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萨哈罗夫的呼吁谈科学家的社会责任
2018-09-18黄相玲
黄相玲
摘要: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科学家的个人权利和社会地位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放大和提升,然而利益与责任同在、权利与义务相应,科学家的社会责任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以苏联“氢弹之父”——萨哈罗夫,在核物理学研究领域中、在苏联的科学史上作出的杰出贡献以及在20世纪中叶反核武器战争、核试验的个人呼吁对苏联社会乃至整个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来阐述当代科学家的价值追求和应具有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萨哈罗夫 社会责任 科学技术 道德准则 楷模
中图分类号:G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0-0222-03
在过去,人们认为科学技术一直给人类的发展带来福利,科学家是福利的创造者。但在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们逐渐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给人类的发展带来福利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不可抗拒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甚至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因素紧密相连,科学家自然而然在价值追求和社会责任上也无法避免一些争议。科学家是社会的人,从社会进步发展的角度来讲他们应当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事实上,科技工作者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有许多。例如,对科学自身健康发展的责任,保护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维护人与自然和諧,确保全人类的长远利益的责任。[1]
在苏联的科学史上,萨哈罗夫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人物,他既有着科学工作者的求实精神,又有着社会活动家的强烈社会责任感。他把毕生的精力都致力于苏联的科学和政治改善中,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一位伟大科学家应具有的社会责任,是苏联历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可以说他是当今社会科学家的典型模范,也是这个时代最强音。
一、萨哈罗夫生平
1.萨哈罗夫早期生活背景
萨哈罗夫出生在俄国一个很富有的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萨哈罗夫在莫斯科列宁师范学院教授物理学,是个业余钢琴家,母亲叶卡捷琳娜·阿列科塞耶芙娜是出身于贵族家庭,他的外祖父伊万是沙俄时期著名的律师,重视社会认知和人道主义原则,包括提倡废除死刑。这种生活背景对萨哈罗夫的人生价值取向和自身人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萨哈罗夫在莫斯科的一个大杂院度过他的童年生活,他的家井然有序,家风很好,家里充满了互助和谐气氛,给他留下了美好平静的童年生活回忆。他在家里念了5年的书,这使他养成了一种沉静专注的性格,为他后来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2]
2.萨哈罗夫科研辉煌之路
萨哈罗夫在父亲的指导下,潜心钻研物理,1938年,他考入莫斯科大学物理系。1942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后,进入一家国防工厂工作,这也是他科研之路的起点。萨哈罗夫在科研方面天赋过人,年仅2O岁就表现出了创造的才能。在战争时期他曾经发明并完善了穿甲弹质量监督的方法,他所发明的方法被选入中学课本,称为“萨哈罗夫方法”。[3]
萨哈罗夫在科学方面颇有见解,并独自撰写了一些科学论著,当时受到列别杰夫物理研究所的所长塔姆的欢迎。1945年1月,萨哈罗夫参加了列别杰夫物理研究所研究生入学考试,之后他被录取为该研究所的研究生,塔姆院士就是他的指导老师,从此萨哈罗夫算是遇上了生命中的贵人,塔姆院士在他的科学研究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萨哈罗夫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在1947年、26岁时就获得了数学物理科学博士学位。[4]
刚刚经历二战的苏联迫切需要强大的国防力量。美国在1952年已经造出了氢弹,这无疑对苏联是一个极大的威胁,为了打破美国的核垄断,造出自己的氢弹,苏联建设部委员会决定任命萨哈罗夫为研究制造核武器的成员。萨哈罗夫与他的导师塔姆肩负着共同的使命,在极其保密的环境下制造氢弹,为苏联的核军事力量的崛起而工作。经过不懈和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在1953年8月12日,苏联的第一枚氢弹试验成功。这种氢弹比美国研制的氢弹更具实战价值,氢弹结构更为轻巧简单,而且更加有效。[5]
在氢弹的整个研制过程中,萨哈罗夫的研究思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当时年近5O岁的库尔恰托夫院士称赞他是国家的救星,萨哈罗夫的科研成就推动了整个苏联的国防事业的发展,毫无争议地被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并被誉为“苏联氢弹之父”。后来他接连3次被授予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1953年获得苏联国家奖金,1956年获得列宁奖金,萨哈罗夫成为科学界的巨人,他为祖国争光,祖国以他为自豪。[5]
二、萨哈罗夫——科学史上璀璨的明珠(关心科学技术的责任)
萨哈罗夫的天资和勤奋铸就了他事业上的伟大成功,强烈的职业责任感使他成为苏联历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他以振兴祖国的国防事业为己任,在祖国最需要他的时候,毅然决然地选择与自己的人民站在一起,这是一个人最高尚的情怀。他坚信他的科研成果会给苏联人民和整个国家带来荣耀甚至可以为整个人类带来益处。萨哈罗夫处在国家特别重视国防科学的时期,那个时候国家需要科学,需要科学家,而他自身也具备科研上的先决条件。所以说萨哈罗夫的成功绝非偶然。
如果说时代造就他的丰功伟绩,历史选择了他,倒不如说是萨哈罗夫自己选择了苏联的人民,选择了自己的国家。当一个人能将自身的利益放开,把国家人民放在心里,那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他需要面对家庭、面对国家的政治领袖的考验。作为一个科学家,他有权利选择自己的道路,也有权利去享受自身带来的荣耀,而在苏联那个时代,萨哈罗夫选择了自己的道路,他乐于奉献、勇于担当,把自己毕生所学的知识奉献给苏联,全心致力于他的核物理研究。氢弹研究成功不仅仅为苏联带来荣耀,甚至是全人类的福利。所以说萨哈罗夫之后被授予“氢弹之父”的称号一点也不为过。萨哈罗夫让苏联人民看到了国家兴盛的希望,可以说他担当起了让苏联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责任。所以总的来说萨哈罗夫是苏联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也依然是今天人类发展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不同的国度、同样的历史时代。二战过后的中国也同样处于国防建设的开创时期,我们的国家同样需要科学技术,需要科学家,也同样出现了像萨哈罗夫那样的杰出人物。如两弹一星功勋邓稼先等。他们同样是时代的先行者,为国家为人民带来幸福。不管是苏联的萨哈罗夫还是中国的邓稼先,在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身上都肩负着国家兴盛、人民幸福的责任。今天我们生活在这个和平的年代,仍然需要这样的可续技术,仍然需要这样的科学家。
三、萨哈罗夫的呼吁——时代的最强音(历史的转折)
1.萨哈罗夫与苏联政治当局抗衡
正当鲜花和掌声向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招手时,本应该独自好好享受这些荣誉的萨哈罗夫的命运却发生历史性的转折。这一次这位巨人是站在世界乃至整个人类史上的肩膀上战斗,如果说之前萨哈罗夫是为苏联和她的人民争取荣誉,那么这次他是为整个人类正义而战斗。
当萨哈罗夫专心于他的科研事业时,他逐渐发现,接连不断的核试验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不仅造成了很多人的死亡,对那些受到污染勉强活下来的人也造成了难以挽救的伤害。[5]即使是最安全的试验爆炸,每百万当量的爆炸要导致6600人的死亡,而且爆炸后所产生的影响要持续几千年。[5]这些后果是萨哈罗夫最不想看到的,也开始对自己从事的事业产生怀疑。他毕生的夙愿就是想通过自己的科研成果造福于自己的國家和人民,而此刻他却发现自己的科研成果带来严重的危害,他的信念开始动摇。此刻苏联社会的科学技术进步了,但是付出的代价也极其惨重。他知道,核武器试验不但会给苏联的人民和社会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灾难,这种灾难也会遗留给子孙万代。他越来越怀疑自己的所作所为,也逐步意识到道德在科研实验时的重要性。在后来的一段时间,萨哈罗夫过得并不快乐。他一直在道德和科研的矛盾中苦苦挣扎。而此刻的苏联,国际地位并不是十分稳定,一直受到美国的军事威胁。为了能改变这种国际政治局面,苏联政治当局一直在追求国防事业尤其是在核物理科学方面的快速发展,以此来与美国抗衡。
就在这样的一种形势下,苏联政府再次要求萨哈罗夫继续潜心研究核试验,而此刻的萨哈罗夫还处于道德和价值追求的纠葛中。这对他来说是一种思想上的考验,他需要作出更艰难的抉择。最终,他还是站在了道德这一边,他心里装载的不再仅仅是苏联这一个国家了,而是整个全人类。他想到的是人类的长远发展和子孙的千秋万代。他开始和苏联政府抗衡,呼吁停止在水中、空中、地面进行核试验,而苏联政府并没有采纳萨哈罗夫的意见。在道德和国家利益的冲突下,萨哈罗夫并没有妥协,包括在后来被软禁的岁月里,他也没有屈服于苏联的政治当局,还是坚持自己心中的道德底线,一直没有停止过呼吁,不停地出版书籍发表言论。
2.萨哈罗夫的呼吁——人类历史上和平的曙光
萨哈罗夫不断出版各类呼吁停止核试验的书籍,并发表言论,这在当时的苏联产生了巨大反响,人们纷纷传阅他的书籍,他的思想也开始受到关注。萨哈罗夫认为,国际之间要避免核战争、终止核试验就应该以尊重人的生存权为最高准则。他的思想和他的呼吁最后在戈尔巴乔夫上任时被采纳。这是人类历史上关于避免核战争和禁止核试验的一道曙光,他的呼吁更体现了作为一个科学家的道德的责任感。核战争、核试验的进行不仅在一定范围内产生巨大危害,它的危害甚至危及全人类。萨哈罗夫的行动是为整个人类的福利而战。萨哈罗夫不再仅仅属于苏联人民,更属于全人类。
3.萨哈罗夫的呼吁——科学界的道德准则
如果说萨哈罗夫的科学成就是一种关心科学技术的责任,那么他反核试验的活动就是一种科学界的道德准则。只有在这种道德准则范围内,才能促进科学技术向人类正确的方向上发展。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学家也是双面的,他们有权利去把握这把剑,如果科学家没有一个良好的价值取向,心里没有道德准则,那么科学技术将是人类巨大的灾难,科学家将是造成这巨大灾难的推动者,换言之,就是人类的魔鬼。在当今国际间竞争激烈,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科学技术全球化的环境里,国际形势越来越复杂,从正确的伦理道德层次讲,科学家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
面对国际激烈的竞争,我国也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面对国际间的挑战。如,我国实行的“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而科学家正是具有高素质、过硬本领的人才,为祖国的发展作出杰出的贡献。面对环境的复杂性,他们更应该有崇高的使命感,更应该有道德准则和强烈的社会荣誉责任感。否则就会迷失方向,带来巨大的灾难。
四、萨哈罗夫——当代科学界的楷模
1989年萨哈罗夫因心脏病离开了这个世界,他毕生致力于苏联的科研事业,可以说他是那个时代的巨人,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同时他也是今天当代科学家的楷模。他的呼吁永远留在这个世界上,今天的世界和平也是萨哈罗夫最美好的愿景。
科学家是社会的人,是作为知识分子的一部分存在于这个社会群体中,他们应该在自己从事的专业范围之外,对国家、社会也投以关怀,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自身的人生价值,才能开拓自己的视野。当前形势复杂,科学家应该具备怎样的社会责任呢?这是一个大家都关注的问题。科学家是国家科学进步的推动者和创造者,他们应当勇于探索真理,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1)关心科学技术应用。首先,科学家应当积极推进技术应用。科学成果一经产生,就应当及时转化为技术。为社会和国家服务,满足人民的需要。对于技术的改善,科学家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其次,科学家有责任预测、防止或尽可能降低技术应用的负面效应。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科学技术也不例外,科学技术在应用和生产过程中往往避免不了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而科学家有责任也有义务降低或避免其应用上的负面效应。
(2)遵守科学道德。科学家是作为一种高素质的人才存在于社会中,他们具有很高的科学文化素养,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造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科学技术是具有两面性的,科学家有责任遵守心中的道德规范,将科学技术朝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这既是一种责任,也应该是一种义务。只有这样,科学技术才能引领国家、社会积极发展。当代国际间的竞争非常激烈,科学家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对他们的道德要求也越来越高。
(3)乐于科学普及。科学家是科学技术的创造者,他们有权利将自己的科研成果与社会共享甚至推广。一项技术的发明往往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利益,而在科学技术创造初期,需要科学家們的推广和普及,这样才能将技术的创造价值发挥到极致。科普是科学研究的延伸和继续,在科学普及过程中,科学成果可以进一步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科学家也可以从大众对科学成果的反应中了解社会对科学成果的多样化需求和发现研究的新线索。[6]科学普及是人们接触新技术的一种手段,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可以学习并应用新技术,从而为社会创造财富和价值。
五、结语
可以说萨哈罗夫是科学界的巨人,他为苏联的国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永远值得苏联人民铭记,他的一生是辉煌的。他有着崇高的科学信仰,一心想着人民,在氢弹研制成功之后,被誉为“氢弹之父”的他本来可以过着衣食无忧的平静生活,而他为了人民的利益却走上了反对核试验的道路。在权贵与人民之间,他选择了人民,不畏权贵与苏联政权当局作斗争。萨哈罗夫也是个高瞻远瞩的科学家,他知道核试验不仅仅会对当时的苏联社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而且会对整个人类生存环境产生巨大的灾难性的影响,会殃及到子孙万代。这也是他坚决反对核战争核试验的一个动力。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我们的和平来之不易。在这个时代,我国依然需要像萨哈罗夫那样的科学家,萨哈罗夫的历史似乎渐渐离我们远去,但他崇高的科学信仰值得我们当代每一位从事科研的工作者学习。科学家是科学技术的创造者,他们拥有荣光,也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尊敬,但同时,他们也有责任去维护社会正义与和平。我们处于一个复杂的环境里,科学家有责任把握好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当代,关于核问题、环境污染等问题一直是全球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当我们再次回忆起萨哈罗夫,重温他关于反对核武器、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呼吁,我们会觉得特别地有意义。萨哈罗夫的呼吁是人类历史的最强音,今天,中国已经进入改革开放的深水区,生态环境问题也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我国的领导人也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提出各种环保政策方针。可以说这是和萨哈罗夫的理想和信念相通的。萨哈罗夫作为一个充满着社会责任感的科学家,是当代的楷模。他永远值得全世界人民铭记。
参考文献:
[1]毛建儒.论科学家的社会责任[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4(3):6-8.
[2]宋兆杰,刘则渊.充满社会责任感的科学家——记苏联氢弹之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萨哈罗夫院士[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3(19):86-92.
[3]萨哈罗夫.奇迹笔记[J/OL].http://www.qiji.cn/drupal/node/1321 2006-03-07.
[4]佚名.苏联第一颗氢弹爆炸前后——萨哈罗夫回忆录片段[EJ/OL].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2016-12-15.
[5]贾向桐,张立静.论大科学时代科学家的社会责任[EJ/0L].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5-05-10/2016-12-15.
[6]郭继民.科学家的品质、开拓的境界[EJ/OL].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2015-12-8/2016-12-15.
责任编辑: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