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45例疗效观察
2018-09-18刘广赞
刘广赞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巴曲酶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后的NIHSS、ADL及MMSE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L、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较好,可减轻患者治疗后认知障碍及脑组织受损程度,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血府逐瘀汤;巴曲酶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8)01-0130-03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逐渐加剧,心脑血管疾病患病人数逐年上升,比如脑梗死,可造成患者肢体感觉障碍,甚至偏瘫失语等,使患者生活能力和质量大幅度下降。脑梗死病情复杂多变,迁延难愈,很容易被其他疾病所掩盖,往往在患者精神上尚未接受病情及自身临床表现时,其病情已经发生大幅度恶化,导致其出现肢体活动障碍、意识障碍、记忆力下降等情况。近几年来,急性脑梗死单用西药治疗效果不佳,但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案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神经功能障碍[1-2]。脑梗死在传统医学中可归属于“中风”范畴,病机为血阻经络,故需活血化瘀,而血府逐瘀汤是活血化瘀类方剂中的常用方,且临床效果明显。巴曲酶是西医治疗急性脑梗死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多在发病后3d内给药。笔者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45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46~75岁,年龄平均(59.13±5.47)岁,病程1~3d,平均病程(1.65±0.61)d;合并高血压23例,合并冠心病22例,合并高脂血症15例。观察组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45~72岁,年龄平均(58.76±5.89)岁,病程0.5~3d,平均病程(1.57±0.43)d;合并高血压25例,合并冠心病20例,合并高脂血症1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均在本院经急诊入院治疗,入院后完善血尿常规、X线、CT等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表现,明确脑梗死诊断;②意识清楚,精神系统正常;③所有患者、家属、法定代理人均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自愿参与,并同医院签订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临床资料不完整者;②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重度感染;③血液系统疾病、严重贫血、传染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肿瘤患者;④本次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
1.4 方法 两组均施行基础性治疗方案,比如保持气道通畅、降糖、降低颅内压、降低血压、营养神经、脱水、预防消化道出血及肺部感染发生风险等。对照组经静脉途径向体内注入巴曲酶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31074,北京托毕西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mL:10BU),其中入院后第1天,10BU/d,静滴时间不少于60min,入院后第3天、第5天均给予5BU,用药3次,共20BU。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方药如下:红花、川芎各20g,桃仁、生地黄、当归、柴胡、枳壳各10g,牛膝、地龙各15g,甘草12g。上方1剂/d,水煎取药液,150mL/次早晚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21d。
1.5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包括治疗效果、NIHSS卒中量表评分[3]、ADL评分[4]、MMSE评分[5]及不良反应。参照2002年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判断临床表现,根据疗效指数降低幅度判断,疗效指数=治疗前后积分差/治疗前积分×100%。疗效指数﹤30%为无效,在30%~70%之间为有效,在70%~95%之间为显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NIHSS卒中量表评分用于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分数越高,提示神经功能受损情况越严重;ADL评分以及MMSE评分分别用于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及认知情况,分数越高,提示生活质量及认知情况越好。
1.6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21.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卒中量表评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为(4.38±1.3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8.85±2.1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DL及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見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具有发病急骤、进展迅速,病情危重等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6]。而且,脑梗死后脑组织局部血液灌流量不足,局部缺氧,进一步加重脑组织损伤,因此在发病早期开展积极有效的治疗能够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促使脑组织功能尽快恢复,降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目前,脑梗死治疗措施主要包括基础治疗措施、溶栓治疗,缓解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吸氧扩容,抗凝等,均可获得一定的治疗效果[7]。
血府逐瘀汤是临床常用方剂,多适用于气滞血瘀为病因引发的诸多疾病,比如血管神经性头痛、冠心病、脑梗死等,具有行气活血、祛瘀通络等功效。血府逐瘀汤侧重于气血双补,缓解脑组织缺血,改善该区域神经元功能障碍,抑制血栓形成[8]。桃仁、当归、丹参均具有活血化瘀之效,桔梗、枳壳及地龙可行气通络,生地黄滋阴生津;诸药合用,可缓解局部脑组织供血补足,进而减轻脑组织损伤[9]。巴曲酶具有较强的抑制纤维蛋白原作用,能够改善脑组织血管痉挛情况,减轻脑水肿程度,清除血液中自由基,从而缓解脑组织局部供血不足情况[10]。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采用巴曲酶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发病3d內的急性脑梗死,其临床效果、脑组织功能改善情况均好于单用巴曲酶的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
综上,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减轻治疗后认知障碍及脑组织受损程度,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忠芳.加减血府逐瘀汤治疗急性糖尿病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光明中医,2016,31(3):370-372.
[2]瞿庆庆,何冠华.加减血府逐瘀汤联合巴曲酶治疗畸形脑梗死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11):161-163.
[3]张玉姣,李玉琴.脑梗死规范化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6):76-78.
[4]赵习明.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综合康复训练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11):1357-1358.
[5]宓特,屈传强,王翔,等.不同部位急性脑梗死的认知功能障碍特点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15):1205-1207.
[6]米全喜.黄芪加血府逐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100-101.
[7]蔡鸿潮.影响进展性脑梗塞预后的相关因素探讨[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15.
[8]程茂维.血府逐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7,15(10):1274-1276.
[9]廖美容,周义杰,苏丹,等.新血府逐瘀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研究[J].黑龙江中医药,2013(3):54-56.
[10]蒋海飞,黄进,黄平,等.急性脑梗死降纤治疗出血性转化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6,15(1):11-14.
(收稿日期:2017-11-28 编辑:程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