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蒸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
2018-09-18孟洁崔亚鸽张永红
孟洁 崔亚鸽 张永红
【摘 要】 目的:观察运用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类风湿关节炎住院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片及洛索洛芬钠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中药熏蒸,15 d后观察两组关节疼痛、肿胀、功能活动度及急性期反应物ESR、CRP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实验室指标、控制病情活动度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熏蒸可以提高疗效,减轻患者症状,更好的控制患者病情进展,有其独特优势。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痹病;关节肿胀;僵硬;药物熏洗
【中图分类号】R593.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8)08-0125-03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侵袭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疾病。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对称性小关节部位疼痛、肿胀、僵硬,甚至于关节畸形致功能障碍[1]。目前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西医药物治疗以改善病情为主。药物常用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及非甾体抗炎药,近年来已有多个研究证实此类药物的疗效,但同时药物的不良反应亦很明显[2]。本病在中医学中多属“痹证”范畴,古籍中多有记载,目前如何在医家先辈的基础上更好的继承发展值得进一步的探讨。本研究采用自拟雷乌方外用熏洗治疗血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依据2009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及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联合提出的诊断标准[3],纳入2017年3月至2017年8月于洛阳正骨医院风湿病科住院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6例,女24例;年龄33~67岁,平均(52.53±10.89)岁;病程3月至22年,平均(4.87±5.34)年;试验组中男7例,女23例;年龄37~70岁,平均(52.16±15.11)岁;病程2月至20年,平均(6.58±8.36)年。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具体见表1~2。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住院常规治疗:给予洛索洛芬钠片[第一三共制药(上海)有限公司,60㎎/片,国药准字H20030769]口服,每次60 mg,每日3次。来氟米特片(苏州长征-欣凯治药有限公司,60㎎/片,国药准字H20000550)口服,20㎎,每晚1次。予以甲氨蝶呤静脉点滴(奥法玛西亚,0.5 g/支),每周1次,依据患者病情,第1周5 mg,第2周加至10 mg。15 d为1个疗程。
1.2.2 试验组 在上述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药物熏蒸治疗。药用:大黄15 g,制川乌10 g,制草乌10 g,补骨脂12 g,花椒10 g,珍珠透骨草15 g,伸筋草20 g,醋乳香10 g,青風藤20 g,雷公藤18 g,蜂房15 g,芒硝10 g。将上所述药物放入中药药熏治疗机内(产于桂林医疗电子仪器厂),放适量水,接通电源后待药煮沸,将熏蒸机气箱内温度控制在38~40℃左右时,令患者脱去衣裤进入气箱平躺,将头伸出罩外,盖板盖好,开始药物熏蒸治疗。15 d为1疗程,每天1次,每次25~30 min。
1.2.3 禁忌证 合并心、脑、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急性传染病,皮肤病,发热及周身水肿。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1.3.1 疗效评价 采用国际通用(DAS28) 评分[4],即28个关节(双侧肩关节,双侧肘关节,双侧腕关节,双侧掌指及近端指间关节,双侧膝关节)计分。①缓解期:DAS28<2.6分;②疾病低活动度:2.6
1.3.2 ACR制定的疗效评价标准[3] ACR20,ACR50,ACR70。ACR20即患者关节肿胀及压痛个数(28个)达20%的改善率,同时有以下5项参数中至少3项达20%的改善:患者对关节疼痛、疾病总体情况、关节功能自我评价,医生对病人疾病总体评价,CRP、ESR相关炎性指标评分。以相同的标准定以ACR50、ACR70,患者的改善率≥ACR50为治疗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TX-*3]±s)表示,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各组间治疗前后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关节触痛数、关节肿胀数、ESR、CRP,VA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关节触痛数、关节肿胀数、ESR、CRP、VAS指标均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4。
2.2 治疗后两组间各指标比较 试验组CRP、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2.3 两组疾病活动度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及试验组DAS28评分均有所下降,对照组评分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2.4 两组疗效比较 对照组总有效率73.3%,试验组总有效率96.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是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程长,易反复,有很高的致残率[5]。目前西医治疗RA主要在于缓解关节症状、控制病情进展及保护关节功能。虽然西医内科药物在治疗本病的疗效方面得到广泛认同[6-8],但其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常俊[9]研究表明,2例RA患者服用甲氨蝶呤后出现发热、乏力不适、消化道出血及口腔溃疡,血细胞三系减少,包括血小板计数减少、粒细胞缺乏、红细胞计数减少,骨髓穿刺检查结果示骨髓增生低下,停用甲氨蝶呤并予以对症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潘智然[10]观察60例RA患者分别使用每周5 mg、每周10 mg不同剂量甲氨蝶呤,发现两组均出现消化道、血液系统、口腔溃疡等不良反应。荆梅花[11]选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25例,与单用来氟米特进行比较观察,其中治疗组发生过敏性皮疹、腹泻、白细胞减少、肝损害各1例;对照组发生过敏性皮疹1例,腹泻及肝功能损害各2例。故笔者寻求中西医结合治疗,以扬长避短。在中医古籍中记载的“痹症”、“尪痹”的相关描述与RA相一致,譬如《太平圣惠方》曰:“夫白虎风者,是风、寒、暑、湿之毒,因虚所起……受此风邪,经脉结滞,血气不行,蓄于骨节,或在四肢,肉色不变,其疾昼静而夜发,即彻骨酸痛”。又如《杂病源流犀烛》[11]指出“或由风毒攻注皮肤骨髓之间,痛无定处,午静夜剧,筋脉拘挛,屈伸不得,则必解结疏坚……”。从以上症状描述中可窥见本病的发病与“虚”及“邪”有关,且“血瘀”贯穿始终,因此调和气血,活血化瘀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必要原则之一。本次试验组所选方药中的大黄苦、寒,归肝、脾经,具有活血化瘀、调血和脉、通利关节之功。乳香苦、温,入心、脾经,可调气活血、定痛。以上两味药为本方君药,活血化瘀的同时又调血和气、推陈致新,使瘀去而不伤血。珍珠透骨草辛、温,归肺、肝二经,可祛风除湿;青风藤、雷公藤、蜂房皆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之功。以上三味药共为臣药。佐以芒硝,利水消肿缓解关节症状。制川乌、制草乌辛、热有大毒,但其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之奇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13],川乌具有很好的镇痛、抗炎、调节免疫作用,但其具有很强的心脏毒性、神经毒性、泌尿毒性等,临床应用中需严格掌握其剂量与炮制方法。中药熏蒸不仅可以减少药物的毒性,提高安全性。且此法有助于祛邪外出,调达气血从而达到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之功。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及对照组均可有效控制病情,减缓关节疼痛,降低实验室指标,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活血化瘀类药物熏蒸,具有推广的价值。但本次研究观察周期短,样本量偏少,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差,其疗效及安全性仍需要更多的研究加以论证。
参考文献
[1]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社,2013: 808.
[2] 池里群,于景娴,高文远.常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5,15(11):1559-1560.
[3] 中华医学风湿病协会.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4(4):265-270.
[4]姚血明,马武开,唐芳,等.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DAS28 积分与疾病活动指标的相关性分化[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3,21(1):79-81.
[5]王承德,沈丕安,胡荫奇.实用中医风湿病学[M].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6]孙晓云,苏茵,任丽敏,等.甲氨蝶呤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治疗作用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2006,4(38):356-359.
[7] 苏冉,魏丽,陈艳春,等.来氟米特和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9):1062-1069.
[8]陆璧.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药,2014,10(36):3132-3133.
[9]常俊.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症两例分析并文献复习[J].中国全科医学,2017, 10(11):18-20.
[10]潘智然.不同剂量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不良反应探讨[J].中国当代医学,2014,12(21):97-96.
[11]荆梅华.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92):79-80.
[12]马武开,唐芳,安阳,等.毒蕴血淤与类风湿关节炎滑膜增生机制的相关性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 2012,8(23):2000-2001.
[13]刘强强,郭海东,徐策,等.川乌毒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8(19):110-112.
(收稿日期:2018-03-08 编辑:陶希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