征的研究,后代研究者谈论最多莫过于它的质朴之美,就好像除此之外,《诗经》再也没有别的审美特征可谈了一样。其实,只要我们仔细想想,作为一部历时几百年、全面反映了周人不同生活的诗集,其作者又来自于不同阶层,它的审美风格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质朴之美固然是它的重要审美特征,而且是它总体上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征,然除此之外,本人认为,《诗经》中不同题材的诗、不同阶层的诗,又呈现出了不同的审美风格,大致为质朴之美、灵动之美与含蓄之美。

质朴之美是《诗经》从内容到形式所表现出来的总体审美特征。从内容上看,它通过生活中真实场景的描绘,再现了一幅幅平凡而又生动的生活画面,无幻想,无怪异。从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上看,朴实而纯美,不矫揉,不造作。从语言上看,平实无华,无虚构,无夸诞,特别是大量草木鸟兽虫鱼的运用,更使《诗经》,特别是《国风》,带有某種野性的质朴。正如扬之水先生说“《诗》中的意象固然有所选择,但‘形而下者可能远多于‘形而上者。密意深情,多半不离寻常日用之间,体物之心未尝不深细。不过总是就自然万物本来之象而言之,这也正是《诗》的质朴处和深厚处。”

《诗经》在反映周人生活的同时,也再现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鸟翱翔于空中、鱼腾跃于深渊、虎狼在旷野奔跑、鹤鹤于水泽长鸣、风雨凄凄、鸡鸣嘈嘈、牛羊归圈、秋虫呢喃、日出日落、春华秋实……这一切,使《诗经》,不管是外表抑或内里都洋溢着一种“万类霜天竞自由”般得灵动之美。何谓灵动之美?它是指万物在自由状态下呈现出的一种本真的富有生命力的动态美。动态是文学艺术的魅力所在。在文学艺术中描写动态,是古今中外学者的一致主张。描写动态是文学艺术的生命,也是诗歌与其它艺术争胜的法宝。作为中国文学光辉灿烂的第一页,《诗经》便是一部充满着动态美的诗歌集。

那么,什么又是含蓄之美?李元洛先生说“艺术的含蓄,就是将丰富深广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的内容,熔铸含蓄在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之中,作者不笨拙地直接宣扬或解说自己的观点,而是充分调动人们的想象力,使人们通过艺术形象的欣赏,而得到思想感情的陶冶和美的享受。”那就是说诗人的情思不直接说出,而是把它寄托于物象,借物象来传达,这样,诗歌就有韵味,给人意味深长的感觉。“含蓄”包含两个方面:意义上的“隐”和情感上的“寄托”。对于《诗经》含蓄美的认识,也正是如此,诗意或诗情的隐蔽,从而使诗篇或诗章具有了隽永活泼、耐人寻味的审美效果。

三、《诗经》的艺术成就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涌现的第一座丰碑,它如九曲黄河,泊泊滔滔,奔流而下,为几千年的中国文学输送着养料。《诗经》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真实再现了周人的生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思想,更重要的是,作为一部抒情歌集,它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丰富的词汇和大量富有特色的意象,“赋、比、兴”手法的开创与成功运用,不同阶层、各具姿态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一唱三叹的复沓式结构等等,都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使千百年来的《诗经》,常读常新。

《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这种创作态度,使其具有强烈深厚的艺术魅力,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诗经·国风》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在《七月》中,可以看到奴隶们血泪斑斑的生活,在《伐檀》可以感悟被剥削者阶级意识的觉醒,愤懑的奴隶向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大胆地提出了正义质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守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獾兮?”有的诗中还描写劳动者对统治阶级直接展开斗争,以便取得生存的权利。在这方面,《硕鼠》具有震颤人心的力量。

赋、比、兴的运用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开启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关于赋、比、兴的意义,历来说法众多。简言之,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参考文献

[1] 沐言非.诗经[M].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

[2] 《中国美学史》编写组.中国美学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苏)斯托洛维奇.审美价值的本质[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4] 李勇.美学原理[M].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

(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

猜你喜欢

审美特征时代背景诗经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钢琴作品的思政融合
《诗经》中走出的“庄姜”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智能产品在居室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华丽追梦者
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美育优化探析
苗族蜡染艺术的审美特征
试论动漫艺术的审美价值
辛夷坞青春小说的审美特征
新世纪贵州苗族题材电影的审美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