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心理学

2018-09-18刘亚平

世界家苑 2018年9期
关键词:超现实主义米罗潜意识

刘亚平

摘 要: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历经百年,虽然本人遭受诸多质疑,但是作为“维也纳第一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精神分析之父”,影响了许多大家。作为西班牙艺术的重要代表,胡安.米罗的艺术风格总是在不断的变化,但是最辉煌的时期则是其超现实主义风格时期,本文主要以精神分析法的方式对米罗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和阐述,從而发现其艺术的深刻意义。

关键词:精神分析法;米罗;潜意识;超现实主义

精神分析法也称作“心理分析法”,是人对现实社会的某种现象或者某些行为感到失望或者荒谬,以此通过自由联想、或者移情,以“超现实”的梦境、幻想,超越现实世界的活动。超现实主义运动主要代表艺术家有达利、米罗、卢梭、雷尼等人,米罗作品成为其重要的代表。

一、走进米罗

胡安·米罗(Jean Miro,1893~1983)出生在西班牙蒙特罗依一个金匠世家。经过文艺复兴影响的意大利,艺术影响深刻。早期米罗喜欢一些前卫的艺术家梵高、毕加索的作品,也大概如此,他早期的艺术风格含有立体派、野兽派、表现派和民间艺术的成分。

米罗从小体弱多病,身材十分矮小,眼睛碧蓝碧蓝的。米罗小的时候并不喜欢读书,平时也沉默寡言,但是唯独对绘画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对大自然的风景非常的热爱。在1907年,父亲送米罗去巴塞罗那的商学院学习会计,但是他是在对会计提不起兴趣,于是就背着父亲偷偷地到巴塞罗那拉柳贾美术学校进修。米罗对绘画具有很大的报复,1920年贫困潦倒的米罗初到巴黎,开始了自己的艺术生涯。

米罗的艺术是自由而抒情的,他的绘画天生具有孩童般的幼稚和快乐,具有给人快乐的力量。早起米罗受到梵.高和主体派的影响,明亮但又生硬。1923年,是米罗艺术风格的转折点。他的绘画内容逐渐从记忆中的现实世界变为幻想中的虚拟世界,画作风格逐渐向超现实主义风格转变。1930年他已经成为超现实主义派的领袖人物,具有很大的影响。随后二战爆发,米罗携妻女颠沛于挪威、美国、巴黎。1983年12月25日,米罗因心脏病突发辞世。但是米罗的作品却留在世间供人们瞻仰,这也是对这位伟大的艺术家最好的纪念。

二、艺术风格的形成

超现实米罗本身具有极强的反理性、反现实的倾向。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的影响,他本能的反对一切传统的、自然地形式主义,于是他参加达达主义运动,逐渐画风成为超现实主义派。他的画作中,现实与梦境以看似荒诞的形式共存,但是梦境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他的画作很有节奏感,点、线、面完美结合,每个细节都饱含意义、富有情感。米罗作品中运用元素最多的就是耳朵、眼睛、昆虫、蜥蜴、女人、鸟、太阳、星星等,它们总是以不可思议的形式组合在一起,但是在米罗笔下,和谐又富有趣味。

理论是以精神分析法为基础的,是对超现实、超理智、潜意识现象的描述,它们超越了“理智”与“现实”的本身,将人类内心深层的对事物的行为与主张的本能以我们认为的抽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果说它是本能的、潜意识的表现,所以我认为它既是有意识的又是无意识的。

受精神分析法的影响,米罗的作品把想象的、非循规蹈矩的东西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平衡画面的圆点、扭动的曲线、各式的几何构成,诙谐的、变形的动物,它们仿佛在嬉戏、笑闹,群起而舞,节奏单纯有力。那些变形的、扭曲的图像从一点迸发而来,是从心灵深处激发的对大自然无限的情感。

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研究“潜意识”现象,指出梦是人们在无意识里、对梦想的一种直接表现,是肆无忌惮的本质暴露。超现实主义作品就是把潜意识与梦境结合的产物。因此米罗的作品简单明亮,有时又会对荒谬的世界发出几声嘲讽。

三、《人投鸟一石子》小评

《人投鸟一石子》是米罗超现实主义的早期作品,同时也是超现实主意的代表作品。

画面中大片的黄和大片的蓝把画面分割出来,简单明亮,左边有一只鸟,右边则是由曲线勾勒的奇怪的人,一颗石头飞向了小鸟。与此同时画家还描绘出了石头运动的轨迹。大片的金黄色的沙滩是对情欲的一个符号,隐喻女性的性器官和乳房,情欲是人本能的所在,性欲是人生命的原动力,画作中女人的乳房、鱼与精子,这些都是画家对生命原动力的幽默赞美。就像米罗自己说的“当我画时,画在我的笔下会开始自述,或者暗示自己,在我工作时,形式变成了一个女人或一只鸟儿的符号……第一个阶段是自由的,潜意识的。第二阶段则是小心盘算。”

总结

米罗的作品有很大一部分都反映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的理论观点,作品元素很多都属于超现实主义派。尤其在早期,米罗的画面充斥着潜意识的符号,女人、蜥蜴、眼睛等。米罗与达利不同,达利属于“自然主义的超现实主义”,是符合“只有不可思议的东西才是美的(布洛东《超现实主义宣言》)”,而米罗则属于“有机的现实主义”,是追求梦境、幻想的,与生命相关的抽象画面。

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导论中》中写到:“艺术家的第一个目标是使自己自由,并且把他的作品传达给其他一些愿望同样被抑制的人们,使这些人得到同样的发泄。”米罗通过孩童般的画作来表达个性化的、充满愉悦感的画作,对故乡的热爱也充斥着米罗的整个艺术人生。从米罗作品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对米罗的影响,他的作品充满幻想,同时也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在艺术领域最好的诠释。

参考文献

[1]鲁道夫.阿恩海姆著,腾守尧 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3月第1版

[2]安德烈.布洛东著,袁俊生译.超现实主义宣言[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

[3]马莹.弗洛伊德梦的解析过程中的认知特征[J].海南大学旅游学院.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10期

[4]C·J杜卡斯著(美),王柯平译.《艺术哲学新论》[M].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11月

[5]张天.符号的抒情世界——胡安·米罗的有机超现实主义绘画[D].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美与时代.2013年10月

(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艺术与服装学院)

猜你喜欢

超现实主义米罗潜意识
米罗:一生像孩子一样画画
梦境是链接潜意识的捷径
行走的贾科梅蒂
浅析痖弦诗歌中的超现实主义特点
浅析《总统先生》超现实主义影响下的社会现实描写
潜意识研究的现实意义
“米罗制造”梦幻版画体验展2015/10/31 — 2016/01/03芮欧百货(上海)
裤子上的红太阳
我喜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