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焦虑抑郁症40例临床观察

2018-09-18李成芳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8年6期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中西医结合

李成芳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焦虑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冠心病心绞痛合并焦虑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0)与对照组(n=40),两组均实施冠心病心绞痛常规治疗,实验组同时联合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生活质量量表评分(WHOQOL)及中医症状积分改善程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焦虑抑郁症能够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改善症状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焦虑抑郁症;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8)12-0118-03

随着临床研究深入,临床学者们发现冠心病患者多合并精力减退、情绪低落、自我评价过低等心理障碍,并认为抑郁症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亦会加重抑郁焦虑症,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1]。中医学认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多存在心脉不通、情志不舒、夜不得寐、大怒大恐等,因此主张调整气机、滋养心神为基础与关键。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焦虑抑郁症患者,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心绞痛合并焦虑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41~81岁,平均(63.35±4.40)岁;病程1~15年,平均(6.32±0.89)年。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40~80岁,平均(63.09±4.38)岁;病程1~16年,平均(6.20±0.9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标准 冠心病心绞痛符合2014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诊断标准[2],中医诊断标准符合《冠心病中医研究》相关诊断标准[3];抑郁焦慮症诊断符合Zung抑郁量表评定标准[4];签署知情同意;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执行。

1.3 排除标准 外伤、肺炎等引起的胸痛因素;恶性心律失常、严重瓣膜狭窄病、急性冠脉综合征引起的胸痛;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脑部器质性疾病患者;躁狂、自杀倾向等极端情绪障碍者;参与研究前服用影响本次研究结果药物。剔除治疗依从性差、中途脱落及死亡患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使用万爽力[施维雅(天津)制药有限公司;H20055465;规格:20 mg×30 s],20 mg/次,3次/d;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J20130078;规格:0.1 g×30 s),0.1 g/次,2次/d;欣康(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H19991039;规格:20 mg×48 s),20 mg/次,1次/d;辛伐他汀片(康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20093910;规格:10 mg),10 mg/次,1次/d,晚间顿服,连续用药3周。实验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采用柴胡龙骨牡蛎汤方加减治疗,药方如下:柴胡12 g,龙骨、牡蛎各15 g,生姜9 g,黄芩12 g,桂枝6 g,党参20 g,茯苓15 g,大黄6 g,半夏6 g,大枣6枚。肢体疼痛者加怀牛膝20 g,细辛3 g,威灵仙20 g;心神不宁者加夜交藤30 g,合欢皮30 g,酸枣仁15 g;腰痛者加桑寄生20 g,川断20 g;血瘀重者加莪术15 g,赤芍20 g;心中烦闷严重者加豆豉20 g,栀子15 g。水煎至300 mL(医院代煎包装),早晚各1包,连续用药3周。

1.5 观察指标 ①以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情绪状态,两量表均换算为标准分值(总粗分乘以1.25,取整数位标准分),SAS高于50分表明存在焦虑症状,SDS高于53分表明存在抑郁症状,分数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②生活质量量表评分(WHOQOL)[5]:包括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以及精神支柱,共24个方面,每个方面采用1-5级评分制度。分数越高则生命质量越好。③中医症状积分以《中医内科学》中相关标准为参考[6]:采用五级计分法,主动诉诸、症状显著存在计4分;问诊出,症状显著且持续存在计3分;问诊出,症状间断、减轻存在计2分;问出,偶尔出现轻微症状计1分;提问后否认计0分。依照中医症候在主要症状、次要症状中所占比重差异性赋予分值。本次研究中主症为胸痛、胸闷、气短及心悸,次要症状为畏寒肢冷、疲倦乏力、自汗、腰膝酸软、不寐,次症积分为实际得分的一半。④ 心绞痛发作指标: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以次/周计算;持续时间以min计算。⑤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6 疗效判定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相应评定标准[7]。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中医症候积分显著减少;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中医症候积分减少30%-70%;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症候积分减少不足30%。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7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TX-*3]±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SAS、SDS及WHOQOL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SAS、SDS及WHO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评分均明显改善,实验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主症积分、次症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积分均明显下降,实验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比较 治疗前,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力活动减少,高脂肪饮食及体重增多明显,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预计到2020年,全球范围内心血管疾病致死人数将达到2500万人,其中冠心病1110万人,因此近年来临床学者加大了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力度及深度[8]。有观点认为[9],心理、情绪活动与躯体生理活动过程有密切关系,持久强烈的不良情绪可诱导躯体疾病发生,压力大、焦虑抑郁等可诱导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反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易出现濒死感,反復发作易加重其焦虑、抑郁情绪,加速病情进展,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同时配合抗抑郁药物改善其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西药抗抑郁药物有一定副作用,同时作用机制单一,患者治疗依从性差。

中医学将其归属于“胸痹”“心痛” “厥脱症”“真心痛”“怔忡”等范畴。《灵枢.厥病篇》记载:“厥心痛,痛如以锥针刺其心,心痛甚者。”《素问.厥论》记载:“手心主少阴厥逆,心痛引喉,身热,死不可治。”《千金要方》云:“胸痹之病令人心中坚,满痞急痛,肌中苦痹,绞急如刺……短气咳唾引痛……时欲呕吐烦闷,自汗出,或彻引背痛。”记载症状与冠心病心绞痛症状相符。关于其病因,中医研究者们普遍认为与饮食不当、寒邪内侵、情志失调有关。心主诸阳,又主阴血,因此阳虚而邪盛、邪而阳气郁则痛,阳虚而邪盛者亦痛,由此可见,在冠心病心绞痛发生中,寒邪、阳微失运始终贯穿于本病病理过程。金元名医张子和提出“膏梁之人……酒食所伤,胀闷痞膈,酢心”,认为饮食肥甘厚腻为胸痹心痛的另一重要原因,这与现代医学中,高脂饮食为本病重要危险因素有关的认识相一致。鉴于此,中医主张本病治疗中以养阴通经活络、补气活血温阳、补益胸中大气为治疗原则。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在西药常规基础上采用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方中柴胡桂枝具有调其气血、和解营卫、清泻里热功效;龙骨、牡蛎可收敛心气、潜阳镇逆、安神定制志,配合甘草、桂枝以振心阳,配合芍药达到和营血功效,半夏具有消痞散结、燥湿化痰功效,石菖蒲可化痰开窍,甘草调和诸药,共奏养心安神、清热泻火、疏肝解郁功效。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治疗后SAS、SDS及WHOQOL评分、中医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心绞痛发作次数及评分各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认为,西医治疗多以缓解心绞痛症状为主,而抑郁症药物效果并不确切,通过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辅助实现“标本兼治”,有效改善抑郁症状及生活质量。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证明中药治疗的安全性也较好。

综上,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焦虑抑郁症能够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晓丽,宋玉萍,孙宏伟,等.冠心病与抑郁症共患者情绪Stroop效应任务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6, 19(23):2757-2762.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2):3-10.

[3]张明雪,曹洪欣.冠心病中医研究[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

[4]张娇,闫城,黄芳.Zung氏焦虑抑郁量表测评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的适用性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7,24(8):909-912.

[5]尤炎丽,陈士芳,李转珍,等.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持续康复运动对患者情绪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 22(11):1341-1346.

[6]吴勉华.中医内科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7]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8]段文慧,徐浩,王翠萍,等.活心丸(浓缩丸)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证-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 8(9):1110-1115.

[9]张晓蕾, 任岩春, 赵永峰,等. 心可舒治疗冠心病各分型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疗效观察[J]. 中国急救医学, 2015, 35(s2):207-208.

(收稿日期:2018-04-19 编辑:陶希睿)

猜你喜欢

冠心病心绞痛中西医结合
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体会
复方丹参滴丸与异乐定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祛瘀宁心丸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