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中药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疗效观察
2018-09-18毋春霞
毋春霞
【摘 要】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中药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5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行龙胆泻肝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证候积分、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证候积分及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证候积分及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与对照组(8.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可改善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睡眠质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失眠;肝郁化火型;龙胆泻肝丸
【中图分类号】R256.23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8)06-0119-02
入睡或(和)睡眠障碍造成睡眠质量或数量未达到正常生理需求的一种睡眠障碍性疾病即为失眠,主要表现为多梦、早醒、入睡困难、醒后乏力等,对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影响[1]。以往临床上多采用抗抑郁、抗焦虑及镇静药进行治疗,疗效尚可但易产生药物依赖性[2]。失眠在中医学中属于“不寐”范畴,情志变化为其发生的主因,故临床多主张从肝论治[3]。但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发现,单纯行中药治疗虽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其所需时间较长。基于此,笔者对我院50例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进行对比研究,观察针刺联合中药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康复科就诊的肝郁化火型患者50例纳入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男16例,女9例,年龄20~57岁,平均年龄(38.92±4.29)岁,病程3个月至5年,平均(2.87±0.42)年;观察组男18例,女7例;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38.96±4.32)岁;病程4个月至5年,平均(2.89±0.4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4](CCMD-3)中失眠诊断标准;②中医诊断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中“肝郁化火型失眠”诊断标准。
1.3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PSQI评分在7~15分范围内;③年龄为18~60岁者;④自愿参与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酗酒或滥用药物者;②严重心、肝、肾、肺疾病、造血系统疾病及其他严重并发症者;③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④精神障碍症状或躯体疾病造成继发性失眠者。
1.4 方法 对照组采用龙胆泻肝丸(承德天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3020565)治疗,3~6g/次,2次/d,疗程为15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针刺治疗:取三阴交、太溪、足三里、行间、太冲、风池、内关及神门穴,使用“汉医”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天津华鸿医材有限公司,注册证号20100138),规格为0.20 mm×25 mm,行常规针刺操作,采用捻转泻法,留针20~30 min/次,间隔5min行针1次,出现局部酸、麻、胀疼为宜,隔1d治疗1次,1个疗程10次,共治疗3个疗程。
1.5 评价指标 ①证候积分及PSQI评分: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采用自制肝郁化火证候评分表评估患者症状改善情况,以舌脉、大便秘结、口苦、多梦健忘、胁肋胀痛、胸闷不舒、烦躁易怒、夜寐不宁情况为主要内容,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采用PSQI评分评估患者睡眠质量,得分越低表示睡眠质量越好[6]。②不良反应:统计治疗期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行χ2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证候积分及PSQI评分比较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证候积分及PSQI评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对照组胃肠不适1例,头昏1例,总发生率8.00%; 观察组头昏1例,总发生率4.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中医学中失眠属于“不寐”范畴,情志因素为其主因,而肝为风木之脏,喜条达忌郁遏,情志不畅将致肝失疏泄则郁,久则化热,热久生火,火热上扰心神,浑身不安,则夜寐不宁[7]。因此,临床治疗中以调和阴阳、疏肝泻火、安神为主要治疗原则。
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证候积分及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睡眠质量。龙胆泻肝丸中以龙胆草为君药,清泻肝火;当归养血柔肝;栀子、黄芩苦寒泻火之效显著;地黄补血滋阴;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之效显著;柴胡可疏肝解郁,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肝胆、利濕热功效,但其单独使用起效缓慢[8]。针刺采用泻法进行治疗,并以三阴交、太溪、足三里、行间、太冲、风池、内关及神门穴为主,其中行间穴为足厥阴肝经穴位,针刺之清泻肝经热邪效果显著;风池为阳跷脉、阳维脉、手足少阳经之交会穴,针刺之有疏条肝胆之气机、安心神之效;针刺三阴交、太溪、内关等穴有清肝经实热,安心神之效[9]。联合龙胆泻肝丸使用,可进一步提高清泻疏肝、宁心安神之效,进而从根本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睡眠质量。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表明针刺联合中医药治疗失眠安全性较好。
综上所述,在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治疗中行针刺联合中医药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睡眠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郑舒月,王媛媛,彭浩轩,等.中医药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7,23(13):2662-2665,2670.
[2]金圭星,师乐,陈斯婧,等.抗抑郁药对睡眠的影响及其机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7,50(1):10-14.
[3]李静.疏肝法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观察[J].光明中医,2015,30(4):782-783.
[4]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7-88.
[5]国家中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123-125.
[6]黄俊山,沈银河,张娅,等.原发性失眠肝郁类证候分布及其诊断要素[J].中医杂志,2017,58(3):237-241.
[7]刘佳,周晓柯.刮痧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不安腿综合征所致失眠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2016,36(11):2030-2031.
[8]马涛,黄璐,赵阳,等.针刺对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NE及PKC,BDNF表达水平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21):4071-4074.
[9]刘俊梅.加味疏肝汤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6,37(4):42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