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商业革命”潮流下中国封建王朝发展探析
2018-09-18王志朋
王志朋
摘要:在欧洲社会内部经济发展需求及地理大发现的推动下,欧洲发生了商业革命,商品种类增加,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崭露头角,一方面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猛烈冲击了欧洲的旧有制度。而此时的中国,商品经济繁荣,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自然经济、高度集中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及理学占据思想统治地位,整体上呈现出封闭性,未能发生“商业革命”。
关键词:商业革命 中国 封建王朝 发展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 10-0245-02
隨着欧洲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欧洲国家对于国际市场的扩张充满着强烈的需求。与此同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切断了欧洲通往东方的传统商路,使得欧洲产生了严重的商业危机。大西洋沿岸的西欧国家开始想方设法地寻找通往东方的新道路,由此开启了新航路开辟的历程,整个人类的历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商业革命则是推动这些变化出现的原因之一。
一、商业革命概述
(一)商业革命的表现
商业革命是欧洲经济发展史上的重要变革,其主要表现为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商品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商业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自从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各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开始了更加频繁的经济往来。欧洲的商人也发现了更多的商机,他们的商业活动遍布全球各地。原本处于独立状态的文明开始发生猛烈的碰撞,各个地区之间逐渐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也正是从新航路开辟开始,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产生以商品贸易为纽带的世界经济体系。
随着世界各国之间经济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国际市场上商品的种类不断增加,每天的商品成交量也较之前有了很大的突破。在欧洲的市场上,出现了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商品,其中不乏许多新的商品。比如说产自美洲新大陆的烟草和可可,还有中国出口的茶叶等等,它们都是欧洲商品市场上的宠儿,可以说是供不应求。不仅如此,一些传统的商品在欧洲市场上的火热程度也是居高不下,比如胡椒。在传统商路时代,每年运输到欧洲的胡椒总数量大概维持在2100吨左右,而在新航路开辟以后,每年光是运到里斯本的就达到了7000吨。由此可见,新航路的开辟大大影响了欧洲市场的成交量。与此同时,世界其他国家对于欧洲商品的需求也不断增长,这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新航路开辟以后,传统的商路逐渐没落并被新航路取代,世界贸易的中心也从原先的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往日繁荣的地中海已经迎来了黄昏。老牌的商业城市逐渐走向没落,如意大利的威尼斯和热那亚等城市,它们被里斯本、塞维尔以及伦敦等新兴城市所取代。在这些新兴城市中,尼德兰的安特卫普独树一帜,成为16世纪的世界贸易中心,经济实力十分强盛。除此以外,在商业革命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兴的经济机构,例如证券交易所、股份公司等等,这些机构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二)商业革命的原因
历史的发展从来不是偶然的,商业革命亦是如此,它的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除了新航路开辟为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孕育在欧洲社会的内部因素更值得深究。
1.西欧商业发展的独特优势
无论是在古代中国还是欧洲,商业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始终处于末位,即“农本商末”。但是欧洲的商业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首先,中世纪欧洲经济原本就已包含着商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虽然农业占据欧洲经济的主导地位,但是由于受到生产技术以及气候、土壤方面条件的限制,欧洲的农业生产并不发达,难以实现自给自足。比如,西欧国家对于香料的需求十分旺盛,但是因为地理方面的原因,欧洲的香料市场做不到自给自足,所以需要大量进口香料。欧洲社会内部本身就已经存在着突破限制、与外界进行经济交流的强烈欲望。商业因此在欧洲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商人在西欧社会也拥有高于常人的地位。“在西欧,商人始终如一地拥有强大的势力和特权,在英国,他们当上了伦敦市长;在荷兰,他们是享受养老金的显贵。”
其次,西欧国家的王室支持商业的发展。西欧国家的国王因为其征税权受到各方面的限制,他们的财政收入较少,经济状况不容乐观。拥有雄厚财富的商人成为西欧国家王室积累财富的重要对象,因此,西欧国家的王室对商业的发展极为支持,统治者与工商业者之间形成了较强的联系。
2.中世纪晚期商品市场的扩大和贸易中心的变化
在中世纪晚期时,整个欧洲地区的国家之间已经有着较为频繁的商业往来,大体上看来已经形成了地中海贸易区和西北欧贸易区,彼此之间的经济交流十分频繁。与此同时,欧洲地区通过地中海贸易区多多少少都与东方国家存在着经济往来。整个欧洲的贸易活动十分活跃,两大贸易区集中着欧洲各地的特产,还有来自东方的香料等。欧洲的区域贸易比较繁荣,“虽然限于当时生产力水平,商业交往也很有限,但一个包括‘旧世界大部分地区在内的贸易网络在此时已显现出梗概”,无疑为商业革命中世界市场的出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虽然地中海沿岸是中世纪时期欧洲的商贸中心,但其实在中世纪晚期,商贸中心已经在悄悄地发生转移。“早在地理大发现开始以前的中世纪末叶,欧洲的商业中心就已经从地中海转移到西北欧了。”这主要是因为西北欧市场对于普通生活用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这已经成为当时人们生活需求的主流,而地中海地区的奢侈品贸易也难以为继,逐渐走向衰落。因此,欧洲的商业贸易中心在中世纪晚期其实就已经开始慢慢向欧洲北部转移了。
3.新航路开辟是商业革命的直接原因
虽然在中世纪晚期,西欧国家内部就已经孕育着近代商业特征,但是如果没有新航路开辟的直接推动,世界历史不会出现如此具有革命性的变化。新的商业航路的出现,为有着强烈市场扩张需求的欧洲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国际舞台。
(三)商业革命的影响
商业革命盘活了整个欧洲的经济,使得欧洲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局面。尤其是欧洲的工场手工业,得益于商业革命的推动,有了迅速的突破。工场手工业的市场得到了巨大的拓展,同时促使欧洲的自然经济逐渐瓦解,这为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
商业革命对欧洲传统的体制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推动了欧洲社会政治制度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它对自然经济的瓦解作用,使得欧洲的封建等级制度逐渐崩塌,同时也促进了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鼓励人们追求财富和享受,冲击了基督教神学所倡导的禁欲主义思想。
二、商业革命时的中国经济
16世纪,在西方经历了地理大发现后出现商业革命之时,正处于封建时代晚期的中国内部也悄然出现一些革命性的变化,但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并没有能够发展成为像西方商业革命那样波涛汹涌的浪潮。
(一)明清商品经济的新现象
明清时期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生产力水平较高,商品经济比较繁荣,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领域都有着比较显著的表现。
明清时期,政府为了提高国家的财政收入,明朝实行的“一条鞭法”减少了对农民人身自由的限制,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清朝雍正皇帝时期实行的“摊丁入亩”政策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间接促进了当时商品经济的良好发展。另一方面,当时的农业进口了许多经济作物,如马铃薯、花生等,并且产生了专门种植经济作物的地区,实现了农业领域的地区分工。如原本农业比较发达的江浙两省,随着手工业的发展,两省的农业规模有所缩小,其粮食主要来源于其他地区的供应。明朝中叶以后,在中国江南地区的一些手工工场中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这种雇佣关系意味着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率先在手工业领域产生。
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商品经济的持续繁荣。一些商业化市镇开始兴起,如佛山镇、汉口镇、朱仙镇等,同时出现了一些地区性的商业中心城市。这些市镇与城市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源源不断地涌入市场,从客观上推动了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发达。在这过程中,商人群体异常活跃。他们根据自身经济利益的需求,结成了地区性的商业联盟,我們称之为“商帮”。徽商和晋商是当时最为有名的商帮,他们凭借着睿智的商业头脑成为明清商品经济舞台上的佼佼者。
纵观明清时期的世界贸易,中国作为当时世界经济贸易中心之一的地位可以说是当之无愧。整个世界对于中国商品的需求十分强烈,中国的商品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不断地涌向欧洲市场,全世界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
(二)明清时期未能发生“商业革命”原因探析
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繁荣,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商品化程度空前提高,工商业市镇和城市不断崛起,并且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具有“商业革命”的某些特征,但是中国并没有能够像西方其他国家一样主动融入世界发展的潮流,反而不断衰落,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的农耕文明自古以来就十分发达,受自然地理条件以及政府政策的影响,自然经济成为古代中国典型的经济形态,其中又以小农经济为主导。小农经济是一种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单位,“同时又是自我消费单位,家庭手工业附属于农业,周而复始的简单再生产,使之稳定性囿于其保守的停滞性中”,这不利于人口的自由流动,也就难以推动中国商品经济向更深层次发展。
2.高度集中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自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来,中国历代统治者无不想方设法地加强对国家各个方面的控制,推奉重农抑商政策,明清时实行“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出于政治控制的需要,统治者虽然承认农民的人身自由,但又通过行政手段力图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这种政治上的专制和集权从另一方面造成了中国经济的封闭性,不利于新的经济因素的健康成长。
3.理学思想占据统治地位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到北宋时期,理学家吸收和借鉴道教和佛教的思想,对儒家思想进行哲学化和思辨化的重构,重视伦理道德对生活的约束,提倡“存天理,灭人欲”,遏制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商品市场的扩大。
参考文献:
[1](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M].上海:商务印书馆,1993.
[2]徐沁萍.“商业革命”原因再探[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7(3).
[3] 刘悦琴,中国封建社会的封闭状态和缓慢发展原因探微[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
责任编辑: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