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背景下大数据技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变革
2018-09-18赵越
赵越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愈发成熟的大数据技术使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新的变化,并呈现出“海量教学资源、准确预判、科学理性评估”的全新特征。但与此同时,也给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发展提出了新的难题。为了走出难题所带来的困境,思政工作者需要遵循新的原则、运用结合大数据后产生的先进施教方法,以适应新时代背景下大数据技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
关键词:大数据 思想政治教育 困境 原则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0-0155-02
大数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不仅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而且对一些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中共中央政治局在2017年12月8日下午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为此,作为思政工作者,应该敏锐地抓住大数据战略布局的完美契机,进一步优化升级思政教育工作。
一、大数据技术支撑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一)教学资源成几何倍数猛增
网络爬虫技术的普及运用,能在最快时间内对资料进行收集分类。伴随国家对信息化建设进程的推进,硬件设备的全面部署,同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息息相关的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充实和丰富。思政工作者借助网络平台对移动终端追根溯源,收集受教育者业余时间内的网络动态,通过对海量数据元的整合分析,能够客观反映出受众对象的认知方式以及主观认知层次,这就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累了宝贵的教学资源,潜移默化中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二)对教育受众思想走向的精准预判
在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下,借助相对现代化不足的教育载体,施教者多数采取主观索取的方式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动态进行收集评估,作出一系列掺杂个人情感的预判。而在大数据技术支撑下借助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同以往教学案例进行对比,借鉴其中有价值的部分,能够对下一步教育工作的开展起到有利的规划作用,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预判的准确性极大地增强。
(三)思政教育效果评估的科学性增强
对思政教育效果的评估历来是教育发展道路上的重点难点,主要原因是它的效果呈现方式總是以精神果实这个难以具象化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但是运用了大数据的信息抓取技术后,能够最大规模地对教学过后的实时数据进行收集,很多数据能够以最快速度共享,通过云计算技术以预先规定的算法进行统筹运算,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给予反馈,反馈结果依据大数据中的信息资源而得出,因此其科学性显著增强,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不客观的因素,克服了评估难的问题。
二、大数据时代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困境
(一)人才匮乏和兼容的难题
专业性人才的匮乏。我国自1994年接入互联网后,在短短24年的时间内涌现出大量的技术型人才,但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同世界发达国家比,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人才的缺口制约了大数据技术在我国各个领域的发展,大数据在信息收集、案例分析、计划决策等步骤上依旧困难重重,例如面对网络上出现的很多生僻的网络语言识别难度大,基础设施的更新速度缓慢等,这些都与人才的短缺息息相关。
(二)信息保护的难题
大数据载体在践行互联网开放共享精神的过程中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不当,会招致很严重的后果。大数据在思政工作者的利用下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水平、收获最佳效果,但倘若不法之徒对个人的行为数据展开调查分析,并不怀好意地加以利用,势必对他人的财产人身安全造成侵害。如何在错综复杂的互联网世界保证个体的权益不受到伤害,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是现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又一大难题。
(三)西方信息带来的冲击
西方霸权主义和一些国家倡导的虚假的人权主义势必对国内众多意志不坚定、政治立场摇摆不定的群众产生冲击,教育过程中的复杂程度明显上升,对思政教育从业者的综合素质也提出更高要求。而且教育对象能够通过众多渠道获取信息,西方资本主义体制下的价值观、人生观会对他们造成很大的冲击,容易形成道德滑坡、缺失社会责任感等问题,这就要求施教者能够把握信息源的质量,巩固自己施教者的主导地位,逐步摆脱外部因素的冲击。
三、大数据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一)开展思政工作需要践行的原则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不仅主流媒体和整个社会需要大力宣传积极的、正能量的内容,对每一个个体的认知观念的培养也至关重要。想要树立相适应的数据观念和数据思维,就离不开思政工作者的默默耕耘,也只有在思想意识上铸立起坚实的堡垒,才能在大数据发展不可逆的浪潮下防患于未然,杜绝一切腐朽糟粕的外来事物,构建洁净的精神家园,提升自身的判别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避免落后思想的侵蚀,真正运用好大数据时代带来的便利。
2.大力培育专业型人才
想要真正实现大数据的社会价值,保持其长盛不衰的生命力,就必须有专业的技术型人才予以支撑,这需要政府在财力、物力等各方面的大力扶持,使他们在工作岗位上起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同大数据技术两者完美契合的媒介作用,帮助思政工作者拥有更强的数据处理能力,用真心实意去激发受教者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建设大数据人才的培育体系,打通多元化的培养渠道,鼓励专业性人才走出国门学习世界领先的技术,大力开拓创新理念,为思政工作的科学优化打下坚实的伏笔。
3.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大数据带给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便捷有目共睹,伴随着便携式和可穿戴智能设备的普及,我们无时无刻都能接收最新的信息,但其大数据爆炸性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已经逐渐超出了法律法规所能监管的范围。健全同大数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势在必行,加强顶层设计,使大数据的查询技术和共享精神在运用和传承过程中有可以遵循的法律法规。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加大对大数据相关产业的监管力度,使思政工作者能够正确运用所掌握的数据资源,在法律政策的保障和约束下更好地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
(二)开展思政工作的方法创新
(1)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更新快捷化、施教个性化。在得信息者得天下的今天,掌握第一手的信息资源意味着抢占先机,实时数据处理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使施教者能够及时掌握教学环境的动态变化,选择有效的方法适应日新月异的信息变化,逐步弥补教育过程中针对性不足的缺陷,准确了解个体的需求和思维的动态变化,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思政精品课升级与网络课程的建设。互联网+时代下教学用具与教学观念的改变迫在眉睫,谁不能够顺应时代的潮流做好相应的改变,必然会被快速更替的周边环境无情淘汰,思政精品课同网络课程的筹划建设是坐上大数据发展快车头等座的必然要求,只有培育属于中国思政教育工作者自己的品牌课程和领军人物,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大数据浪潮中寻觅到光明的坦途。
(3)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与网络教学模式的规范。信息化平台的筹建关乎到未来思政教育开展工作与大数据技术之间的兼容问题,三位一体的信息化平台包涵了整合了的教学资源平台、课堂互动模块以及教学成效反馈评价机制这三个部分。如果不能抓住平台建设的黄金时段,思政教育的教学资源肯定会面临内容陈旧、更新迟缓、机制落后的一系列问题。网络教学的规范杜绝了网络成为社会敏感事件的源头和社会舆论的中心,促使网络教学模式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开拓思政教育的新视域,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获得更大发展。
责任编辑: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