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空气质量的6项污染指标之间相关性分析
2018-09-18李智坤贺帅星张若晴冀德刚
李智坤 贺帅星 张若晴 冀德刚
摘 要:应用spss软件工具,通过kendall系数分析近4年来保定、北京、承德、石家庄、廊坊、天津6个城市的PM2.5、PM10、SO2、CO、NO2、O3等污染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保定和北京的各项指标之间相关性转强,其他4市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关键词:空气质量;kendall;相关性分析;监测指标
中图分类号 TP2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2-0065-2
近年来,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环境问题特别是空气污染问题已经到了不容小觑的地步。要从根本上解决空气污染问题,必须通过准确的数据加上恰当的方法对其进行合理性分析,从而找到各项指标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主要分析了保定、北京、石家庄、承德、廊坊、天津6个城市近4年来空气质量指数AQI、PM2.5、PM10、SO2、CO、NO2、O3等指标的数值,并研究了这些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1 分析方法
1.1 评价因子 肯德尔(kendall)等级相关系数是用于反映分类变量相关性的指标,适用于2个变量均为有序分类的情况。这种指标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测度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它利用变量的秩计算一致对数目和非一致对数目。如果2个变量之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则一致对数目U应较大;若2个变量相关性弱,则一致对数目U和非一致对数目V应大致相等。
[a=(u-v)*2n*(n-1);R=P-n*(n-1)2-Pn*(n-1)2=4Pn*(n-1)-1]
通过相应的数据,再结合spsss数学软件,利用kendell系数分别得到对于同一指标6个城市之间的相关性。
1.2 评价标准 对于给定的一个显著性水平,通过spss得到相关系数矩阵,然后观察这些系数,系数越接近1,则它们的相关性越强,反之,相关性也就越弱。
2 结果与分析
2.1 PM10和PM2.5 由表1可知,北京和保定在PM10、PM2.5指标上的相关性最强。保定市位于河北省的中部,相对湿度较低,风力因素是影响PM2.5不容易扩散的主要原因。在保定的南市区和新市区,工业污染比较严重,市中心有众多的锅炉燃煤厂,主要是通过分散的燃煤锅炉来供热[1],排放出大量的废气污染物。另外,保定市区汽车尾气的排放量日益增加,这是PM10大量出现的原因,而PM10是影响PM2.的一个重要因素。2013年全国大范围雾霾天气,北京以及临边地区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来源于汽车的尾气,早晚上下班会出现2次峰值;在采暖时期,大量的燃料燃烧也造成了粉尘污染[2]。
2.2 SO2 由表1可知,在SO2这一指标中,北京市与廊坊市的指标为0.641,是这些指标中较大的。据调查,北京市SO2主要是由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其中包括汽车的尾气和取暖,还有一些工厂如说冶金、化工、建材,另外还与当地的季节、温度、湿度、地形等都有很大的关系。一方面,北京的西南方向有SO2的高排放工业区,另一方面北京的周边城市污染物的输送,这些都造成了SO2的积累[3]。廊坊与北京的相关性之所以很强,主要原因是北方主要的能源以煤炭为主,而煤炭的含硫量是很高的,这样我们在使用这种能源的时候,就会大大地增加SO2的排放量。廊坊市属于暖湿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受内蒙古高压的影响,空气干燥且污浊,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4]。
2.3 CO和NO2 由表1可知,北京和保定的CO、NO2这一指标的相关性最强。京津冀NO2的整体浓度呈现东南平原区高,西北山区低的趋势,其中平原区属北京和天津较高。京津冀地区聚集了大量的化学燃料,水泥、钢铁等高污染产业[5]。CO、NO2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人口密集,出行车辆较多,因此尾气排放量大,从而导致空气中的CO、NO2指数超标。
3 结论
通过分析研究6个城市6项污染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得知,保定和北京的各项指标之间相关性比较强,其他4个市也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因此,京津冀地区若想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问题,不仅要加强自身污染源治理,而且要联合周边省市协同调控,制定循序渐进的长期目标,共同治理环境污染问题。
参考文献
[1]潘蕾,幸莉仙.保定市PM2.5的因素分析[J].數学的实践与认识,2015,45(16):122-126.
[2]闵霄.北京市城市热岛效应与PM2.5及PM10浓度分布关系研究[D].兰州:兰州交通大学,2017:6-12.
[3]孟晓艳,王普才,王庚辰,等.北京及其周边地区冬季SO2的变化与输送特征[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9,14(3):309-317.
[4]周贺龄,田晓飞,张绍恢.廊坊市SO2污染及相关气象条件[J].资源与产业,2009,11(1):111-113.
[5]郑晓霞,李令军,赵文吉.京津冀地区大气NO2污染特征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4.23(12):1938-1945.
[6]薛敏,王跃思,孙扬,等.北京市大气中CO的浓度变化监测分析[J].环境科学,2006,27(2):200-206.
[7]王丽丽,李定龙,陈栋.北京市夏季近地层大气臭氧浓度的变化特征分析[J].环境化学,2009,28(2):302-303.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