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医古籍整理与保护研究
2018-09-18周红黎
周红黎
【摘 要】 傣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傣医古籍包括贝叶经和纸板经,采用老傣文记载,能够识别老傣文的学者甚少。因而,开展傣医古籍整理和保护研究非常必要,一方面可以较好的传承和保护优秀民族文化遗产,另一方面可促进傣医学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为傣医药的科研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傣医古籍;整理;保护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8)03-0019-02
傣医药是我國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 2500 多年的历史沉淀,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和大量的古医药文献资料,这些知识和资料极其珍贵,为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傣医古籍包括贝叶经和纸板经,采用老傣文记载,而老傣文是解放前在傣族地区使用的拼音文字,目前能够识别老傣文的学者甚少。
1 傣医药古籍整理、保护研究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及云南省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加强和促进民族医药的发展,傣医药古文献研究在这些政策的扶持下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在收集整理方面:①一批傣医药古文献被调查发现,在《德宏傣族古籍编目》中收有老傣文医药书籍16种,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收集贝叶经 20种175册,傣文手抄本73本,云南省中医药民族医药博物馆馆藏古籍 44 种 80 册;②整理出版《嘎比迪沙迪巴尼》、《嘎牙山哈雅》(人体解说)、《档哈雅》(医药书)等老傣文古代经典著作;③在整理古文献基础上,进行了一些研究,出版了一些傣医药专著和教材,如 21 世纪傣医本科教材(《傣医基础理论》、《傣医经典选读》、《傣医药学史》、《傣医诊断学》、《傣医方剂学》、《傣药学》、《傣医临床学》)、《傣医四塔五蕴理论研究》、《中国傣医药彩色图谱》、《傣族传统方剂学》、《古傣医验方注释》等等,内容涉及基础理论、临床、方药、养生等方面;④在目录学方面,以综合性为主,且很少,如《傣文古籍目录》、《傣文古籍知见录》、《云南德宏傣文古籍编目》等均,涉及了傣医古籍有几十种,而在版本学、校勘方面,鲜有报道。
在应用方面:研究成果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傣医的临床、科研、教学、执业医师考试。如通过整理傣医古籍编撰出版了21 世纪傣医本科教材共 7 部, 2008年开展傣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2014 年应用于傣医学本科专业的教学,同时从古文献中挖掘的方药(如五宝药散、百解片、傣肌松等)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和产业研发。
2 傣医药古籍整理、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整理工作亟待加强 据统计散存民间的老傣文医药文献有 23000 册,内容极为丰富,记载了大量傣医药文献、医理技术等宝贵资料。但目前整理出版的很少,其所蕴含的巨大信息资源未能有效利用,严重滞后傣医药的教育、临床和科研工作,需对其进行调查、整理、翻译,编撰古文献目录和专题目录,建立可供大众检索和利用的平台。在版本学、校勘方面,亟待加强,特别是一些古籍涉及版本较多,对校勘带来了极大不便,如傣医古籍《档哈雅》,版本较多,约 200 种,记载内容出入较大,急需对其校勘,以供给后世传承和研究[1]。
2.2 原生性保护堪忧 傣医药的古籍保存堪忧,目前在收集老傣文医药文献的单位主要是西双版纳州民族医药研究所,收集的古文献被收藏保管于陈列室中,虽有专门的人员管理,但由于保存设施简陋导致文献部分损坏[2];其次,云南省中医药民族医药博物馆也有馆藏傣医古籍,目前仅是简单的保护在保险柜和展室当中,只能达到保护丢失,在防虫、防霉、防尘、防害方面严重欠缺,而且有些文献存在严重破损,尚没有修复。同时由于大部分文献流散在民间,保存状况较差,急需对其进行整理、研究,并加以保护,才可使其医药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2.3 古籍数字化工作滞后 虽然西双版纳州民族医药研究所整理出版了 20 多部书籍,但是并没有采用数字化的手段进行再生性保护,没有傣医药的专题全文数据库。云南省中医药民族医药博物馆虽建有云南少数民族医药文献数据库,但只是对部分傣医药古籍书名、摘要进行了采集,没有对全文数据进行采集,达不到再生性保护的目的,傣医古籍数字化工作滞后。
3 开展傣医古籍整理、保护研究的必要性
3.1 国家及相关政府支持民族医药古籍保护工作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问题的通知》明确指出:“对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要注意发掘、保护和弘扬。”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抢救、整理少数民族古籍的请示》中谈到“要抓紧抢救民族古籍工作,对已经集中保存的民族古籍要做好编目、整理工作;对散存在民间的民族古籍要组织力量做好征集工作;各图书馆和收藏单位,对现有已征集到的民族古籍,要加强保管;所有流散在国外的民族古籍资料,应通过多种途径,采取适当措施,购置、交换或复制回来”。云南省也出台了《云南省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这些规定和条例的出台,表明应加强民族医药古籍保护工作。
3.2 对保护和发展傣医药具有重要意义 傣医古籍采用老傣文记载,能够识别老傣文的人大多年事已高,伴随他们的相继离世,这些古文献极有可能成为无人识别的天书,造成优秀民族文化的流失,故急需加强对傣医古籍的保护,实现文献的再生性保护和傣医药资源的更大程度地利用和开发。
3.3 可促进傣医药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傣医药古籍中蕴含的巨大信息资源可进一步的充实傣医学理论体系。目前我校已经开展了傣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傣医基础理论中还存在一些阐释不清的问题,傣医古籍中涉及许多基础理论、诊断、临床和养生的内容,通过整理,可以对傣医教材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傣医药理论的进一步完善。
3.4 为傣医药的科研研究奠定基础和平台 傣医古籍中涉及一些方药、疗法、养生等,可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技术,为新药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同时,通过建立傣医药古籍全文数据库,可实现傣医药资源共享,为大众提供检索和利用的平台,也为我省乃至全国傣医药的科研研究、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性的信息资源。
4 对傣医古籍整理、保护工作建议
4.1 加强整理、翻译、校勘工作 傣医古籍采用的是老傣文记载,能够识别的人大多是年世较高的佛爷,要加强傣医古籍的翻译、整理、校勘,以达到充实和完善傣医药理论体系和保护傣医古籍的目的。
4.2 开展傣医古籍目录编撰工作 要全面利用傣族古籍文献,就须使用傣医古籍文献目录,目前编撰的目录以综合性为主,不能反映傣医古籍存佚收藏和保护情况[3]。编撰傣医古籍目录,对挖掘、抢救、整理、研究傣医古籍文献,建立检索平台,实现傣医药文献资源共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应注意对地方志、民族志或其他古籍内容涉及到该傣族医药保健知识的古籍文献进行编目[4]。
4.3 加强原生性保护工作 通过改善保存环境,采用防虫、防潮、防尘的木柜、木盒(如樟木、楠木等)保存,同时应对古籍中虫蛀、霉烂、老化、脱线等情况分别予以统计、归类和分析[5],制订相应的修复方案,开展修复工作。
4.4 建立傣医古籍全文数据库 以实现保存和利用双重目的,采用古籍的扫描、拍照、影印等方式,采集傣医古籍原文图像,建立傣医古籍全文数据库,以实现傣医古籍再生性保护和服务于傣医药科研工作。
参考文献
[1]希莎婉.浅谈傣医药文献古籍档案管理[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8,14(2):76-78.
[2]徐士奎.初论民族古文字医药文献的搜集整理[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1,34(5):17-19.
[3]戴翥.试论傣医药文献的文献目录学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2,18(11):64-67.
[4]陈海玉,周铭,李特.论少数民族医药古籍文献目录的编制[J].云南档案,2012(9):37-38.
[5]裘俭.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中医古籍保护工作述要[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5):61-71.
(收稿日期:2017-11-22 编辑:程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