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文献综述
2018-09-18刘燕时连瑞
刘燕 时连瑞
摘要:通过文献研究法了解当前全国高校大学生的健康素养现状,从而进行分析、比较、总结,为调查济南市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的研究提供借鉴。该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健康素养的定义探究和对目前所了解的大学生的健康素养状况进行研究分析,从而制定能够提高济南市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 健康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0-0036-02
美国《健康国民2010》中将健康素养定义为个人应该所具备获取、处理和理解基本的健康信息和应用健康服务的能力,并能够运用自身获取的健康信息和健康服务作出相应的决策的能力。我国医务工作者于2008年也引入了美国这一定义中健康素养的概念,我国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将此概念运用于临床实践。[1]健康素养逐渐成为近年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领域的研究热点。
根据健康素养的定义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其内涵:第一,自身对健康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能力;第二,有效利用健康素养知识维护自身健康。可以将健康素养划分为4个范畴:①基本的健康素养知识和理念;②科学素养;③公民素养;④文化素养。[1]
一、国内外大学生健康素养研究现状
(一)国外大学生健康素养研究现状
外国学者对学生这一特定群体研究较少。此外,国外相关研究[7]表明,大多数大学生对健康素养有正确的态度和基本的认识,能够认识到健康素养的重要性,但也仅仅是有基础的了解,只是能够简单地运用基本的文化素养来获取一些基本的健康素养信息;而在对健康素养知识的理解和计算方面仍存在较大问题。
(二)国内大学生健康素养研究现状
我国对人群健康素养的研究还处在刚刚开始阶段,所以对公民的健康素养水平研究多于对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的研究。虽然我国的大学生能够通过在校教育掌握一些基本的健康知识和技能,但实际上在健康的生活方式运用方面仍有很大的欠缺,大学生的健康素养还有待加强。同时,对实际的调查结果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受多个因素影响,其中包括性别、年龄、地域、专业等。综合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大学生整体健康素养水平不高,但与全国居民15~25岁组健康素养水平相比较,高出8.41个百分点。
二、大学生健康素养的测量预评估[13]
(一)大学生健康素养的测量
我国对青少年健康素养的测量所使用的常见测量工具大致包含以下几种:①研究者根据调查对象的具体情况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其调查结果的准确率较低。②大多数研究者采用我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其调查工作需在进行人口修订后才能开展。③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与发展,网络医疗服务已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且发挥着重要作用。④我国学者邹金良[8]采用特殊的调查方式,在调查问卷中除了涉及传统的健康素养知识外又增加了心理健康素养及生长发育和青春保健期知识素养,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青少年的健康素养知识,但是问卷的内部问题仍需进一步完善。
(二)青少年健康素养的水平评估和评估体系建立
当前,我国对青少年健康素养的评估基本有以下特点:①选取的调查对象缺乏代表性和目标性,样本抽取范围较局限。②地区不平衡性。针对青少年健康素养开展的研究南方较北方多。③研究工具的局限性。应用非专用性工具使得青少年健康素养水平测量的结果存在较大误差。④测量内容的局限性。对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测量以是否对青少年生活方式产生有效影响为依据,一般忽视了健康素养水平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性。
三、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现状
从健康素养概念的提出到目前研究现状来看尚不完善,只有部分国家进行了全国性的调查。从横向来看,各国的经济文化素养不同,其健康素养水平也高低不一,不能一概而论。从纵向来看,各国一直以来对青少年的健康素养水平关注度不高,因此各国都普遍存在低水平健康素养的青少年。陈玮的研究数据显示:在校大学生总体健康水平偏低,且健康素养维度水平不均衡,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健康素养问题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水平较低。[2]有关学者所研究的结果得出,在校大学生在生活方式和行为方面的健康素养水平低于我国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但大学生健康知识水平和素养水平比社会人群高。[4-5]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普遍较低,而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健康素养水平也直接影响到未来国家是否能够健康发展。所以,不论是大学生个人、各大高校还是社会支持都必须重视当前大学生的健康素养的学习。
虽然我国对健康素养的研究起步较晚,尤其对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关注度比较低,但随着我国更注重“健康中国”的发展,我国学者也越来越重视对健康素养的研究,以及影响健康素养因素的研究。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渐提高,进一步加强居民尤其是大学生健康素养的研究显得更加尤为重要,切实有效地了解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现状并及时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宣传,可以加快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工作进程,而且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健康教育的普及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柴云龙,井帷茳,边彤彤.关于大学生健康素养的相关研究[J].运动人体科学,2017,7(8):22-24.
[2]陈玮.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蚌埠医学院,2014.
[3]李春艳,唐四元.郴州市在校本科生健康素养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13,27(3C):781-782.
[4]罗新茂.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调查分析[J].经验交流,2014(S1):196-197.
[5]王晓卫.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健康素养状况调查[J].职业,2012,20(27):71-72.
[6]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2-10-18].http://www.cnnic,cn /gywm/xwzx/rdxw/rdxw/2011nrd/201207/t20120709-30886。htm.
[7]邹金良.14~16 岁青少年健康素养现状及相关因素[D].复旦大学,2010.
[8]郭静,杜正芳,马莎.北京市大学生健康素养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1,27( 6) : 442-444.
[9]郭帅军,余小鸣,王璐等.我国初中生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21(1): 37-39.
[10]张诗晨,陈亚军,陶芳标.青少年健康素养评定需要向多维度发展[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3): 321-324.
[11]张洪志,袁玉涛,赵禹.河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的调查分析[J].考试周刊,2008(52):161-162.
[12]沈莉,孟国祥.南京某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调查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1,11(2): 123-126.
[13]程麗楠,李娟,崔文香.青少年健康素养研究现状与进展[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6):954-958.
责任编辑:于蕾